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

8067
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封建官吏家庭。父亲沈周曾经先后在简州、润州、泉州等地作过地方官。沈括幼年时跟随父亲四处赴任,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社会,增长了见识。
沈括的一生也经历了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读书、入仕的必经之路。他于嘉祐八年(1063)进士及第,相继在地方和中央朝廷任职。在他的仕宦生涯中,有几个阶段值得研究者的重视。熙宁四年(1071)以后的十年时间。在这一时期内,沈括参与了王安石的变法活动。他先后担任检正刑房公事、提举司天监、河北西路察访使、权三司使等职,并奉命出使辽国,解决宋、辽边境争端。这时,沈括的政治活动是积极而有成效的,他以自己的干练博识,为整顿朝廷吏治、推行新法、增加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且利用外出之机,实地考察了地质、生物的奇特现象,了解到各地,也包括了当时的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为他撰著《笔谈》作了准备。
沈括的仕宦生涯的另一个重要阶段是在西北边疆度过的。他从元丰二年(1080)开始,调任延州(今陕西延安市)知州,兼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当时的陕西是宋王朝与西夏交战的主战场,战事连年不断。沈括到任后,讲求强兵安边,训练士卒,修葺城寨,补充军备,为抵御西夏的入侵作了积极的准备。
元丰五年(1082).沈括奉命节制修筑永乐城(故址在今宁夏银川市附近)。城刚修好,就遭到西夏军队的猛烈攻击。宋军在这次战争中损失惨重,阵亡将士一万二千余人,丧失军马数万匹。这就是宋代历史上有名的“永乐城之战”。事后,作为主帅的沈括也以“措置乖方”的罪名被贬谪,送往随州监管安置。
永乐城之败意味着沈括政治生涯的结束,从此他开始了一种赋闲幽居的生活。他来到润州(今江苏镇江市),在那里定居下来,并把自己的居住地取名为梦溪,开始了他的《笔谈》的写作。在润州他生活了十年之久,完成了《笔谈》全稿,终于在绍圣二年黯然谢世,卒年六十五岁。
沈括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的著作据《宋史·艺文志》记载有二十二种之多,遗憾的是这些著作大都佚亡了,现存的最负盛名的著作就是《笔谈》一书。《笔谈》在近年来被列为我国古代的八大科学名著之一;(另外七种是《齐民要术》、《营造法式》、《东鲁王氏农书》、《本草纲目》、《天工开物》、《水经注》、《徐霞客游记》。)如果仅就它们所涉及的科技领域来看,《笔谈》所涉及的科学技术门类极为广泛,而其余七种则只是某一学科的专门著作,因此无论是从学科的覆盖面,还是从它们对后世的影响,都应当推《笔谈》为八种名著之首。
《笔谈》全书二十六卷,另有《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十一条,总数为三十卷。胡道静先生将它们整理归并为609条。这是一本内容极为广博的杂谈式笔记,既包括了沈括毕生研究科学的成果,还记载了当时的科技成就、财政经济、典章制度、诗文掌故,以至街谈巷语、趣闻异事,几乎是无所不包。
《笔谈》以如此大量的篇幅记载了自然科学诸方面的成就,这是全书的科学价值所在。它的价值已被学术界认同,赢得了中外学者的交口赞誉。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在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推崇本书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座标”。我国著名思想史、自然哲学史家冯契教授在他的《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一书中称:“《梦溪笔谈》在数学、天文、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医药学、工程技术等许多领域,都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这些赞誉,揆之史实,都是非常中肯的。八十年代以来,日本学者不惜耗费巨大功力,用十五年时间将《笔谈》译成日本文字,把这一中国古代的科学瑰宝介绍给日本人民。国际天文工作者更把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以沈括命名,以纪念他在天文学上的贡献。
声音226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