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源第一期

2022-09-16 15:36:2113:23 86
声音简介

郑(郑文斌):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由江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和兴致盎然工作室联合制作的音频节目《黄天源——乡愁之味》。

江南糕团,是一代一代江南人、尤其是苏州人的原乡之味。200年来,黄天源从未歇业过一天,是江南糕团的代名词。《黄天源——乡愁之味》这档节目,我们有幸请到了黄天源的掌门人陈锡荣先生,请他细解江南糕团的食材、配方、制作工艺,各种各样的食用方法,还有四时宜忌;讲述200多年来,苏州人、江南人、天下人,从普通百姓到名人明星与黄天源的故事。另外,还要讲述历代黄天源掌门人和制作大师的精彩人生故事。




郑文斌:今天是7月8日,在第十一届江苏书展书香苏州馆,今天上午举行了黄天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锡荣先生的自传《寻源人生》有声书、以及由陈熙荣先生主编的《黄天源前世今生200年(1821-2021》这两本书的首发式。有很多朋友到现场,到会的诸位嘉宾也做了非常精彩、非常有趣的分享。




郑:主讲人是黄天源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陈锡荣先生,陈总您好。


陈(陈锡荣):你好,大家好。


郑:另外一位嘉宾,是苏州大学文学院的教授、博导杨旭辉老师。他本身也是一个对美食很有研究的学者,他正在点校中国古代美食——


杨(旭辉):文献。整理点校中国历代的饮食文化,包括饮食的制度,饮食的风俗,还有食品的制作,还有食品养生,还有各种食材方面的古代的典籍。


郑:陈总,今年黄天源200周年,那可是一个大事。


陈:黄天源到今年为止整整200年,1821年是道光元年,到今年2021年,所以这次活动搞得比较大,也得到了地方各级政府的支持。平江区街道,我们姑苏区啊,包括市委宣传部,还有政协等各方面都很重视。

为什么要重视?我觉得,因为黄天源是一个中华老字号,它已经200年的历史了。200年的历史能够延存到现在,延续到现在,一天门都没有关掉过。从历代的经营者来讲,他是要有功夫的,要有本事的。我说今年200年一定要把它搞好。


我设定在4月28号,新大楼正好开业,在观前街上搞了一个盛大活动的仪式,老字号再出发,黄天源200周年。活动搞得很成功。

特地,我把观前街上老字号,中华老字号,两代传人都请来了。


郑:两代传人都请来了。


陈:因为现在正好一个交替嘛。黄天源我已经顺利地交接给二代,来接好这个班。我在三年之前,我把总经理已经交给他了。


郑:交给你儿子了。




陈:扶上马,送一程,他现在整个工作担当起来了。


观前街上包括陆稿荐,采芝斋、长发、得月楼,两代的传人跟一代的传人,一起来。因为我不光光是黄天源200周年,我是老字号再出发。姑苏区老字号协会的会长,也是二代的,得月楼的总经理代表二代的发表讲话,把父辈们创下来的基业——你要把接过来以后,不是躺在中华老字号这个品牌上去吃老本,你要发扬光大,传承好,发展好。


郑:很多在外地的或者在海外的苏州人,回来以后,他们一个很重要的安排就是要到黄天源——


陈:买糕。因为黄天源是以生产糕团为主,而且它的糕团,它一直到现在,200年,按照200年的工序在做,手工制作,没有任何添加剂。自然的食物色素。现在更加了,楼上做下面卖,前店后坊,就觉得一个“糯”。我说叫“米糯糕香”。

一到过年的时候,我们一些华人华侨,在海外的,有的是叫亲戚朋友来买,有的是干脆——


杨:现在是方便了,通过电商。


陈:微信能不能跟我寄一点过来?


郑:现在好多了,我记得有一年,你们大概是什么时候搞活动,打电话报警了。


陈:这个是2000年,2000年苏州第一个110是我打的。为什么?零点,因为零点黄天源要送2000份糕给消费者。我们的糕已经摆在人民商场,大家都到人民商场,然后人民商场招架不住了,说糕团在黄天源,然后这些人就“哗”涌过来。早就在黄天源门口等着开门的一些……特别是郊区的,我在看,年纪大的,当然人一种心理寄托,我到2000年,我要吃上一块黄天源的糕,就等在那里,一下子轰过来,不得了的人过来,闯祸了,这个不得了的事,玻璃窗嘎嘎嘎在响。

我实际上已经考虑到安全事情了,我就马上——有事找警察,拨打了110。我说事情大了,观前街86号黄天源,你们赶快来吧。没多长时间,因为可能我们公安部门已经做好了那种准备,已经有预案了,观前派出所所长带些人……不得了的人……警察过来了。那时候是新闻110,我们苏州电视台有个节目的,在那里,说你是2000年第一个报警的电话。


拿个电喇叭,有十来个警察围着我,走出去,走到那边,跟老百姓说明白。我说,你们有序地来,糕团会有的,大家都能够买到。

一开门以后,我要我们的保安把几个前面年纪大的,先进来,先把他处理掉。你要多少,先解决掉,然后从后面走掉了。


郑:黄天源卖的是什么?糕团。这两个字是食品的名称,但是它又是非常吉利的话。


陈:糕,高兴;团,团圆,一个谐音嘛,高高兴兴,团团圆圆。我在过年的时候,店上拉了个横幅:祝父老乡亲糕糕兴兴,团团圆圆过新年。糕是糕团的糕。


杨:唐代诗人刘禹锡,我们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善于向民间文化学习的诗人。我们在以前的吴地记《诗话江南》讲到过,他的竹枝词是向民间文化、民间文学学习的结果。他已经是非常接地气了,但是他有一次在写诗的时候,写九月初九重阳节,那么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当中,重阳节是要食糕的,吃重阳糕。我们黄天源在重阳节也会有应景的重阳糕。


▲重阳糕


陈:重阳糕是我们一年四季当中第二个大季。


杨:刘禹锡,他在民间了解到这习俗以后,要把它写进诗里面,但是他就犹豫了,他就不敢写进诗里面去,为什么?因为在他的印象当中,他搜肠刮肚,把他脑子里面所读的书的积累进行了梳理,他好像在以前的经典的典籍当中没有出现糕字,然后他说,我就做罢了,我就不写糕吧。


郑:至少就说明,糕团的出现很有可能和这个时间点差不太多,或者稍早一点。


杨:或者说在民间已经很早有了,但是古代文人的经典文献里面还没有写进去,所以刘禹锡说,他就很遗憾的就讲,说我还是没有这个勇气,突破以前的文人写诗要典雅的这种追求,所以我就放弃了。

但刘禹锡故事传出来以后,很多人就说,刘禹锡你不应该这样,这个糕是一个民间文化当中很重要的东西,你应该写到诗里面去。刘禹锡不敢写,后来于是乎一大批人纷纷把糕写进诗里面去,所以刚才郑老师讲的对的,中晚唐时期,大概糕在很多的诗歌文献当中就开始出现了。


杨:团这个词就是我们今天要怎么看?作为团圆的团,这个在很早就有了。我们的糕团其实准确来说,它在繁体字的时候,它是一个米字旁,米字旁和团结的团。


陈:我插一句,末代皇帝溥仪的堂弟,溥仁写“黄天源糕团大王”的时候,他的团就是有个米字旁的团。好多年轻人都不知道。




杨:这是糕团的团的本字,后来在简化汉字的时候,糕团的团,框里面的专都把它写成了一个才,写的简化了,然后把左边的米字旁也取消了。作为一个食品的糕团的团,应该一个米字旁,右边团结的团。糕团这个形旁,应该说,是跟江南的稻米文化的繁荣和发达是有密切关系的。所以在黄天源的糕团当中,更多的是米制品,而不是面制品。


陈:外地的老百姓来说,今天买糕点。糕团糕点跟糕团是两个概念。因为可能在北方统一的,糕点。在南方,江南一带,糕团它是一个米制品,糯米跟粳米做成的糕团。糕点是面粉类的,比如说饼干,月饼。


杨:我在89年到苏州来读大学,第一个寒假回去要过春节了,我的祖母跟我讲,好像苏州有几样好东西,我很想吃,我年轻的时候到过,我吃过,我很想吃。点了好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黄天然的糕团。我就买了一盒。当时的一盒也是蛮实在的一个方盒,红红的外包装。买回去祖母很高兴,说我孙子到苏州读大学了,带了黄天源糕团,几块分送给隔壁邻居。


郑:就像我们上海客人,比如春天扫墓,扫完墓回来之后,必到观前街。


陈:必到黄天源。


郑:一定要带两盒糕回上海,否则回到上海,感觉亲戚朋友那边我没有东西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黄天源


陈:现在为了满足不同消费,特别是年轻人的,还有一些中高档层次的,一盒比如说六块糕,放在那里,人家回去以后,一块一块的,蒸了以后,挺好。有各种的来,因为作为一种礼盒包装可能是亏损亲友这方面还比较好。


郑:感谢收听《黄天源——乡愁之味》。我们的节目在喜马拉雅、江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微信公众号、黄天源微信公众号、吴地记微信公众号,可以收听,查看文稿。关于黄天源,您有哪些故事呢?欢迎评论留言分享。我是主持人郑文斌,我们下期再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免费|天源|玄幻奇幻

稳定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AI主播良心又迷人,订阅追更不迷路!【内容简介】破碎虚空的黑影送来的是机缘还是责任,森林猎人风魂渴望踏足修炼界,在得到虚空...

by:塔读de电子书

筑基一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黄帝内经医中百误歌濒湖脉学药性歌括漫步中国星空道德经

by:风语1935

一期一信

一杯咖啡,一个拥抱,一封手写信,都是有温度的碰撞。喜欢这样的温度,欢迎把你的想念或者故事通过手写信发给我,邮箱sunnysun0615@163.com,下一个故...

by:不加糖凡宇

有一期没一期/阿森纳球迷电台

主持人:Ars4life。致力于邀请懂球的嘉宾聊一聊阿森纳,为枪迷提供路上睡前的陪伴。

by:Ars4life

一期一会

亲爱的你,还在每天随着日月星辰不停地转动吗?世界微尘中的你,还没有停下奔波的脚步吗?当忙碌成为一种习惯,你是否也想放慢生活的节奏,去捕捉每一滴朝露,每一缕晚风,...

by:听友17110404

一期一会

夜空安宁,繁华落尽。雨夜街头沉寂浮躁心灵。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伊声曼妙,语语动心。在城市的灯光下,情感交汇的渡口,回望曾经的...

by:一米阳光音乐台

声音主播

19568

简介:作为苏州本地的音像类出版单位,江南君是苏州本地文化的弘扬者。 作为“江南之声”的最佳代言人,江南君聚焦江南地区的文化,包括但不局限于:非遗文化、旅游景点、教育、美食、音乐等方面。 如果你是非遗文化爱好者,如果你是旅游达人,如果你们是美食狂热者,亦或是音乐发烧友,欢迎关注我们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