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国学课 | 用沉默代替争辩的智慧

2023-08-20 22:09:0508:51 3.9万
声音简介




《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中说:“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周,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这句话的意思是指,至高无上的真理是不必称扬的,最了不起的辩说是不必言说的,最具仁爱的人是不必向人表示仁爱的,最廉洁方正的人是不必表示谦让的,最勇敢的人是从不伤害他人的。真理完全表露于外那就不算是真理,逞言肆辩总有表达不到的地方,仁爱之心经常流露反而成就不了仁爱,廉洁到清白的极点反而不太真实,勇敢到随处伤人也就不能成为真正勇敢的人。


南怀瑾先生认为,只要具备这五个方面就是得了做人的道。真理不必称扬,做人不必标榜。真正有修养的人,即使在面对诽谤时也是极具君子风度的。所谓浊者自浊、清者自清,遇谤不辩,诽谤最终会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的。


有位修行很深的禅师叫白隐,在他所住的寺庙旁,有一对夫妇开了一家食品店,家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某天,无意间,夫妇俩发现尚未出嫁的女儿竟然怀孕了。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她的父母震怒异常!在父母的一再逼问下,她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白隐”两字。


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但这位大师不置可否,只若无其事地答道:“就是这样吗?”孩子生下来后,就被送给白隐,此时,他的名誉虽已扫地,但他并不以为然,只是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他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虽不免横遭白眼,或是冷嘲热讽,他总是处之泰然,仿佛他是受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样。


事隔一年后,这位没有结婚的妈妈,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了,她老老实实地向父母吐露实情:孩子的生父是住在同一幢楼里的一位青年。


她的父母立即将她带到白隐那里,向他道歉,请他原谅,并将孩子带回。


白隐仍然是淡然如水,他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轻声说道:“就是这样吗?”


白隐为给邻居女儿以生存的机会和空间,代人受过,牺牲了为自己洗刷清白的机会,受到人们的冷嘲热讽,但是他始终处之泰然,只有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就是这样吗?”


在现实生活中,口舌之交是人际沟通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在这个沟通过程中,言来言去,自难免失真之语。诽谤就是失真言语中的一种攻击性恶意伤害行为了。俗语云: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也许,在很多时候,诽谤与流言并非我们能够去制止的,甚至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流言。但我们对待流言的态度则显得尤为重要,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如果证明我是对的,那么人家怎么说我都无关紧要;如果证明我是错的,那么即使花十倍的力气来说我是对的,也没有什么用。”这与白隐法师对待诽谤的态度——遇谤不辩,如出一辙。


当诽谤已经发生,一味地争辩往往会适得其反,不是越辩越黑便是欲盖弥彰。还是鲁迅先生说得好:沉默是金。的确,对付诽谤最好的方法便是保持沉默,让清者自清而浊者自浊,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新唐书》中有一则武则天与狄仁杰的故事:


武则天称帝后,任命狄仁杰为宰相。有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你以前任职于汝南,有极佳的表现,也深受百姓欢迎。但却有一些人总是诽谤诬陷你,你想知道详情吗?”狄仁杰立即告罪道:“陛下如认为那些诽谤诬陷是我的过失,我当恭听改之;若陛下认为并非我的过失,那是臣之大幸。至于到底是谁在诽谤诬陷,如何诽谤,我都不想知道。”武则天闻之大喜,推崇狄仁杰为仁师长者。


做人难,难在如何面对诽谤诬陷。俗话说:流言止于智者。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会被流言中伤的。因为他们懂得用沉默来对待那些毫无意义的流言诽谤。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沉默是最好的反抗。这种无言的回敬可使对方自知理屈,自觉无趣,获得比强词辩解更佳的效果。”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巴金先生曾受到无聊小报和社会小人的谣言攻击。巴金先生说:“我唯一的态度,就是不理!”


用沉默来应对诽谤,让浊者自浊、清者自清。在现实生活中,拥有“不辩”的胸襟,就不会与他人针尖对麦芒,睚眦必报;拥有“不辩”的情操,宽恕永远多于怨恨。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43729912

《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中说:“夫 大道不称, 大辩不言, 大仁不仁, 大廉不嗛, 大勇不忮。 道昭而不道, 言辩而不及, 仁常而不周, 廉清而不信, 勇忮而不成。”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 至高无上的真理是不必称扬的, 最了不起的辩说是不必言说的, 最具仁爱的人是不必向人表示仁爱的, 最廉洁方正的人是不必表示谦让的, 最勇敢的人是从不伤害他人的。 真理完全表露于外那就不算是真理,逞言肆辩总有表达不到的地方, 仁爱之心经常流露反而成就不了仁爱, 廉洁到清白的极点反而不太真实, 勇敢到随处伤人也就不能成为真正勇敢的人。

乐淘淘_v4

喜欢这样的节目,主播声音好听

张国龙1020

感谢分享

猜你喜欢
南怀瑾的32节国学课

拂拭心灵的智慧读本,娓娓描述中展现立身之道,诙谐平和中传达人生智慧。

by:俊樱

南怀瑾的32堂国学课

国学的智慧是中国人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源泉,它体现于伟大的,、悠久的中国传统,浓缩于古圣先贤贡献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凝结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禅宗等...

by:0青蓝冰水0

南怀瑾的24堂国学课

南怀瑾大师国学1、我们中国文化的财产太大了,古文不懂,繁体字不懂,等于丢了钥匙,这个财库的锁打不开了。2、希望年轻的一代自我反省,为后一带着想,努力为国家民族、...

by:S姐的成长笔记

南怀瑾的32堂国学课

拂拭心灵的智慧读本,修身立命的永恒准则;讲经说法,娓娓描述中展现立身之道;读史悟道,诙谐平和中传达人生智慧。

by:浅笑安然_n4i

南怀瑾大师的国学课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乐清市,中国当代文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1]南怀瑾先后就读于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

by:摘星与君闻

南怀瑾国学智慧

南怀瑾国学智慧南怀瑾,男,1918年3月18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1]...

by:雪莲儿儿

南怀瑾大师读国学

内容简介人生犹如下棋,高手能看出五步七步甚至十几步,低者只能看两三步。如何成为一个高手,古圣先贤在他们的典籍著作中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对国学...

by:芹言芹语

南怀瑾先生国学智慧课

南怀瑾先生,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以书香门第,幼承庭训,泛览旧学,又勤于习武。抗战伊始,先生乃投笔从戎,跃马西南,尔后执教于当时的中央军校及金陵大学。先...

by:荷叶田田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