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背帖与创作,就是零(3)

2023-07-29 11:14:5808:48 79
所属专辑:书法那些事儿
声音简介
问题依然严峻,话题依旧老套。可谁又能说自己能摆脱这些问题呢?临帖与创作,绕不开。作为书法人,总得在创作上有点建树的,这种建树未必就是取得一些展览成绩,也可能是单纯的作品。众目睽睽之下,一个人的作品好坏,质量高低一看便知。有的人作品耐看,无非是取法、经典元素、线质、笔法和结体,气息等,甚至包括思想、情感表达等,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作品是一个人综合修养的体现,他是一个人的精神、思想、价值取向、人格等的再现。说到这一点,很多人自然就会把那一句经典说出来怼人了:“学书法是修身养性,不应该为了名利地位等”。大概可以说,说这种话的人,多数是不懂书法,且写不好的人,甚至还没入门。
如果不卖,扬州八怪怎么活下来?齐白石呢?数不清的书画家会饿死。那么问题来了,他们都是靠临点作品,一直徘徊在临帖这个阶段吗?显然不是。

自古留下来的除了少数古人的临作比较经典之外,基本上都是创作作品。这已经够清楚了,书法史不是复制史,也不是雷同史。
后台有人留言:“那背帖有没有捷径呢?”我想说的是,这位书友,代表了大部分书友,你这样想,代表了大部分书友的心声和疑问。那么问题来了,背帖究竟有没有捷径呢?我要问:写一篇像《滕王阁序》那样的文章有没有捷径?背《唐诗三百首》有没有捷径?背《四书》、《五经》有没有捷径?答案已经很明白了。
想走捷径是人性,人总想以最快最方便、成本最低的方式获得最大的回报,那么可以高喊天上是可以掉馅饼的。很多聪明的人就荒废在这里,不勤奋,想走捷径。

看当代名家如何说。古人有谚语言“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即是说此。《古今贤文》中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坚持不懈,久炼成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或许有一句话自小就鼓励着我们,而我们很多作者真的还是很幼稚,这么浅显的道理,非要用那可爱的小脑袋瓜去反复思考,忙东忙西费劲找捷径,而不知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之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啊。

书法圈有的名家,四点钟起床写字,因为八点半要上班。也有读本科四年时,早上八点起床,写到晚上十二点,大概天天如此。我那一天写一通《书谱》又能算什么呢?
如果不是这样一天天写那么多,又反复去写,花那么多时间,又如何能背得下来,还能熟能生巧、滚瓜乱熟呢?

“死”临帖是很可怕的,具体就是只是手动在抄,脑子一点也不动,关上书啥也不知道。也有只临帖,从不写作品的。以临帖为最,以像为最,以临很多体为最者。
每天至少得写两个小时吧,或者至少写三五百字吧,要不然你以为脑子像电脑一样输进去它就记得?或者手总有那种感觉?
为啥我们读书时,不在小学一年级时把所有东西都学完呢?能学完吗?有捷径学完吗?

老师的作用是指导理念、思想,示范,改错等,学生的作用是按照老师的理念方法去学习,然后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琢磨,直至记下,能用为要。大多数书法人都把顺序搞错了。很多人喜欢去指导老师,让他教自己“想要的”,给老师批语、示范、指导思想,自己却从来不知下苦功,老师水平越来越高,他却原地踏步或倒退。
勤能补拙,诚然,学书也是。要背帖,要花时间去写去记,没有更好的方法。过去几年,有很多人拿某博士的草书归类相关的书去琢磨,结果如何呢?记下来了吗?硬本事一定是靠自己的。如果没有硬本事,总靠些投机取巧的把戏,那大学、研究院、各大有着中流砥柱的机构岂不是都要倒闭了。

背帖不难,在于反复临帖记忆。记下来,才可能创作。创作也是有技巧的。只会临帖就是在退步,毫无意义。我们很多的点评,学员总拿那些临作看,真心觉得没啥意义。也许,有人不赞同,实质上没学到什么。越是写不好字的人越喜欢拿临作到处显,还有那几个像老干字的作品。
我们成人班大部分作者都会创作,水平还很高,这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目标,也是一种成就。再接再厉。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不过就是

凌晨睡不着,房间乱糟糟,一个人合照;逛街没人吵,回忆静悄悄,悲喜没人聊……这些『不过就是』的场景,都无关紧要,郁闷完了就会好。我紧缩的心跳,还在被你缠绕。

by:华语音乐

就是要背教宗

自己背书用的啦!

by:必须要考过

30.不赌就是赢

自己读得第三十本书,请大家多多支持

by:平凡是真6666

我就是爱&与神合一

我们将一起走向光的所在,在本我的智慧中收获平静,在心灵的自由中收获喜悦,在真爱的力量中收获幸福!

by:__无声__

活着就是不断改变

生活不是笔直的路,而是一座迷宫,必须从中找出自己的出路,始终坚信,始终努力尝试、改变……终达所愿

by:晒太阳的小树

你就是世界,世界就是你

《你就是世界,世界就是你》独具风格,从美学角度解读目的地,从心理学角度诠释情感,从哲学角度看待生活。用小说的笔触,在电影、文学、绘画中感受人物的悲欢离合,基...

by:小鸟文化

玉雕的创作与鉴赏

玉雕的理论与实践

by:文心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