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篇第18章

2024-05-16 09:42:0106:42 22
声音简介
【经文】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白话解释】

言语有地方之殊,有时代之异。而诗书等五经,皆先王典法,音义不能随时随地变迁,这些先王典法都是有根据的正式古音语,每个字的讲解与读诵都要很精确,才能显示正义。故孔子在读诵及教授诗经、书经等,或任赞礼司仪,执行礼节仪式时,皆用雅言,这些正音的言语不是方言、俗语,不限地方,可以通行考验。纵然遇到君亲师长之名,也不可避讳。民族的统一,文化的保存与发扬,皆赖于此。



【章旨】

此章是记孔子教人重视先王的典籍的读音与讲解。



本章重点

一、何谓雅言

雅言就是正言,可以说是周朝的官方话,周朝的国都在镐京(长安一带),那里的官话就是雅言。很多场合都要用雅言,本章特别举出「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诗、书指的是诵诗、诵书或是讲诗、讲书,执礼是主持仪式,包括婚丧喜庆、祭礼等,都是用雅言,让人感到正式、庄重,产生肃穆之情。



二、雅言如何流传

雅言在古代是京城话,在清朝是官话,在现代是普通话。以前天子颁发诏书到各国时,各国会用雅言恭读诏书,各国臣子到周朝去晋见天子或是跟大夫聚会时,也都用雅言。雅言的由来要说到十三经的《尔雅》,当时周公做《尔雅》,「尔」是进,「雅」是正,换言之周公做《尔雅》来正言,使天子有办法管理各国,各国的外交或是翻译的人员,甚至史官、乐官都要定期到京城参与培训。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其实在周朝就已经有雏型了,统一天下跟雅言的流通有关。



三、雅言的功效

诗书这些典籍、经典都是先王留下来可贵的文化财,是民族的核心价值,它能够彰显古人的生活、智慧、处事。李炳南教授说今日的雅言就是文言文,能够保留以前的读音与意思。

现代世界四大民族只有中国能够透过雅言去了解古代,其他像是印度、巴比伦、埃及等等的雅言都失传了。我们现在的文字、读音都可以直接上溯古代,直接了解古代,代代相传,很少隔阂,纵然方言甚多,都不妨碍雅言的沟通,非常难得。

一个国家可以用雅言来表现其文化底蕴以及古今的相连,最重要的是保留雅言中经学的念法跟字句义理,民族文化传承才不亡。



《论语讲要》原文

孔子所用雅言,是在诵读或教授诗书执礼之时。诗书执礼皆是雅言也。

集解:「孔曰,雅言正言也。」「郑曰,读先王典法,必正言其音,然后义全,故不可有所讳也。礼不诵,故言执也。」

宋翔凤论语发微:「记曰。尔雅以观于古,足以辨言矣。诂者言古,诗书礼皆有古言。尔雅二十篇,首以释诂、释言、释训三篇。其余皆由是推之,所谓雅言也。此尔雅出于周公孔子之明证也。」

刘氏正义引论语骈枝:「夫子生长于鲁,不能不鲁语。惟诵诗读书执礼,必正言其音。」又云,昔周公着尔雅,释古今之异言,通方俗之殊语。以西周王都之音为正。刘氏云:「夫子凡读易及诗书执礼,皆用雅言,然后辞义明达。故郑以为义全也。后世人作诗用官韵,又居官临民,必说官话,即雅言矣。」

言语有地方之殊,有时代之异,诗书等五经皆先王典法,读音解义不能随时随地变迁,故读诗书,宣礼仪,皆以雅言,不用土音,务须正言其本音,音正然后义全,纵遇君亲师长之名,亦不可讳。民族之统一,文化之保存发扬,皆赖乎是。居今之世,论雅言者,必学文言,使无文言,则无雅言矣。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论语讲记-述而篇

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by:道外无物

论语 述而第七

《论语》是以语录体方式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汇编,它集中体现了孔老夫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教育原则,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千百年来,众多学...

by:林氏包子

《论语 · 述而第七》研习报告

述而第七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

by:MJ明静

論語不泥 07 述而篇 最接地氣的口條解釋最高智慧

需要文字稿的同學請聯絡微信bksun8864,大師兄文山不泥,暨註解易經之後,立刻推出另一部重要的國學註解,即將顛覆宋朝以來,國人對孔子所持有的刻板印象,更是要...

by:大師兄文山不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