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 档】摩根家族,曾经是全世界的债主

2023-05-31 09:15:1319:05 79.5万
所属专辑:环球人物
声音简介

最近,有人说美国股市充满了泡沫,股灾即将来临。110年前,也就是1907年,美国也出现过一次金融恐慌,当时,对整个美国经济进行救助的是摩根家族。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曾经是全世界债主的金融家族。

在美国纽约曼哈顿金融城的心脏地带,坐落着一栋没有任何标识的四层白色小楼。它西邻纽约证券交易所,北面紧挨联邦国家纪念堂。这里就是华尔街23号,摩根财团的总部旧址。


这座老式建筑如今已变成一座公寓,没有留下多少“财团”的痕迹。但在一个不显眼的过道旁,有一块介绍摩根财团缔造者的牌子,上面写着:“约翰·皮尔篷·摩根,是资本家中的资本家,名震世界金融圈,连总统与当权者都向他求助。”



约翰·皮尔篷·摩根

皮尔篷是摩根金融帝国的缔造者,他的发家史却要追溯到200年前。

17世纪,在奔赴新大陆淘金的浪潮中,摩根家族的祖先也移民到了美国。到皮尔篷的祖父约瑟夫·摩根这一代,他们开始在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特定居。


和其他犹太人一样,摩根家族也一直延续着商业传统。约瑟夫最初开了一家小咖啡馆。稍有积蓄后,他先是买下了一家很气派的旅馆,后来又买进几批股票,成为汽船业和铁路业的股东。喜欢冒险的约瑟夫还瞅准时机,投资保险公司并且大获成功。到1847年去世时,他留下了大约100万美元的财产。


约翰·皮尔篷·摩根


皮尔篷的父亲朱尼厄斯·摩根,16岁就开始闯荡波士顿,23岁时就有了一家干货店。19世纪50年代,他和银行投资家乔治·皮博迪合作,成功地把大量英国资本引入资金极度匮乏的美国,一举成为令人刮目相看的金融大师。


没有子嗣的乔治·皮博迪决定,让朱尼厄斯作为自己的继承人。退休后,他把自己的公司交给朱尼厄斯。朱尼厄斯“很不客气”,很快就给公司改了姓名:朱尼厄斯·摩根公司。这正是摩根财团的雏形,也是摩根家族走上发展快车道的起点。


朱尼厄斯·摩根


皮尔篷生于1837年4月17日。在结束了中学课程后,他被父亲送到瑞士、德国留学。20岁时,皮尔篷返回华尔街做学徒。他能使用流利的法语和德语,拥有超越同龄人的国际视野。这些都为他日后壮大摩根公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乱世出豪杰。19世纪、20世纪之交,美国在经历多场战争后,经济开始飞速发展。这给了皮尔篷大显身手的机会。


受家庭熏陶,皮尔篷年轻时就富有冒险和投机精神。在纽约的邓肯商行实习时,他负责采购货物。一次,他在新奥尔良的大街上遇到一位船长。船长受托从巴西运回一船咖啡,谁知道美国的买主破产了,他只好自己推销,表示愿意半价出售。


皮尔篷看过样品,决定买下了这船咖啡。朋友们劝他谨慎行事,但他认定这是一桩好买卖。


然而,邓肯商行却指责皮尔篷擅作主张,命令他停止交易。不得已,皮尔篷只好向父亲求援。朱尼厄斯毫不犹豫地支持了儿子,并偿还了儿子挪用的款项。后来的事实证明,皮尔篷的判断没错——此后不久,巴西咖啡因天气寒冷而减产,价格猛涨了两三倍。


朱尼厄斯见儿子在邓肯商行束手束脚,就干脆在纽约证交所对面的一幢建筑里租了几间房,挂起了一个新的招牌——摩根商行,交给他打理。


约翰·皮尔篷·摩根


1862年,美国南北战争激战正酣。在一次和朋友闲聊时,皮尔篷得知,北军伤亡惨重。他立刻意识到,战事不利,定会引起北方金价上涨。于是,他和朋友设了个圈套——先秘密买下500万美元的黄金,把其中的一半汇给当时的金融中心伦敦。随后,他们故意放风说“北军战败”。“消息”传出,金价果然大涨。皮尔篷随即把手里的另一半黄金抛出,从而大赚了一笔。


尝到甜头的皮尔篷愈发意识到,“抓住机会,加上冒险”,就意味着财富。


19世纪后半期,美国铁路业发展得很快,但存在重复建设、各条铁路之间难以衔接等严重问题。极具眼光的皮尔篷决心插手铁路行业,对其进行一次大的整合。他一方面说服铁路巨头搁置恶性竞争、化解纠纷,一方面趁着很多铁路公司在经济萧条时期接连倒闭的机会,迅速实现对大量铁路企业的控制。到1900年,受皮尔篷直接和间接控制的铁路,长达10.8万公里,约占当时全美铁路总里程的三分之二。


从此之后,美国的铁路界和金融界,都深深地“摩根化”了。


摩根家族在坚守美国市场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国外的投资。


在进军铁路业之前,皮尔篷就组建了“联合募购组织”,和父亲一起购买了5000万美元的法国国债。此后,对国债实行“联合募购”,成了摩根家族的家常便饭。

1898年,美国西班牙两国之间爆发战争。皮尔篷敏锐地感觉到,国际投资的时代已经到来。他开始思考如何到美属菲律宾、中南美洲、日本及中国进行投资。


就在这时,他听到一个消息:墨西哥政府无力偿还债务,已到了破产的边缘。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认购墨西哥政府发行的公债。皮尔篷却一反常态,大量买入,日后通过低买高卖大发横财。


接着,皮尔篷又南下来到阿根廷。当时,阿根廷刚刚经过多年战争,元气大伤,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皮尔篷毅然购买了7500万美元的阿根廷政府公债,在“拯救”了阿根廷的同时,自己也痛快地赚了一大把。


最令皮尔篷得意的是,大英帝国也向他求援了。当时的英国,因为在殖民地连年作战,还要和德国搞军备竞赛,财政极端困难。皮尔篷答应了请求,先后认购了1.8亿美元的英国公债。


在经过一系列的大手笔后,到20世纪初,摩根家族成了名副其实的“全世界的债主”。此时,它旗下有了银行家信托公司、保证信托公司、第一国家银行等金融机构,总资产达34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的“金融帝国”。


在鼎盛时期,摩根家族还和外界结成同盟,以摩根公司为轴心,形成了规模庞大、组织严密的“摩根体系”。这一金融集团拥有全美33%的金融资本,总值近200亿美元;另外还有125亿美元的保险资产,占全美保险业的 65%。在产业方面,摩根公司向全美35家主力企业派驻了47名董事……到20世纪初,“摩根体系”的总资产达到74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所有企业资本的1/4。



1907年秋,一场银行挤兑风潮,冲垮了脆弱的纽约金融系统,美国顿时陷入金融恐慌。


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因为无法从银行拿到资金,难以支撑到闭市。当时的美国还没有央行,金融机构在流动资金吃紧时找不到最后的借款人。交易所只好向皮尔篷求助。他只用了15分钟,就提供了2500万美元。


当晚,皮尔篷将纽约最重要的一群银行家,召到他的图书室里,关门落锁,要求他们必须想出办法稳住美国金融业,否则一个都别想出去。建议被一条条地提出,但一次次被皮尔篷否定。当时,他很焦虑:“我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但是如果有人提出一个我认为可行的方案,我会告诉他们该做什么。”


最终,还是皮尔篷想到了一个替代品——纽约票据交换所。他通过协调证券交易所和银行的关系,使纽约票据交换所的会员银行,可以利用票据而非现金,就能相互结清账目。这一办法,不仅解决了交易难题,还能帮助银行对抗流动性不足的危机。直到今天,它仍然被广泛使用。


纽约票据交换所


在美国“金融恐慌”时期,为了解决更多的问题,皮尔篷就像一位“运筹帷幄的将军”,不断寻找外国资本、购买运转情况良好的公司股票。最终,他保证了美国经济的平稳运行,直到危机得以化解。当时,就连一度对皮尔篷大有成见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也不得不称赞他的“智慧与服务公众的精神”。


在摩根家族图书室,曾任美联储高级银行检查员的卢菁说,20世纪初,摩根家族确实在那场经济危机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摩根帝国”的日渐膨胀,也给美国政府敲响了警钟,并催生了美联储。在这种情况下,摩根家族的势力开始被逐渐削弱。


1912年,75岁的皮尔篷前往国会接受质询,就是否存在“金钱托拉斯”,也就是美国经济命脉是否被为数不多的纽约银行家所掌握作出解释。同年,英国巨型豪华邮轮“泰坦尼克”号沉没。鲜为人知的是,摩根财团正是制造和运营“泰坦尼克”号的白星航运公司的母公司。这对摩根又是一个打击。


从那时起,皮尔篷患上了抑郁症,健康状况不断恶化。1913年3月31日,他在欧洲旅行时,在意大利罗马的一家酒店里辞别了人世。


皮尔篷死后,他的儿子杰克·摩根接掌家族事业,直到1943年。


杰克·摩根


在父亲去世当年,杰克决定在摩根财团位于华尔街23号的原址上,重新修建总部大楼。新大楼设施配备精良,装修奢华,巨型水晶吊灯令人惊叹。大楼外部却没有任何标识,就像一家低调、贵气的私人俱乐部。


1920年9月16日中午时分,一辆装满炸药的马车,在摩根大楼门外爆炸,导致38人死亡、400多人受伤,财产损失高达200万美元。这就是著名的“华尔街爆炸事件”。


关于这次爆炸事件的起因和元凶,至今依然是一个难解之谜。但当时,人们的第一反应是:这是无政府主义者针对摩根财团的一次破坏活动。


仅仅十几年后,来自政府的干预,更沉重地打击了这个显赫的“家族帝国”。


1933年,美国颁布《格拉斯-斯蒂哥尔法》,限制金融业的跨领域经营行为。随后,摩根公司被迫于1935年一分为二:摩根士丹利经营投资银行业务,JP摩根从事商业银行业务。此后,皮尔篷的孙子哈里·摩根,曾一度带领摩根士丹利异军突起。但从整体上看,摩根家族还是慢慢衰落下去了。


JP摩根


卢菁说,JP摩根秉承传统的高端路线,多年来只向政府、蓝筹股企业以及有钱人提供服务,其口碑和地位仍然“很高尚”。因此,美国最优秀的毕业生,仍然以能够到JP摩根工作为荣。


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现代金融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华尔街开始“民主化”,数以亿计的散户纷纷入市。此时的JP摩根,却未能放低门槛适应新的形势。最终,美国大通银行在2000年收购了JP摩根,组成摩根大通银行。目前,摩根大通已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但除了名号中有“摩根”二字,它与当初的摩根公司已经相去甚远了。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摩根家族的人不再积极参与JP摩根的业务,从80年代起也不再沾手摩根士丹利的发展。对于JP摩根被大通银行收购一事,皮尔篷的曾孙约翰·摩根曾表示,他们家族的人对此并不感到难过,因为他们已经多年不参与JP摩根的业务了。


如今,摩根家族的后人几乎全都退出了金融业,也基本上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但是,“摩根”在美国人的心中,仍然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它代表着一个时代。


美国经济学家曾为摩根家族总结了三条“成功秘诀”:第一,富有的家族背景及商人意识;第二,在战火硝烟中攫取财富,在冒险中追逐刺激,乐此不疲;第三,为了“垄断”,甘以声誉为代价。但历史告诉人们,不道德的秘诀不能长久,“一个家族维系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经济命脉”的神话,难以再现。

未来需要全球视野,点击上图,长按保存,转发推荐给朋友;让《环球人物》充实身边的人!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187085886

普通话不标准都能当主播?

我才是人生小白

买即将破产国家的公债,怎么赚钱?国家正常运转了还债?

new_new_People

很棒的节目

听友98723290

我们一般叫约翰·皮尔庞特·摩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