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别解01_什么才是诗,诗心如何养

2021-12-14 19:47:0017:05 4077
声音简介

国学 亲子 诗词 人文 三坊七巷 


诗词别解 01_什么才是诗,诗心如何养



汲云楼诗词别解,只讲门道,不说热闹

通过诗词,体验诗人对生命的体验



文化传承,不应该止于让孩子背诵经典

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目的,也是最好的传承

把孩子交给我三年,一年诗词,两年古文

教会他古诗文的写作基础,受用后面的三十年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汲云楼主林庆辉。从今天开始,我来做一个诗词评论的系列,分享给大家。我的评点,更多的是从我作为一个诗词文赋创作者和教学者的个人角度,来揣测诗人所存的诗心、鉴赏诗中所构的诗境,所以自称为“别解”。


       我会用一种闲聊漫谈的形式来解构一首诗词,所谈内容,更多的是涉及到创作手法、个中关窍、诗境气韵、文学审美。我只想从写作的角度来解一下诗词的门道,不说热闹的故事秘史,不做无聊的考据索隐,和大家一起,通过诗词,体验诗人对生命的体验。


       计划每期分别讲解一首古人的诗词、点评一首今人的诗词。今人的诗词,对于一些不认识的诗人词人,我也不便置喙,就先点评我的学生们的一些优良之作。


       首先我们来聊聊什么是“诗”。


       在中国传统文学上,泛概念的“诗”,是指一类有着相对固定格律的文学体裁。从先秦的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律赋,都可以属于诗的范畴。那么,一个能写出符合格律的字句,也知道如何状物抒情,甚至也有相当写作技巧的人,可以称之为诗人吗?未必,关键的在于看他是否拥有一颗诗心。何谓诗心?我们先从“何为诗”说起。


       《二十四诗品》的作者,元代学者、诗人虞集在他的《诗家一指》开篇说到:“诗,乾坤之清气,性情之流至也。由气,而有物;由事,而有理。必先养其浩然,存其真宰,弥纶六合,圆摄太虚,触处成真,而道生矣。”


       这段话的上半段,说的是诗的根本义,诗,乃得天地宇宙之清气而生,缘人之本性而发,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由人心通乎天地而代之言。所以,诗是借着人相融于天地宇宙的本性真情而自然流露。天地之清气、人之性情,这是作诗的关键。特意说明一下,这里的性情,并非指一个人的性格脾气个性之类的外在的表相,而是指人的本真。这段话的下半段,说的就是诗心如何养成。气分清浊,诗有优劣,善作诗者,一定是先涵养他的浩然清气,操存他能与宇宙真宰相融通的自然本性,然后能贯通超越对现实世界的经验认知,体验到真实的世界真相,至此,诗道生矣。


       这段幽玄的文字,重点讲到的是“清、气、性、情、真、道”,它从一个美学的高度来阐述,一个诗心的养成,恰恰需要你摆脱知识经验的羁绊,回归天地一气的性情,去揭示宇宙生命的真相。诗,是去体验世界,而非辩证道理。换句话说,只有能从中读到诗心的,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诗”。


       和所有的艺术一样,诗的价值,不在于对现实世界的叙述,而在于通过对世界的超越,触及宇宙生命的性灵。诗,是艺术家唯一的语言。从美学的角度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画、书法、建筑、园林、家具、音乐等诸多艺术门类,也可算是中国诗意的别样表达方式。


       好,既然节目叫做【诗词别解】。那我们不妨就先从“别“开始吧。


       寄别诗,这在古诗中是经常出现的题材,亲友远行相送,或居外多时不见,写一首诗,不论这诗寄不寄出去,但也寄托了自己的相思,这也是诗意人生的一部分。


       下面,我先讲解一首古人的寄别诗,唐代于武陵的【友人南游不回因而有寄】。于武陵,在诗史上,不算太出名,知道他的人可能不多。他是唐末五代时的京兆杜陵人,唐宣宗大中时,举进士不第。后往来于商洛、巴蜀间。卖卜于市,隐居自适。与山僧、道士、隐者交往。工于诗,尤善五律。他的诗,题材上以写景送别的为主,同时寄寓浓浓的乡思友情;诗风如羌管芦笛,悠扬沉郁。佳作很多,比较知名的有《赠卖松人》。


       我先念一下他的这首寄别诗。


【友人南游不回因而有寄】(唐:于武陵)


相思春树绿,千里亦依依。

鄠杜月频满,潇湘人未归。

桂花风半落,烟草蝶双飞。

一别无消息,水南车迹稀。


       诗题,【友人南游不回因而有寄】,至于这友人是谁,咱就不去做无聊的考究了。重点是,不回。既然说是不回,那就是南游的时间久了,回来也一时无望了。


       首联,以他与友人分别时的景象起句,遥想当年送别之时,可是一番“相思春树绿,千里亦依依”的情景。


       二联,“鄠杜月频满,潇湘人未归”。写的是别后的岁月。鄠杜,鄠县与杜陵的合称,就是诗人于武陵所在的京兆地区。潇湘,潇水与湘江的并称,今天的湖南地区,也是友人此时的南游之地。,连也,不止一次。鄠杜老家的月亮已经接连着圆了又圆不止一次了,可是远在潇湘南地的你仍未归来。此联用的是反衬句,用鄠杜与潇湘两地的“月频满”和“人未归”相对,这一反衬,别愁更浓。


       三联,“桂花风半落”。桂花在风中已经落半,说明此时应当是农历九月,中秋刚过不久,桂花才会进入凋谢期,所谓“落桂沁如雨”。而此时,诗人对友人归乡的期待,再一次如凋谢的桂花一般失落了,但没完全落尽,只是半落,还留一半,没准,友人真的还会回来呢。下一句,“烟草蝶双飞”,则是在对面落笔,写的是对友人在南地潇湘景致的一种想象,同时,也在暗自揣测,友人在异乡应当也结识了很多新的朋友。此中,多少有点老友旧雨对新知新朋的一番醋意。此联当中的赋比兴,写得很美。借着对两地景致的铺陈,来比喻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友人此时生活状态的期许,兴发思友之情。


       尾联,“一别无消息,水南车迹稀”。诗人还留在前面的情绪之中,“车迹稀”这三字好,如果说是车迹纷杂,那其中出现友人回乡的马车,则还是有可能的,但是,稀,则更无望了。


       在整首诗中,诗人构造出一幅空虚无形、寂静无声的沉寂境界,“桂花风半落”、“水南车迹稀”,借着此等一幅寂寥景象,那些留存于往日里的倩影,已成依依,但随着一次次“鄠杜月频满,潇湘人未归”的失落,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也几近空无,徒剩思念。我们往往有这样的经验,思念,是属于很自我的人生体验,对一个人的思念,对方不一定能感受得到,或者我们也未必想要被对方知道。一首诗,让我们触及到这种经验,不也是体悟到了一种感伤生命的凄美吗?真可谓“别愁不为他人赋,情至寂寥何寄愁”。


       从“鄠杜月频满” 的期待,到“桂花风半落” 的无可奈何,再到“水南车迹稀”的迷离恍惚。这种思念被一层层剥落后的独特感伤,创造了一种往复回环的回旋之美,颇有楚骚一唱三叹之遗韵。诗心触处,有恻隐之美。于武陵的诗风,果然“如羌管芦笛,悠扬沉郁。”


       下面我来点评一首我的学生曾睿颖的诗作。曾睿颖,10岁,福州市鼓楼区第二中心小学五年级(4)班学生。随我学习写诗不到半年。和她一样,随我写诗的孩子,全都是零基础的,甚而古人的诗也背诵得不多。


【寄异国师友】

曾睿颖(10)

福州市鼓楼区第二中心小学四年(4)


异海师亦友,因归省去行。

曙光金发灿,月色碧眸明。

芽柳蒙风意,云枫落叶情。

亲朋如茎脉,遥水祝君翁。


       曾睿颖的这首寄别诗,是写给她的一位在加拿大的外教,因为这位老师家里长辈生病了,所以就没再担任教学工作了,但师生还保持着联系。


       起句,点题异国师友,因归省离去。第二联,摹写的是这位老师的神情。这一联,她用的是一种非常感性化的比附手法,汉末以来,人物品藻往往重视人的神韵气度,经常会使用到这种手法。比如古人形容王羲之是“飘若游云,矫若惊龙”,或者会用“濯濯如春月柳”、或者“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再或者“岩岩清峙,壁立千仞”类似这样的词句来形容一个人。这样的风气,后来还影响到了文艺批评上,评论家常常以诗来评诗、评画、评书法。形成了一股“境界式评论”、“意境式评论”的风气。在这里,“曙光金发灿,月色碧眸明”,小诗人此处以曙光与金发作比,以月色与碧眸作比。把一个西方人写得是神情兼备,惟妙惟肖。一个性格阳光、性情清澈的外国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


       第三联的“芽柳蒙风意,云枫落叶情”,这一联,是我见过的写师生情最是情真至美的诗句,那联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常常被人用来形容老师,但它只是从理上比喻,而曾睿颖的这一联,则是从情上比兴。此联,妙不可言,知者,当能会心一笑。此联的妙意,独在一个“风”字。风,本义是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繁体字的“風”,中间有虫字。风动而虫生,所以,风具有萌发、相互感染、风行风化的特性。作者以刚萌发芽蕾的柳枝比作学童,蒙受了老师和风一般的教化。以云外加拿大的枫木落叶,喻此时远在海外的老师归乡省亲之事。这一联,在字面上,赋陈的是两地的景物,但蕴含的则是对师生感情的比兴。赋比兴,都有了。此联,堪可传世。也因为这一联句,这首诗,也是曾睿颖她写过的二三十首诗当中,我最喜欢的一首。


       尾联,遥祝老师的长辈健康。相对前面,尾结,写得还不够壮实。但对于10岁诗童来说,却也是她真实的思想境界。


       古人的寄别诗中,是满满的别愁,而今天小诗人的寄别诗里,则是一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模样。诗境,就是心境所在。这,让我想起了佛家所云的“历缘对境”一词,一个人在生活中所经历的各种事缘,一定会在他周遭的声色名相各境中显现出来,包括心境和诗境。“芽柳蒙风意,云枫落叶情”一联,已足见小诗人的诗心,率真龀童,未必知天高地厚,但识人情冷暖、柳梢春意、云枫落秋。以“一”见万,直入本真性情。


       目前,我正尝试着教几个4年级至7年级的孩子学习诗词古文写作,从上述我学生的诗作,大家应该也可以看出其水平已经是相当不俗的了。我可以很骄傲地说,能在这个年龄写出这样水平的诗词的孩子,可谓凤毛麟角!我的观点是,所谓的文化传承,不应该止于让孩子背诵经典,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目的,也是最好的传承。从我的实践来看,10岁以上的孩子,一年精通诗词写作,两年精通文言写作,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通过这种古汉语文学的写作训练,将写作能力赋予孩子,直接跨越古诗文的阅读和理解。这对于他们在中学大学阶段的语文能力的提升,乃至成人之后的个人文学素养的养成,都将是终生受益的。这个【诗词别解】系列的内容,并非我讲授的写作训练课程内容,而是平时对已经学会写诗的这些孩子们讲授的鉴赏课内容。您,不想让孩子也写出古韵十足的诗词文赋吗?

您可以关注我,我们私信交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舒慧_mj

感谢诗夫子教诲

山水花田

云枫落叶情有化做春泥更护花之情您的学生太可爱了。那位写大鱼的也很聪明。我也想学诗可是即不聪明又懒我可怎么办?老师您有没有法啊😄。

1377667evmf

诗是言语到人心共有的!诗才能激活人心!

1377667evmf

诗是表达那不可言达的!才有诗之美妙!

1377667evmf

新年好!诗是难以言表的!故而才有诗!

猜你喜欢
听大美诗词/了解诗词后的故事

朗读声中让你感受诗词之美,美在婉约宋词的烟火气;美在豪放宋词的大气磅礴。美在唐诗的豪情和缠绵。每日更新。期待您的关注和收听。

by:安吉拉兔兔齐

古诗词简解

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接触唐诗

by:般若之音

解读古诗词

放假不停更,请看我的《每日英语》和《十万个为什么》的一系列

by:逆风前进的航船

中华诗词大会-名师解读诗词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

by:风林fenglin

诗词朗读及解析

曾经喜欢的那个人和那首诗

by:玲珑骰子05

用诗词解读生活

生活是什么?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割不断的亲情,是离不开的友情,是理还乱的恋情,是天光云影的书本情,是矢志不渝的家国情……唯有用心经营,方能享受生活的安闲与惬意,...

by:麦香福地

紫宸北星的诗词解析

紫宸北星的诗词解析,时间记忆。

by:紫宸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