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6.26人的群体记忆《136》我丈夫马俊在平凉的十年

2024-01-19 13:12:0013:32 253
声音简介

我和我的丈夫马俊一直在同一家医院工作,只是他的工资高我一级。马俊的家庭虽然后来贫穷破落了,但毕竟早年也曾风光过,是有底蕴的。家庭教育和影响使马俊风度儒雅,善良诚实,谈吐风趣幽默,我这一辈子从他的口中都没有听到过一个脏字,他是绝对的文明人。马俊虽然只是个中专生,但却博学多才,能写诗作词。更重要的是脾气好,会疼人,孝顺老人,抚养弟妹,责任心强。文革中,造反派组织了60多人查他管理的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部的账目,足足查了一个月,一分钱的问题也没有查出来。相反,出差可以坐卧铺他却坐硬座,北京市内和郊区能坐汽车他却都是骑自行车,就是为了给国家省钱。  
1969年,我们俩一起从北大医院下放到甘肃平凉。就在去平凉的火车上,马俊因长时间精神紧张和劳累导致高血压病严重发作,昏倒在地,被紧急抢救过来。这次发病倒是因祸得福,马俊没有和我一样被下放到公社卫生院,而是留在了平凉县卫生局,小女儿岩美也因此能留在城里上小学,免遭了全家都下放基层之苦。这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477413777

多年前我去北京出差,看望抗美阿姨和柏铮叔叔,有幸得阿姨所赠奶奶的回忆录《岁月沧桑》,回西安后两晚上读完。合上书后思绪万千,陷入深深的思索,真正领悟到了什么是“岁月沧桑”。老一辈人深处艰难的生活环境,但他们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待生活积极热情,对待同事朋友真诚坦率,对待困难百折不挠,让人肃然起敬,他们的人品让人从心里敬佩。今日再次听到空灵纯净的声音读到这本书很感动,感谢ok的声音🌹🌹,相信奶奶在天堂听到了也会很欣慰。

OK的声音 回复 @听友477413777

感谢收听!感谢理解!感谢支持!

蜚声LH

马老先生是绝对的优秀前辈

听友444994075

马俊伯伯不顾自己多病的身体,一心一意为平凉的百姓服务,在平凡的岗位做着不平凡的事情。

OK的声音 回复 @听友444994075

可亲可敬的前辈!

听友443605192

收听了王祖华阿姨的遗作《我丈夫马俊在平凉的十年》,十分感动,19年在北京与王祖华阿姨见面时的场景又浮现在眼前。抗美姐的父母在平凉的十年是相当艰苦的,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牺牲了家庭,牺牲了健康,仍然一心扑在工作上,体现了6.26人的品性和情操,他们的人生轨迹尽管曲折充满荆棘,但他们的人生价值彰显在了对国家对百姓的大爱中,让人肃然起敬,无法忘怀!(张旭)

听友460055405

听王祖华阿姨写的文章,感慨那些因626而随行的家属,他们也在默默的为甘肃人民做了许多年的贡献。在他们最年富力强的时候,把宝贵才华和精力奉献给那里,虽然现在他们中的许多人都离开了我们,但是626前辈的精神永存。

猜你喜欢
北医6.26人的群体记忆

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1969年北京医学院决定从北医各附属医院以及院本部抽调近千名医务工作者赴西北偏远山区安家落户。这在北医历史上乃至中国医疗卫生工作的历史上都...

by:OK的声音

北医三院之声

致力于传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之声,讲述北医三院故事,弘扬北医三院文化。...

by: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医三院援鄂抗疫队员口述日记

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从新春佳节的温馨小家,从忙碌的值班岗位,一批又一批北医三院白衣战士,临危受命,毫不迟疑,迅速集结,驰援武汉,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

by: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医营养师:让孩子科学快速长高

前言所谓“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身高不仅仅由遗传因素决定后天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北京医院营养科的专业医师将为家长朋友们讲解科学的长高方法这些方法就存在于我们的...

by: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西安乱弹—支援湖北医疗有声日记

FM101.1西安乱弹—陕西支援湖北医疗有声日记。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by:西安乱弹

西安乱弹—支援湖北医疗系列报道

FM101.1西安乱弹陕西支援湖北医疗系列报道!向一线的你们致敬!等你们凯旋!

by:西安乱弹

日常健康常识小讲座 | 北医三院专家亲授

医学科普听这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权威专家答疑解惑!

by:北京大学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