1952年斯大林用盛大国宴招待彭德怀,看到彭的外衣,斯大林太意外

2024-05-13 14:59:5513:27 471
声音简介

1950年,为了化解朝鲜战场的危局,斯大林竭力请求中国出兵支援朝鲜,此时的中国刚刚结束内战正是百废待兴之际,很多国家也不愿意再次卷入战争当中。

毛主席做出了高瞻远瞩的决定,朝鲜与中国唇齿相依,朝鲜灭亡中国势必无法独善其身,而彭德怀同志也完全赞同毛主席的观点。

10月,彭德怀亲率志愿军大军奔赴朝鲜战场,克服武器落后、后勤物资匮乏等种种不利条件,凭借灵活的战术安排和中国军人钢铁一般的意志,打赢了这场在很多人看来不可能打赢的战争,将不可一世的美国拉下神坛。

1952年,彭德怀提前回国,在奔赴苏联商谈战后相关事宜时,斯大林迫切的表示,想要见一见这位创造奇迹的中国将军。

但是,当斯大林看到彭德怀的一瞬间却愣住了。

斯大林和彭德怀两位之间摩擦出了怎样的火花?那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前线大将两次秘密回国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一开始,志愿军将士就展现出了气吞山河般的气势。

当时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从最南端的仁川一路势如破竹般击溃朝鲜的抵抗,剑指平壤,大有一举摧毁朝鲜之势,却不料志愿军如神兵天降,他们在猝不及防之下只能撤到清川江一线。

而志愿军又马不停蹄的发起了清川江围歼战,长津湖战役其实就是在这一阶段发生的,美军虽然在强大火力掩护下撤离,但也只能狼狈退回三八线以南。

两次战争后,中朝军队收复平壤并彻底扭转了朝鲜战争的局势,在略作整顿后于当年12月31日发起第三次战争,我军依旧大获全胜,占领南韩首都汉城,联合国军全线撤退至三七线外。

在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巨大的危机却正在酝酿,虽然明面上中朝军队形势一片大好,帝国主义像纸老虎一样一碰就倒,但是作为志愿军前线最高指挥官的彭德怀将军却敏锐的察觉到问题所在。

联合国军虽然一溃千里,但是凭借超强的火力掩护每次都能以极小的代价撤离,其主力并未受到重大损失,而前面的战争中朝军队能占据优势很大程度上是凭借半岛北部崎岖地形,联合国军的机械化部队无法完全展开,但一旦继续南下要面对的就是开阔的平原了。

在意识到这一点后彭老总立刻意识到这是敌人的诱敌深入之策,下令停止追击,恼羞成怒的美军发起“霹雳行动”,集结了二十多万大军以及大量先进装备,势必要一雪前耻。

彭老总在仔细评估了敌我形势后认为这一战想赢十分艰难。

此时志愿军由于前面的数场血战已经死伤惨重、人困马乏,而且补给线拉的太长对中朝军队脆弱的后勤体系也是极大的考验,于是彭老总便给国内去电一封,请求撤离。

但不知晓前线具体情况的国内领导层拒绝了彭德怀的要求,命令彭德怀组织第四次战役,想要一鼓作气将美军赶下海。

我军只能以疲惫之师招架美军的猛攻,很快就受到了重创,心急如焚的彭老总再也坐不住了,做出了一个令人非常吃惊的举动。

他直接秘密返回国内——彭老总认为自己必须亲自向毛主席解释前线战场上的真实情况,帮助国家做出最合理的决策。

毛主席听完彭老总的报告后接受了他的建议,彭老总这才松了一口气,不过他并没有急着回去,因为他这次回国还有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催物资。

但是从国内各部门得到的回应却多是“推诿”之词,彭老总顿时大发雷霆,怒吼着说前线将士缺衣少粮,过的比长征还苦,最后还是周总理将他安抚了下来,耐心的告诉他国内的情况。

原来绝非国内放任志愿军将士忍饥挨饿,而是实在没有办法了,整个国家六成以上的财政收入都已经用在抗美援朝之上……

这种无奈和痛苦折磨着会议上的每一个人,最终中央还是尽最大可能,从牙缝里挤出最后的一点补给让彭老总带回了前线。

也正是在全中国这样竭尽全力的付出下,志愿军将士才能战胜不可一世的美军,时间来到1952年初,此刻经历五次大战,朝鲜战场上大局已定,双方在三八线附近维持对抗。

而彭德怀却在体检时发现了一个疑似肿瘤的硬块,因为担心他的健康,中央便下令让他提前回国。

不过心系前线状况的彭老总却无法安心疗养,恰逢美方开始寻求停战,请求苏联从中斡旋,彭老总便在随周总理之后动身前往苏联。

苏联在朝鲜战争的立场

作为冷战期间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的立场其实不必多说,但是无论美苏都不愿意轻易打破冷战的局势转入热战,所以苏联并不愿意与美国爆发直接的冲突。

在志愿军进入朝鲜半岛后不久,苏联空军就参加了战争,前后将近有七万多苏联空军投入战斗,并创造了大名鼎鼎的“米格走廊”,这也是战争初期志愿军能取得优势的一部分条件。

但是在斯大林的要求下,苏联航空兵必须身穿志愿军制服,作战范围也被严格限制在鸭绿江南岸附近,以避免态势的进一步扩大。

彭老总就曾因为苏联许诺的空中支援不到位和苏联顾问大吵过一架,但不可否认的是苏联依旧为志愿军的作战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等物资以及其他种种不可忽视的帮助。

在第五次大规模战役后,美方和中朝两国逐渐转为战略对峙,美军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进奈何不了中朝军队的顽强抵抗,退又会颜面尽失。

这才有了苏联的介入调停,而中国也凭借这一仗打出了自己的身价,在周总理和斯大林的会谈中,斯大林表现出了对中方意见的高度重视。

因此会谈的气氛非常融洽,中苏很快就对停战、俘虏等相关问题达成一致,斯大林为了拉拢中国还主动提高了对中国军事援助的力度。

不过斯大林也表示希望中国约束空军部队,不要越过三八线,以免破坏谈判,当然由于双方分歧很大,以及不甘心失败的美军为了争取停战后更有利的边界线,这一年的10月美军又发起了上甘岭战役。

直到上甘岭战役结束。美军再次品尝到失败的苦果后,他们才确信己方已经无法凭借军事行动占到便宜,逐渐偃旗息鼓,最终在1953年7月27日停战的协议才正式签署。

斯大林和彭德怀的见面

周总理和斯大林的谈判结束后,彭老总也随后抵达苏联后,斯大林兴致勃勃的约见了他,并召集了苏联所有著名将帅一同出席,为彭老总举办了一场最高规格的宴会。

为了表达对彭德怀等人的重视,苏联将军们身穿正装,将自己所有珍贵的军功章挂在身上,在水晶灯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

但是当彭德怀踏入宴会大厅时,现场的气氛却有些怪异——因为彭老总依旧是那副他最常见的打扮——简朴的有些过分的呢子料军服。

斯大林一遍又一遍的打量这位在朝鲜战争之后名震寰宇的传奇大将,他感觉这位伟大的将军的形象居然和自己印象当中的乌克兰农民形象有几分叠合。

斯大林举起一大杯酒表达对彭老总的敬意,他高度的赞扬彭老总的战斗,并表示想和他商谈再商谈一下战后的相关问题……

但是突然,斯大林止住了话头,因为他感觉用这样“假大空”的套话来应付像彭德怀这样的军人是没有意义的。

沉默了片刻,斯大林突然开口:“我们的空军出动的晚了些……”

在那一瞬间彭老总眼前闪过无数英勇的志愿军战士由于敌人肆无忌惮的火力倾斜而丧命的情形,但是他们的牺牲不正是为了挺起新中国的脊梁吗?

所以彭老总就不能向斯大林表现太激烈的情绪,那样或许能得到苏联的补偿,但那些英勇牺牲的志愿军将士才真的是白死了。

因此彭老总只是淡淡的说:“都过去了,你们也有难处。”而斯大林面对这样的表态只能再次惊叹他在这场战争中创造的奇迹。

斯大林还询问了彭德怀关于板门店谈判的看法,而彭老总则表示并不看好,并一阵见血的指出美国人想在谈判桌上拿到在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

这个观点得到斯大林的高度认可,斯大林感慨“世界上没有有诚意的谈判”时,彭老总又掷地有声的给出了自己的最终解决方案——谈不拢就打!

此时的斯大林对彭德怀的欣赏简直溢于言表,同样是政治强人的斯大林此刻仿佛找到了一名知己,高兴不已。

结语

朝鲜战争不但间接保证了我国东北疆域的安全,也打出了中国的气势,打出了中国半个世纪的和平,让中国在国际上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一改以往的贫弱形象,从此任何国家都不敢小觑我们。

而这一辉煌胜利的背后,是整个国家不计代价的全力支持,是我党强有力的英明领导,是如彭德怀这样优秀将领的果断决策,更是无数无名英雄前仆后继,以大无畏的精神战斗到最后一刻。

谁能不惊讶于当年的中国在那样一种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情况下,竟然还能展现出超乎所有人想象的魄力,没有那一代人的血泪与付出,哪有我们今天安逸而美好的生活呢?这才是我们尽情讴歌朝鲜战争的根本原因,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刻骨铭心的去铭记。

作者:鹏程

编辑:夜雨声烦

参考文献:

赵赓.彭德怀朝鲜前线归国内幕[J].党史纵横,2012:16-19.

师哲,李海文.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停战内幕[J].领导文萃,2015:81-84.DOI:10.13533/j.cnki.ldwc.2015.12.022.

宋晓芹.试论苏联对朝鲜停战谈判的影响[J].世界历史,2005:33-39.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青年斯大林

*英国科斯塔图书奖、法兰西学院奖、美国《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等国际大奖获奖作品!*《纽约时报》《独立报》《泰晤士报》《观察家报》《星期天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

by:罗伯特的世界

斯大林传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注:斯大林执政时官方称其生日为1879年12月21日,但史学界考证为1878年12月...

by:百家姓讲坛李晓东

刺杀斯大林

大规模的世界大战随时都可能再次爆发.日本军方为消除‘北’顾之忧,配合德国在欧洲的军事行动,在德国高官和谋略专家的支持和策划下,秘密制定了旨在改变世界格局的刺杀斯...

by:华林6

回首斯大林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斯大林执政时官方称其生日为1879年12月21日,但史学界考证为1878年12月18日...

by:嘿我会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