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每个人要有自己的自主思维

2022-07-19 19:08:5516:18 63
所属专辑:传统文化讲座
声音简介

中华传统文化,每个人要有自己的自主思维
    现在大凡遇到点什么事情,先是要看什么情况,接着再看是怎么回事,跟着,想想自己应该怎么办好?这一套流程下来,思想运用得差不多了,可以做决定,付诸于行动了。这种思维很常见,一桌菜摆开了,看到想吃的,直接夹过来就是了,还有什么好多想的。但就是在这么举手投足之间,人的想法就在被事情主导了,在这一口菜当中,人的思想和行动,含在里面被一起吃掉了。不过话说回来,人生来不是为了吃的,本来是精神生活在领先的,现在为了这口吃的,把思想用在里面,等于把人变异到物相上去,物化了,也是这种思维方式的特征。
    是个人就有想法,而且会认为,这是自己的主见,谁会承认自己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人呢?只是这种思想是不是妥当,很难反省,毕竟这是要反攻自己的事情。何况在有想法之前,本来也就有定论在其中,又怎么能推倒自己的思想呢?除非自己起了变化,或者发生了足够大的挫折,来引起转变,人的思想是很难顿悟的,寺庙里的修行,甚至用一辈子,来寻求这种顿悟而不可得。而要在思想上,把固有的观念改变过来,统一到正常的认识上来,所以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情,只是我们这个世界,完全是靠人的思想,来产生人类社会的发展,这又变成是在任何时候,明知道不可能完成,但必须要先做好的事情,这就需要老老实实的,从思想的根源上讲起,希望能引起一点改变,毕竟,有谁不是从愚昧的无知无觉中过来的呢?
    人的思想都是外来的,这么说,可能让很多人难以相信,我们的想法,明明是从自己的头脑里发生的,怎么是外来的呢?。其实这个问题本来很简单,就像我们三岁之前,连记忆都没有,哪来什么思想,再后面要学习知识,才会有不同的想法。这就像先有了教育,然后才会有学历一样,想法从知识上发生,只不过是教育变成了各种各样的作用,当然这里所说的教育,首要的是指人文的思想,然后才是指,在学校里学习到的那些知识;从教育的来源上,人的思想变成内在固有的依据,而所有的想法随之发生,造成思想来源于头脑的错觉。
    没有经过教育学习的思想也是这样,仍然会从外界的经验认识当中,来发生自己的想法,这也是我们相信什么,就一定会按着这个去做,跳脱不出的这种局限。所以当我们,忙着从惯性上去找寻自己想法的时候,本来就应该先回过头来看看,这种思想的根源,究竟对不对头,毕竟上菜场买个菜,还要看看东西好不好呢,何况是思想,这种决定我们一生命运的引导。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记忆和思想,记忆是头脑里的,而思想是属于心灵的,用思想去死守在记忆上的内容,怎么可能找得到真正的启迪呢?眼前的社会正处在这种局面,老祖宗留给我们传统文化的指引,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还是抱着外面行不通的思想在瞎走,社会是这样,跟着社会在走的人,也是这样,并没有从心灵上觉悟思想的真谛。
    不愿意自己把问题看透,跟着别的思想去走,也还是有自己的目的在里面的,不能说完全没有想法,只是是从别的地方,引用到自己这里来,而且把引用来的东西奉为圭臬,这是从思想到思想,在明面上看得见的转移。更多看不见的,还是在遇到的事情上,有了自己的想法,然后以为自己是有思想的人了;这种情况之所以在暗底里,让人看不透想法的起源,就是因为这种想法,过于显耀了,以致于掩盖掉了,这是从事情本身,才会衍生出随之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讲,这些想法是出自于事物的,虽然感觉上,这是从人的思维上起来的,不过始终逃不掉,事物本来带着的样式。就像一块木头,可以做成桌子,也可以雕成一个塑像,或者其它更多的样子,这本来就是从木头这个素材里面所带来的;所以在一件相同的事情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只不过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反映罢了,而人们偏偏喜欢为此争论不休。
    人有思想是值得骄傲的事情,不过常常会因为这种自信,桀骜不驯,自古以来就在“文人相轻”,有了一已之说,便仿佛绝世高手天下无双,反正又不是武士比拼,几招下来,给扎个透心凉的窟窿出来,所以武士不敢随便相轻,得掂掂别人的份量,看看自己的实力。但文人就没有这种实打实的东西来一决高下,只要不买帐,谁都拿他没办法,再要是没有可以衡量的依据,文痞犬儒便乘机大行其道,用恶魔的思想来蛊惑人心 ,让善良的人们轻信谎言。
    时至今日,不要说文人相轻了,连野蛮和文明的观念,在平常的生活中,都难辨真假,徒起争执。说起来也是诡异,几千年发展下来的社会了,都还分不清是非,只认立场,只要是自己呆着的地方就是好的,别的都不好,哪怕在这坑里早就恶臭,也不肯往干净的地方挪一挪窝。在这种思维之下,任何道理讲过去,都是空谈,从任何事情上谈看法,也都是凭他的好恶,没有任何在道义上的论辩。观念上的矛盾,竟然变成人与人之间的主要冲突,真不知道这个社会的存在,是让人和睦相处的,还是来混水摸鱼的。
    思想没有形体,本来应该是灵活的,没有实体的思想怎么会固化呢,也是个妖怪的事情。就像我们平常穿衣服,今天穿这件,明天穿这件,后天还是穿这件,单调不说,衣服脏了破了还在穿,怎么受得了。我们不会在穿衣服上出这种洋相,不过老是在思想上出这种毛病,自己还一点感觉都没有。接受了什么说法,听进去相信了,脑子跟着也转不了弯了,问题是,走路还得七弯八拐的呢,一条道走到底,怎么可能走通世上的千变万化?
    让思想真正的活起来,也就知道,在所有的想法上,其实没有什么是能够留着的,这就跟口袋里的每一块钱,都是要花出去的一样。不过也得看到,这一块钱,本来也就是从外面进来的,只是装进来跟用出去,并不是在这两个动作上这么简单;要讲起背后的故事,总是有它曲折动人的地方。所以我们的行为,看起来表现了我们的想法,但是想法之中,肯定隐藏着目的,而在这个目的上,意义始终贯穿其中,代表了我们对于外在的观念,观念所导致的心态,又包含了,在里面所信奉的义理,也只有在这个义理上决定了它所有外围的东西。从行为上所表露出来的想法,不过是这一系列内容的表象。
    我们遇到的所有情况,同样也包含这些因素在里面,也就让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反应上相当的复杂,特别是,当外在表达和内在因素,并不是表里如一的时候,更是加剧了彼此间的隔阂。表面上看到的,跟底子里的不一样,而且是被里面隐藏着的因素所决定的,这就跟走迷宫或者捉迷藏一样,走啊走的走不出,找啊找的找不到,本来在人世间,应该是曲径通幽的心情,不由得要惹出一肚子的懊恼来。
    社会本来应该把真诚展现出来,社会的真诚,人与人的真诚,把人类共同发展的这个基础打好。不能在向前走的时候,在背后给人使绊子,让人不得不回过头来,先要解决好人类自身正常秩序的问题,然后才能放心的努力向前。所以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是在根子上解决这些思想问题,让人类社会能够正常发展起来,同时也认识到,所有在人的思维上产生的内容,并不真的属于我们人类自己所有。
    最简单的来看这个问题,也就是从哪里来的,终究要回到哪里去。当我们从物质上寻求需要的时候,鞋子会烂掉饭碗会碎掉,连我们的身体都要归于尘土。当我们在事情上寻求解决的时候,起因会跑掉问题会散掉,花进去多少心思连个渣都不剩。这些都还是显而易见的,当我们面对人类社会最根源的问题,也就是社会和人正常发展的情形,起到作用之后,在这上面的引导,仍然会在回归自然上被带走,而且不应当会被认为改变了什么,这不过是本来就应该这样的,直至下一种异常继续出现。
    人所有的思想,都是这样被牵动,甚至是被牵制着,不由自主的被带走,但是我们却以为,自己是在主动的在做着什么,一般来说,要等到发现,这些事情都是空洞的,思想上才会感到空无,然后被这种巨大的空虚吞噬掉,这也是思想会最早发生,但是要在最后才觉知它的后果的缘故。所以早些知道这一点,人这一生,跟出生一样,没有带来什么,也不会带去什么,思想本来就应该超脱于尘世,不应当有什么负担的。
    既然全不是自己的,那还有什么好指望的呢?只是我们前面所讲的,都是眼睛往外看,所注意的外相,但就像思想是内在的,本来就应该关注内在的根本。在这里面,我们能看到的,只有一个:生命和生命存在的意义。我们怎么样才能回过来,注重在这个根本上,也就是传统文化所说的“道”,把我们思想的眼光从外面收回来,让我们的想法,从这个根子上来起源,我们的思维才会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去找“道”:在于人的生命所要去走的路。虽然我们还是会从外界,去寻找这种途径,但只有从我们内在的起步上,才能在外象之中,找到可容生命从中走出的道路。所以对于“道”来说,我们通常是讲道的本身,但对于人来说,那就像每一个人的思维,有他的“思路”,在思路上摆正了,“道”也跟着能被认识到,这是一个先要走好的路,先让人自己,回到一个人正常的状态。
    一个人能够从正常的思路,来看待生命的意义,他所产生出来的思想,还是逃不掉,只为自己打算的陷阱。虽然内在的根本,已经从外物转变到人生上来了,不过生命的形态,总是要靠事物来为之成形,个体在这上面的需要,也就不免要为自己在争取,这就象大家在一桌上吃饭,看到好吃的,只顾着往自己碗里扒拉,也不管别人吃不吃的上,再极端一点的,自己吃不吃的完都不管,全扒到碗里来再说,怎么不会遭人嫌弃,今后再跟他坐在一起呢。
    要把思路从自我的局限当中解放出来,所以就必须跟“道”挂起钩来,这是把道,对于个人的生命之路,等同在对于所有人生命之路的公共属性,放到每一个人的思路上,成为其中的内涵,从这种思维上,在外界事物之中所走出的人生之路,不仅是在于自己的,也是大家要与之同行的。而在其中所成的道,就不再是以掠食的方式在求生,而是在以奉献的方式,把事物这种最原始的食材,做成共享的宴席,来让大家享用,这种不是为了自己成就,而在成就他人的同时,反而在成就了自己。
    当然,也会有很多人觉得,我的一生不需要这么崇高,只要能安安稳稳、简简单单过好就行了。这种想法也很自然,谁不想一辈子好好过呢,这本来就是道,要在每一个人身上达到的目的,通过人所行的道,来完成对他人的带动。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道的根底上行走人生,真正了解“道”所蕴含的意思,但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在“道”的引导下,把自己人生的路子走好,也是需要让人们知道:哪怕是简单的生活态度,也是需要用完整的思想体系来保障的。
    从道的走向,由人走出来的路,天然也就有主导的成份在里面,能够从最外围的表现上,产生对人们在其中思想上的转变。不过这是很宽泛的,往往在人们寻找方向,或者是需要调整的时候,在走动上起作用,而不是在台子上大手一挥,都跟我走,结果让大家自己要到哪里去都不知道了。在道的思路上,所以引起的思考,并不是直接的指个方向,带个路这么简单,而是从道相对的转向,带出在根本认识上的新的思想。
    这就是一个完不成,但是仍然要去做的事情,因为在思想上的变异,随时都在发生,就像宗教的教义,或者文化的涵义,都不能做到统一,事实上的差异只会更多。不过还好,人的认知能力,并不会在知识的层面被框住了,有时候甚至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就能用最朴素的直觉,来感知善恶。当道的迹象越来越多的时候,这种感知也就会带来更多的疑虑,打破固有的思维,来接受新的变化,然后去看待,把大家陷在同一种思想当中的局面,曾经是多么的荒唐和可悲。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肖,通过故事告诉孩子们生肖是怎么来的吧

by:大耳朵阅读

中华传统文化

分享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儒释道文化、民俗文化、修身养性、健康饮食、子女教育等精彩内容。

by:一依星辰

中华传统文化

和谐持中的思想境界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即认为每一个事物都应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自然地发展。这其中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by:慧曦频道

中华传统文化传奇

秦始皇焚书,《尚书》蒙难,伏生救《尚书》于危难之中!

by:忠哥说天下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by:吉祥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