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4微课---《宿建德江》点评、传统吟诵的可复制性、王维《送别》、李端《听筝》0

2022-05-24 00:05:0316:21 939
声音简介
华锋老师微信讲吟诵语音整理(三)20151014
诸位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继续来学习华调,今天还是谈三个问题:
(一)我听了大家的音频,总体感觉大家对华调平起五言的吟诵掌握还是比较好的。一是平仄断的比较准确,二是掌握了华调的基本调。但也有问题,如换气声太大,影响了吟诵的效果;还有咬字不是很清楚;还有的是前三句吟诵的比较好,到了最后一句又不行了,这都是常见的问题。比较集中的问题有两个:第三句“野旷天低树”有人吟诵到“树”字戛然而止。有一次我父亲听我吟诵,问我:“结尾那个字为什么那么短呢?”我说是仄声字啊,我父亲说:“每一句的尾字要给予一定的长度,不要马上就顿住。”还有就是“野旷天低树”和“常恐秋风早”这两句平仄不一样的,感情也不同,“常恐秋风早”是要表现内心的担心和忧郁,而“野旷天低树”是心胸非常开阔,很愉悦的心情,二者是不同的。           
(二)华调是一种传统吟诵,我曾经在《河南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文章《论传统吟诵与新吟唱的不同》,提出二者之间一个很大的不同就在于传统吟诵具有复制性,举一反三。不用说中国流传下来这么多诗文,就是一首诗如果没有规律性,也很难吟诵下来,比如《离骚》。当时我父亲说《离骚》四句一节,这是从音乐的角度出发的。如果每一句一个调,谁能把二百多句吟诵下来啊?所以说吟诵就是读书方法,没有什么复杂的。格律诗就是八种,仄起五言、七言、平起五言、七言,绝句和律诗。前天的《曲池荷》和昨天的《宿建德江》基本是一样的,个别地方稍有不同。不同之处即是华调在细节处理上的特色。不是说每一首诗都有不同,而是所有的平起五言诗基本都一样,细节处不同是很自然的。
(三)今日示范吟诵:
王维《送别》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李端《听筝》鸣筝金粟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有的五言诗第二字不规范,如何处理?我的意见是首先学习好规范的五言绝句,然后再学习不规范的平起五言绝句。先易后难,逐步完善,这样逐步就把所有的五言、七言、绝句、律诗都掌握住了。
李长吉教授说我父亲是在我国吟诵届里最早提出把格律诗腔格化的学者,腔格化,也就是华调吟诵。所以我希望我们能够把握住华调吟诵的特点,那首先是把握住五言平起的特点。唐诗中五言平起的不是很多,但也有一部分。我们一首一首地掌握,直到见到任何一首平起五言都能张嘴就来。
今天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在群里对我的吟诵和观点提出批评和建议。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1895139icdp

王维《送别》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李端《听筝》鸣筝金粟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