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阴符篇(下):如何把握天道?

2023-08-19 10:08:3107:44 116
声音简介
【原文】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愚,至静性廉。


【释译】心相因为有了物质才产生出来,没有物质就没有想法了。所以万物在于你怎么看待。


天道表面上看无理无公无恩,实际上是为了更大的平衡。不管惊雷还是风暴,都是一种天道。


快乐的根本在于不过分要求,凡事留有余地。心若静了,自然能过得平和。


【原文】天之至私,用之至公,擒之制在器。


【释译】天道看起来很无情,很自私。以凡人眼光看,天灾人祸,苍天为何如此不公。


其实,这只是天道的一部分。天之灾是为了更大的平衡。擒之制在器意思是说,要想把握这种关系,在于自己的气量、度衡。


【原文】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释译】生就是死的过程,死又是生的过程。恩会生害,害也会生恩。


小孩从小不好好教育,光给恩惠,其实会害了他。从小让他受苦受难,长大后反对他有恩。


命运也是一样,受太多害,自是天之恩也。所以,万物发展是个定数,天地万物,生生不息。


大吉也可以是大凶之相,大凶亦可以是大吉之相。吉凶有定,怎是一本阴阳易经能占?


生是为了死,死也是为了生,所以生死并不可怕。人死后,回到六玄的元神世界,开始寻找新的肉体。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有一类人,遇到点困难,就想跳楼。常说不想活了,但放不下父母。连死都不怕,还担心父母?那还是有不死的理由。世上很多困难,何不反过来想,这难道不是对你的磨砺吗?当害够多时,不就是恩了吗?将来你再遇到这类挫折,是不是有更好的心境去对待呢?这不就是好事吗?


【原文】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闻理哲。


【释译】世人只认为知天地知识者为圣人,而真正的圣人明白万物平衡。要真正要明白平衡之理,万物是变化的,人心也是变化的,世间万物相生相克。


所以,大凶也可以是大吉之相,大吉也可以是大凶之相,有人中了彩票500万,引发心脏病挂了。有人中了彩票1亿奖金,让人绑架了,是好还是坏?不要用你眼前的吉凶来衡定你的人生。


【原文】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释译】事实上这是讲五行相克的。如果水的力量不够就往火中扔那是死路。如果力量不够,去做你能做的事,也是死路,尽管你能做这事。不要设定太高的思想目标,太高的思想目标要有相当的善意来承受。


【原文】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推而变化顺矣。


【释译】自然而然,万事自会发展。如果按正常发展,自有阴阳之理,不会产生坏结果。如果心态变化了,则万物阴阳变化了。所以很多人为了一时欲念,犯罪入狱。


你很喜欢某明星,后来这明星出了艳照门,你连他的电影都不看了。心变了,万物给你的印象就变了。


【原文】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释译】所以,真正的圣人知道天数自然,不会去改变它,而是克制自己欲望,达到纤尘不染、万物不沾的境界,这不是制约能做到的。天道不可能改变,也不会改变。


你永远改变不了命运,你可以改变的,是你自己的心态。


【原文】爱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尽乎象矣。


【释译】天下没有什么法宝,只有万象在。易相流年,说得神鬼莫测,其实不过是万千世相罢了。


阴阳之理变化万千,逃不过天道之内。世间万相,并不神奇。当你有真心善意时,你一样可以成为"神算"。世上事就这样简单。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阴符经

《阴符经》课程由知名学者、京麓书院国学讲师韩明君老师主讲。阴符经以《易》通《老》,李筌分为“神仙抱一之道”、“富国安人之法”、“强兵战胜之术”,全书以隐喻论述养...

by:京麓书院

《阴符经》

洞察精微,极天人之蕴奥,帝王以之御世,老氏以之养生,兵家以之制胜,术家以之变化,纵横家以之股掌人群;刘一明(悟元子公元1734--1821,清代著名道士)注本/...

by:天行_石

《阴符经》

《黄帝阴符经》作者说是轩辕黄帝,历史上有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淳风、李筌、李治、李鉴、李锐、杨晟等都作过注解,《四库全书》中有所收集。《阴符经》应...

by:得一子内丹修炼

黄帝阴符经

很多人都认为,《黄帝阴符经》是一本天书,这个直觉是对的,它的确是一本道尽天机之书。进一步,有人认为,《黄帝阴符经》是道家经天纬地之书,有人认为是兵书,有人认为是...

by:仙人修道

黄帝阴符经

黄帝阴符经近年来,随着年龄增长,性格修炼沉稳,慢慢对传统文化产生极大兴趣,随着学习时间的增长,认识了很多优秀的朋友,也希望能够认识优秀的你!不是专业读书人,热爱...

by:这是云溪呀

黄帝阴符经

《黄帝阴符经》上篇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

by:尘尘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