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沈约与佛教

2023-09-23 22:18:1519:29 56
所属专辑:中华佛教文学史
声音简介
吴兴沈氏是源远流长的江东士族,本来有着信仰道教的悠久传统。他的父 亲沈瑛以参与宋文帝刘义隆太子刘邵等人谋反黻杀,刘邵等人迷信道教。陈寅修论东南滨海地区天师道,也曾举出
吴兴沈氏一例,说“据此,则休文受其家传统信仰之票习,不言可知”;“迨其临终之际,仍用道家上章之法。然则家世信仰之至深且固,不易湔除,有如是者。明乎此义,始可与言香国中古文化史也”④。沈约本人与当时正在盛行的上清派道教有密切关系。上清
派茅山道教代表人物陶弘景于永明二年(484)为兴世馆主,“一时

名士沈约、陆最真、陈宝识等咸学焉,弟子百余人”①。染台建,沈约与陶同为秉策佐命者。天监初年,沈约作《均圣论》,陶有《难镇军沈约《均圣论》》,沈约继有《答陶华阳》,往复辦难。天监七年(508),陶改名氏日王整,官称外兵,沈有《奉华阳王外兵诗》。沈约作品里与陶弘景酬赠的还有《酬华阳陶先生诗》等。“齐梁间侯王公卿从(陶)先生授业者数百人,一皆拒绝。惟徐勉、江祐、丘迟、范云、江淹、任昉、萧子云、沈约、谢瀹、谢览、谢举等,在世日早申拥篲之礼;绝迹之后,提引不已。”②可见沈约与陶的密切关系。沈约结交道士,写作相关作品也不少。
而沈约从早年又已接受佛教。他有《长栖神精舍铭》,其中说
“此寺征西蔡公所立,昔厕番麾,预班经创之始;今重游践,览旧兴怀,固为此铭”③。朱泰预元年(472)禁兴宗为征西将军、荆州刺史,沈为其记室参军,同年八月蔡卒。这篇作品是此后三年的元(原作
“永”)徽三年(475〉所作,是现存沈约护法作品中年代可考最早的一篇。
加深沈约佛教信仰的重大机缘是他投身文惠太子萧长懋和竟
陵王萧子良门下。萧长懋以建元元年(479)为雍州刺史,封南郡王,出镇襄阳,其时沈约为征房记室,带襄阳令,在军中曾作《为南都王让中军状》(建元二年,萧长懋为中军将军)。建元四年,长懋立为太子,“引接朝士,人人自以为得意。文武士多所招集。会稽虎炎、济阳范岫、汝南周顾、陈郡袁廓,并以学行才能,应对左右”④。
沈约时为东官步兵校尉、掌书记,被亲重。而竞陵王萧子良与文惠太子志趣相投,更结纳文士,于鸡笼山开西邸,起古斋,多集古人器服以充之,讲习学术、经教。“子良少有清尚,礼才好士,居不疑之地,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①。其时萧行和沈约、谢脁、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交好,这就是所谓“竞陵八友”②。文惠太子、竞陵王结纳文士,显然有政治意图。武帝病重,子良侍医药。
以萧衍、范云等为仗内军主。其时王融曾矫诏立子良,因而被杀。
后来萧關业立为帝,子良死,史称“帝常虑子良有异志,及薨,甚悦”⑧。从中可窥知其中隐微。
竟陵王与文惠太子甚相友悌,同好释氏。数于邸园营斋戒,大集朝豆、众僧,讲说佛法,有关著述梁时集录为十六帙一百一十六卷,号《净住子)。道宣赞扬它们是“崇仰释宗,深达至教,注释经论,钞略词理,掩邪道而辟正津,弘一乘而扬士众”④。文惠太子和竟陵王经常组织讲论佛法的大型法会,沈约是积极参加者之一。
现存《为文惠太子解讲疏》是为建元四年(482)四月 至七月“集大乘
望僧于玄面园安居•回所作,《为齐竞陵王 发讲疏》则是“水明元年
(483)二月人日置讲席于上邸,集名僧于帝饑”©时所作;又有《为齐竟陵王解讲疏»等。而他的《和王 卫军解讲》四诗则是和王俭的,王于永明元年为卫军将军。沈约初为东阳太守时,曾携释国师、草堂寺慧约同行;三年后罢郡,又一起还都。沈约对他们“恭事勤肃,礼敬弥隆,文章往复,相继晷漏。以沈词翰之盛,秀出当时,临官莅职,以同居府会,空意往来,兴以朱门莲户为隔。齐建武中谓让日:‘贫道昔为王、褚二公供养,遂居令仆之省。檀越为之,当复人地矣。,”①这是沈约和名僧交往的一例。
“(梁)武帝弱年好事,先受道法。及即位,犹自上章,朝士受道者众。三吴及边海之际,信之逾甚”@。沈约早年有《和竞陵王游仙诗二首》,《四库»本《古诗纪》卷八三题下有注日“王融、范云同赋”③,可知西邸学士大抵又是兼容佛、道的。到萧衍即位后的天监
三年(504),发布舍道归佛诏书,表示“宁在正法之中长论恶道,不乐依老子教暂得升天”④。这是中国佛教史和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而沈约晚年更倾心佛法,和他个人的境遇和思想有关系。他在《内典序»里说:“虽教有殊门,而理无异趣,故真、俗两书,递相扶奖。孔发其端,释穷其致。”◎这里讲到儒、释关系,与前面所引《均圣论》的说法一致,表明在他的内圣、外圣均一的理解中,佛教被认为是终极之道。在天监年间,他写下更多的礼佛、舍身、忏悔等作品,还作有《佛知不异众生知义》《六道相续作佛义》《因缘义》
《形神论»等多篇护法论著。梁武帝曾命處闸、到溉、周舍等编篆《佛记»三十卷,命沈约为序。在当时发达的义学中,他的这些论著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他认为“佛者,说也;觉者,知也。凡夫之与佛地,立善知恶,未始不同也”;而决定这普遍的佛性的,则是“知性,“众生之为佛性,实在其知性常传也”回。这样,把“佛性”看作⋯知生”,欢际是返收碼家的认识论,指出了实现“佛性”的现实途径。
他主张因缘相续,“一念之问,众缘互起”の,“有此相续不灭,自然因果中来”①。他说,假如今生陶炼之功渐积,则来果所识之理转精,如此不断不绝,即可作佛;假如今生无明,来果所识转暗,则处于六道轮回之中不得解脱。由此。他一方面指出;修道前途,另一方面说明因果报应之理。具体到生命个体,他依据大乘空观,以为“寻六尺所本,八微是构(指地、水、风、火•四大?和色、香、味、触“四微’),析而离之,莫知其主。虽造业者身,身随念灭”②。由于一念既召众缘,众缘各随念起,所以“—念而暂忘,则是凡夫;万念而都忘,则是大圣”③。这则是“顿悟”说了。在形、神关系上,他主张“神不灭”论。这是当时思想界争论的重大课题。齐末,本来也是西邸学士的范缜,著《神灭论》,批判佛教的有神论。沈约作《神不灭论》加以反驳。人梁,梁武帝又命朝豆论驳,沈约亦积极参与,作《难范缜神灭论》。他认为:“总百体之质谓之形,总百体之用谓之神”,因而从体、用关系看,二者是不合一的:耳、眼不同形,而神用则一;形是渐灭的,但形病神不病。据此他得出形灭而神存的结论。这种“神不灭论”成为他确立信仰的基础。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深入系统的分析了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印度佛教传入的历史,根据大量史料、经过认真翔实的考证,总结出佛教思想传入中国的思想演变。该书特别注意阐...

by:RYANBUBU

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魏晋南北朝

喜马拉雅历史频道优秀月度主播易学世家职业投资者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段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没有之一。从东汉末年开始,天下分三国,魏蜀吴连年征战之后,由司马家族...

by:木子话故事

南朝佛教与文学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作者将佛教与中国文学的研究集中起来,从学术高度客观考察和分析这个结合阶段的特点。书中对卷帙...

by:江苏人民出版社电子书

上下五千年 三国时期——魏晋南北朝

读史能够让人明智,同时培养孩子对历史的兴趣,了解中华5000年历史及文化。

by:huanerxs

二十四史精华·第三卷丨南北朝时期至宋朝的历史

《二十四史》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不仅可作历史著作来读,亦可作为文学名篇或政治著作来读。但由于成书年代久远,文字艰深,典故生僻且随处可见,令广大读者望而却步。为了...

by:杜延平

南北朝史

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

by:沽上燕山

悠悠南北朝

【内容全部取材自官修正史】宋齐梁陈四代雄主,北魏周齐三国兴亡,悠悠南北朝,说不尽的乱世纷繁。这个系列主要是从南朝刘裕说起,一直到隋军渡江南下灭陈,通过口述的形式...

by:烽火照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