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直播精编-精英教育不等于只教精英,高考结束了,是时候为真正的精英教育正名了

2022-07-04 09:52:5561:11 59
所属专辑:职教论坛
声音简介

精英教育是什么?

精英教育(elite education),学术圈大多认为:旨在培养高潜力青少年人群的精英意识与能力的教育方式。

精英教育(meritocratic education),例如高等教育的公认标准:适龄人口入学率在15%以下者称为精英教育,入学率在15%以上至45%以下者称为大众化教育。

社会人才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型。二十年前(1999年扩招前),中国的本科教育包括大中专教育都是精英教育。包学费、包分配,上学时还有粮油供应和货币补助,他们中不少人出身贫寒,在大中专院校(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录取率低至不足10%的背景下,早早转成城镇户口,等待他们的是毕业后的“铁饭碗”和干部身份。

精英教育的优势当然是不可否认的。你至少在某些方式上学会思考,还可以建立一些日后开创事业所需要的人际关系,获得让世人羡慕的富裕生活或其他报答。精英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精英教育正成为时下最热点的词汇之一。从一些大学把高尔夫球列为学生的选修课,到家长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各种礼仪培训班,这些举动无一不在勾勒着人们想象中的精英生活。

参考资料如下:

核心观点:职教也能出精英,技能满分的前提下,国家正在努力打通学历通路。

①底层应试教育、中产素质教育、顶层精英教育? 大清早亡了……

②高等教育=精英教育 还是 大众化教育?

精英教育学术圈大多认为:旨在培养高潜力青少年人群的精英意识与能力的教育方式。

精英教育不是物质追求,不等于特权意识,精英的产生离不开艰苦的历练。精英教育不是指单纯通过考试分数来培养“考试型”人才,而是以综合素质提高来衡量学生的培养目标。

③精英教育不是物质追求;

④精英意识不等于特权意识;

⑤精英的产生离不开艰苦的历练;

⑥精英们,并不轻松;




大国工匠24个人的事迹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某个行业里面,大国工匠们并非都出身高校名校,相反,很多都学历不高,有些是职高,有些还是初中毕业生,他们靠的就是执着、敬业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或许,在走向“大国工匠”的道理上,他们都经历了许多挫折、坎坷和磨难,但是,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阻挡“大国工匠”那颗敬业奉献的心。因为这样,最终他们成了为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

当前,我国正从“生产大国”向“制造大国”转变。一个制造强国的诞生,必须出现千千万万个像“大国工匠”那样的人,只有这样,创新的中国梦才能实现。

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三位大国工匠的人物事迹:

1、管延安

管延安,男,1977年6月19日出生,汉族,山东潍坊人,初中文化,群众。1995年参加工作(农民工)。

18岁管延安就开始跟着师傅学习钳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有空的时候就看书学习,是他最大的工余爱好。

二十多年的勤学苦练和对工作的专注,心灵手巧的他不但精通錾、削、钻、铰、攻、套、铆、磨、矫正、弯形等各门钳工工艺,而且对电器安装调试、设备维修也是得心应手。

先后参与了世界三大救生艇企业之一——青岛北海船厂、国内最大集装箱中转港——前湾港等大型工程建设。

先后荣获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劳务之星”和“明星员工”称号,因其精湛的操作技艺被誉为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

2、彭祥华

彭祥华,男,汉族,群众,初中学历,籍贯重庆铜梁,1969年6月出生,中铁二局二公司兴泉铁路项目部副经理、高级工。

2015年,彭祥华参建川藏铁路拉林段,他所在的标段是其中最难的一段,路段地质非常复杂,生态脆弱,施工要求非常高。

有一次地质勘探,需要技工沿绳索从五六十米高的悬崖上顺势而下,脚下就是波涛汹涌的雅鲁藏布江。不少工友都不愿去接这份“苦差事”,但彭祥华却挺身而出,独自一人“飞舞”于悬崖峭壁之上,并顺利地勘探出了所需的资料,为以后的成功爆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王刚

王刚,男,1999年沈飞技校毕业,中共党员,铣工高级技师,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

好铁是打出来的,好钢是练出来的。王刚参加工作时适逢公司承担国家新任务的关键时期,在工作中他主动学习求教,悉心钻研加工工艺。闲暇时间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仅购买专业书籍他就花了两万余元。通过多年不知疲倦的学习探索,他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并熟练地掌握了铣削加工技艺,很快成长为厂里的一名生产骨干,并且创造了连续17年无废品的纪录。

“十年磨一剑”,勤学苦练的他多次在各类大赛中技压群雄,多次获得省市技能竞赛的冠军。2008年,他参加“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提前半个小时完成参赛作品,以优异的成绩夺得铣工冠军。四年后,他参加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再登巅峰,成就了“双冠王”的美誉。

2011年,中航工业沈飞成立了王刚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先后开展专题讲座、现场演示、技能实战、技术研学700余场次,培训受众达到7000余人次,为厂内外技能人才的知识拓展、技能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工作室实施了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对优秀的技能骨干进行深造培养,培养优秀人才130余人。工作室还充分发挥技术引领和辐射作用,共完成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480余项,创造经济价值2亿多元。

作为一名技术工人,王刚带领他的工匠团队完美诠释了大国工匠精神。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时刻牢记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以精湛的技艺打造出国之重器,他们是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必不可缺的一分子。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精编考点

每天15分钟,轻松考证

by:太阳去哪了

纳兰词精编

“我是人间惆怅客”“人生若只如初见”“一生一代一双人”“谁念西风独自凉”“如今才道当时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就是纳兰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北宋以来,一...

by:沐雪蔷薇

精编越南鼓

订购无损音质车载CD加微信Qq:860089056

by:DJ麻子

精编车载串烧

加微信:ace10088免费领取CD专辑一套!

by:DJ麻子

魔蟑双播精编版

这个名字谐音魔障,即佛教用语中恶魔所设的障碍,这里指心灵中的障碍。蟑又指蟑螂,相信是大家公认都感到恶心的害虫,笔者暑假曾遭遇大量蟑螂袭击,对之恨之入骨,于是顺手...

by:启航FM

老舍小说精编

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如他一贯追求的,把刻画人物作为创作的中心。用立得起来的人物说明人生,解释生命。

by:大头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