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第二章|劫难·子核】

2023-07-21 15:06:5215:43 134
声音简介

第二章|天災「朱重八灰心似鐵時,曾數以萬次地禱告天地,從道教的道德天尊至佛教的釋迦牟(mù)尼,連略有耳聞的妖魔鬼怪都拜了幾拜,而禱告僅有的奢求單單是想他家能生存下去。」

元至正四年初,也就是公历1344年刚刚打头时,元朝的朝廷命官就接到了两件倒霉事:其一,黄河泛滥了,山东、河南两地几十万人沦为灾民。元朝不把百姓当百姓,却还要提防灾民起义,治理黄河灾情就成为了务必做的事。

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在朝廷中竟有了“务必要治理”和“无需治理”这两种不同的意见,从当今社会看来,这或许是不可思议的事,泛滥成灾竟然无需治理,就任由黄河改道家破人亡?在历史上有着太多无法理解的事,这个也同理。

从客观因素而论,就论维护元朝的统治而言,主张治理的大臣不一定忠,驳斥治理的也未必奸。中间的奥妙要到数年后才能知结果。

其中务必主张治理的官员叫脱脱,是元朝著名宰相。他可能是元朝最后一个名臣,改革了良多的政策,与伯颜形成鲜明对比,可脱脱却不知这是自取灭亡,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其二,淮河地区遭受了危机的瘟疫、旱灾。仅对元朝而言这个好办些,横竖百姓没了就没了。但表面工作还是要做的,皇帝元顺帝下诏赈济,元朝中书省的朝廷命官需联系钱粮,不过自己挪一点也是亦然理解的。钱粮接着到各地方,官员们再挪下点,接着州、县,像个倒三角模样,到灾民手里就只有谷壳了。最后各级官员再上书拍皇帝马屁,顺道把尧舜禹汤等先皇与皇上您对比。元顺帝龙颜大悦,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大好事,于是都皆大欢喜,君臣都很得意。

可灾民是不如意的,还有人极其不如意。而朱重八一定是那些极其不如意的人中的一份子。

天灾后:四月初六朱重八父亲朱五四卒,初九大哥卒,十二日大哥其长子卒,二十二日母亲卒。

朱重八的奢求并不过分,不是一统江山不是荣华富贵,他只想要一个家、想要自己的儿女,想要给一生辛劳、从没欺负过别人、宅心仁厚的爸妈个安逸的余生,起码有口饭吃。

他的家虽然不大,靠地主家的土地讨生活,好在家庭成员关系和睦;父母虽然贫穷,但每天工作后仍会带给朱重八惊喜:一小竹蜻蜓、一小腊肉。这就是朱重八的童年,然而天灾人祸下什么也没了。

朱重八家要么饿死要么出嫁、倒插门除了二哥,已经家徒四壁,人走楼空。

十七岁的朱重八,亲眼看着亲人一个一个离去,而他却无可奈何。世间最痛的愁苦莫过于此!

他只能痛哭流涕。可他哭完了,还要面对一个重要的问题:尸体埋在何处?他家穷,棺材、寿衣、坟地,该有的他都没有,于是他想起了地主刘德,恳求刘德看在父亲朱五四给他当了一辈子佃户的分儿上,找个地方把他爹埋了。

刘德不等说完就拒绝了他,问为何?你父母死了,跟我有关系?他给我干活,我也给他饭吃。朱重八走投无路,被迫与他二哥用草席盖着几具尸体,拆了门抬着到处走,希望能找一个地方埋葬自己的亲人。可天下虽大,到处都是土地,却没有一块是属于他们的。

不幸之中幸好有人看他们确实可怜兮兮的,终于给了他们一块地方埋葬自己的父母。“魂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徜徉。”这是后来朱元璋的情感回忆。

朱重八不明白,身为佃户的父母在土地上耕作了一辈子,却在走后埋葬他们都做不到。而地主未见种地、却丰衣足食。凭什么?可他连思考这个问题都不行,因为他已经饿坏了。

朱重八灰心似铁时,曾数以万次地祷告天地,从道教的道德天尊至佛教的释迦牟(mù)尼,连略有耳闻的妖魔鬼怪都拜了几拜,而祷告仅有的奢求单单是想他家能生存下去。

可封建迷信不可信,很快他那稚嫩的心灵开始变得冰冷,他晓得无人可以解救他,除了自己。

复仇的火焰开始在他心中跳动,他从脆弱到坚强,褪去了少年的稚嫩。

而为了有饭吃,他决定剃度当和尚。

和尚的生涯

朱重八选择的剃度的寺庙是皇觉寺。在庙里,他做着类似现在长工的活,朱重八发现那些胖和尚除了剃了光头,对他的态度比地主刘德好不了多少。这些和尚自己有土地,在元朝还能结婚,如果多钱还可以干副业。

但他们也需要和尚给他们当保姆,黄觉寺里的和尚不念经、不拜佛,甚至连佛祖金身也不擦拭,这些活理所应当的让刚进寺的新人朱重八来完成。

朱重八一直容忍着。可除了要做那些粗活外,他还要连任仓库保管员、添油工和清洁工等数职。不管如此,朱重八做得再好却仍常常被刁难,那些花和尚在吃香喝辣的时候,他却在洗擦香客踩踏的地板。每个孤独的夜晚他只能独自坐在柴房中,看着窗外的夜空并思念着只与自己相处了十余年的亲人。

可他已经很知足了,他有口饭吃,不是实现了奢求?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朱重八入庙才五十余天后,由于饥荒太过于严重,没有饭吃,所有的和尚都要出去化缘。

化缘大家都知道,难听点叫就是讨饭,我们熟悉的《西游记》中玄奘开口便是:“悟空,你去化些斋来。”说难听点就是:“悟空,你去讨点饭来。”作者他曾还考察过朱重八化缘这个事情,发现朱重八同志连化缘讨饭也都被人穿小鞋。因为和尚居多,于是对化缘地都各有界定,哪些地方富些,就让高僧的亲信去,哪些地方穷,就让朱重八同志去。

朱重八讨饭的主要位置是淮西与河南地区,这地方不仅穷,还是灾荒的主要地,大家都饿,谁能给他些剩饭呢?反正饿死活该,谁让你是穷鬼朱重八。

不过,从讨饭后,命运之神给他了磨炼意志的课程。

在四处讨饭的日子中,朱重八迈上两条腿,他没有代步工具,是当之无愧的游历。他边走边化斋,穿城过村,挨家挨户去乞讨敲门,他风餐露宿;每敲开一扇门,对他都是一种心灵的磨炼,因为面对他的大多是白眼、阴阳怪气,可权衡利弊,敲开那扇门可能意味着屈辱,但不敲那扇门就会饿死。

朱重八早已没有了亲人、家庭,他所拥有的只有那么一点可怜的自负心,然而讨饭的生存使他失去了最后的后盾。因为讨饭就不能有自尊。

生存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谁要紧?

是的,朱重八,只有失去你心目中的一切,才能获得一切。

别的乞丐不同与朱重八,或许正是因为这般独特,他才没有一直当讨口子,请注意这段话。

在他化斋时,还别有用心的研究了淮西地理、历史人文与风土人情,他见过了许多大场面,丰富了见识,结交了良多好友。既然读不了万卷书,那就行万里路!而今,他有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明教,他恳求当黑暗彻底包围天地时,壮伟的弥勒佛祖一定会降世于世救济苍生的。客观来说他的身世是不是真的信奉明教倒是难讲,可我们知晓他当上了明朝开国皇帝后,他心中的弥勒定是他自己。

综上所述,朱重八最首要的硕果是心灵改变:他从一个只能无助哭泣看着亲人死去的儿童、一个被和尚屈辱后只能独自承受痛苦的长工,以进化成能坚强面对一切困难的豪杰,一个武装到心灵的心灵豪杰。意志、道义,是不被任何暴力征服的。其中主要代表譬如方孝孺、文天祥……

久久生存在艰难生活中恰恰能锻炼一个人的精神心灵。当大部分凡人在遇到困难后只会有无尽的抱怨与对生活失去信心从而得过且过。而少数一些人可能也不得不在困难面前低头哈腰,但他们的意志从未服软,而朱重八不由分说就是后者中的典范楷模,他完全是一个自信战胜一切的人,英雄。

对,这是一个里程碑般的进化,相信普通人可能花一辈子参悟也不能过这关。而蜕皮的核心在于“心”,“内心”。对于我们现代凡人讲,心或许是最阴柔的地方,它很容易被其攻击:亲情的离去、爱情的后果、友情的破裂,都会是狠狠的一拳。而以上这些对于朱重八来讲却不值一提。他早就失去一切,难道世间有着比眼睁睁看着亲人饿死而束手无措、与狗为了生存抢饭吃、被人鄙视内涵更让其痛苦!我们相信,就在某一个悲愤交加的夜晚,朱重八将这个最脆弱的软肋转换成了最强大能量的根头。

是,你或许拥有书破万卷的才学、家财万贯的财富、东施效颦的容貌,却不能佐证你的强大。因为内心道义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且功不可破,无法征服。道义内心这玩意,我们还要经常讲,这不是朱重八的独有技能。

他盘算计划着准备离开自己讨饭的淮西地区,当他迈开步子回到皇觉寺寺门时,他细细品味了这个他待了三年的地方,思考了他在这里的得与失,最后收拾好自己的馊菜剩饭走上了归家之路。

朱重八心想:或许我还会回来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明朝那些事儿

围绕明朝历史写的一本书,十分生动有趣。

by:睿冬

明朝那些事儿

欢迎收听由磨铁图书售品的《明朝那些事儿》,改编自同名小说。作者:当年明月。喜马拉雅出品。

by:摸鱼的初中生

明朝那些事儿

语言通俗易懂又幽默。

by:鲍家骏

明朝那些事儿

这个专辑讲述了明朝的明朝的建立和元朝的腐败,正是讲了朱元璋如何从乞丐到皇帝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个白手起家。

by:星星姐姐2

明朝那些事儿

明月的写作不仅笔锋活泼幽默,而且加进了自己的感悟,这就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也拉近了古人与今人的距离。一一著名明史专家毛佩琦我特别想跟写《明朝那些事儿》的...

by:电摇悟声

明朝那些事儿

这是本好书,除了把历实摆出来,还要评论挖掘,用现代的语言去说,他有他的角度。

by:高新五小四叶草中队

明朝那些事儿

节目主题:元明史(朱元璋的养成记)更新频率:2~1日1更书籍信息: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著·爆火书籍)适合人群:少儿,年轻人,中老人群皆可主播寄语:此书讲述了明...

by:瑞瑞小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