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二):欲识潮头高几许

2022-11-16 23:35:0203:53 21
所属专辑:一天一首苏东坡
声音简介

【正文】

万人鼓噪慑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译文】

江潮如万军击鼓呼叫,壮大的声威使吴人震恐惊吓,就好像当年王浚率领着水兵顺流东下。
要知道潮头有多么高,连越山都完全被吞没在浪花中。

【背景介绍】

这首钱塘看潮七绝,是苏轼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中秋,即1073年,作者当时任杭州通判。

前两句连用两个比喻,描绘潮来的威势。先写所闻,次写所见。怒潮掀天揭地呼啸而来,潮头奔涌,声响洪大,有如万人鼓噪,使弄潮和观潮的“吴侬”,无不为之震慑。这第一句中,暗用了春秋时代吴越战争中的一个故事。前478年(鲁哀公十七年),越国军队在深夜中进攻吴军的中军,就在战鼓声中,万军呼喊前进,使吴军主力于震惊之余,一败涂地。作者借用这一战役越军迅猛攻坚的声威,来比喻奔啸的潮头,非常形象。在第二句中,作者又用另一个威势壮猛的比喻,说是怒潮之来,有如当年王阿童统率长江上游的水军,浮江东下,楼船千里,一举攻下吴都建业(今江苏南京)。阿童是西晋名将王浚的小名,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曾描述他当日的军威:“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两个借喻,都从海潮的气势着笔,是实景虚写,借以开拓人们的想象力。第三四句是实景实写。前两句写潮势之大,这两句写潮头之高。“欲识”句故作设问,以引出“越山”句的回答。这潮头很高,越山竟好似浮在浪花中间了。越山近指吴山和凤凰山,远指龛山和赭山,龛山、赭山在萧山境内对峙,形成海门。在诗人看来,海门在苍茫浩瀚的潮水中,潮头似卷越山而去,白浪滔天,怒潮如箭,诗的境界,也如同图画一样展现在人的眼前了。

这首看潮绝句,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有意到笔随之妙。在运笔方面,有实写,有虚写,淋漓恣肆,不落常轨,体现出苏轼诗在风格上英爽豪迈的特色。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八月十五迷案

中秋月圆杀人夜中秋月圆,本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却为何命案频发几名老人离奇死亡凶手到底是谁究竟是什么样的仇恨能埋藏在心底几十年……八月十五迷案

by:杰子不精

八月十五 案件频发 案情迷离 | 精品刑侦广播剧

本剧为免费精品广播剧,欢迎订阅、点赞、分享、评论!

by:蓝色清晨MagicHouse

八月桃

女人花摇曳在红尘中,女人如花花似梦。每个女人都是一朵花,有人含苞待放,有人孤芳自赏,有人幸被采摘,有人枯萎凋零。人生百态,花亦各样。高洁的梅花、浓艳的玫瑰...

by:桃夭夙夙

八月炮火

精彩无比的一战经典之作,普利策奖委员会也为之“绕道”颁奖。作者巴巴拉·塔奇曼被誉为“历史学者中的艺术家”,她的写作,令人沉浸、着迷。是什么让世界踏进这场“不可能...

by:书海悠游

两京十五日

大明太子朱瞻基的疯狂历险记

by:南京青书社

消失在八月

男人顺势将两人倒在了沙发上面,拉过了旁边的帘帐盖在两人身上,只留下了自己宽阔的后脊和崔璨的肩头。当然这是在有人推门,走廊里面灯光照进来时,别人看到的样子。崔璨能...

by:小小鹿脚

消失在八月

男人顺势将两人倒在了沙发上面,拉过了旁边的帘帐盖在两人身上,只留下了自己宽阔的后脊和崔璨的肩头。当然这是在有人推门,走廊里面灯光照进来时,别人看到的样子。崔璨能...

by:小米酒汤圆儿

我们八月见

加西亚马尔克斯饿的时候吃饭爱的时候不必撒谎献给命运献给欲望献给未被岁月搓磨的欢愉

by:德国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