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常见病症的识别与预防

2023-08-26 02:31:5615:47 54
声音简介
常见病症的识别
1.总是哭闹
新生儿哭闹是表达要求和痛苦的方式。新生儿的哭闹与吃喝拉撒睡穿密切相关。例如:饥饿、口渴、喂奶时乳汁过急(冲)呛奶、要排大小便时均可哭闹;当环境过冷、过热、光线过强、衣服过紧、被子过厚、尿布潮湿时也可引起哭闹;宝宝需要爱抚时也会用哭闹来表示。因上述原因引起的哭闹一般哭声有力,除哭闹外没有其他异常表现。

如新生儿每天无故哭闹3小时以上、每周发生3次以上、持续3周以上,属于过多哭闹。这种哭闹常会神秘消失,约半数宝宝在3个月后消失,大多数宝宝在4个月时停止。宝宝的身长和体重增长不受影响。
专家提示
当新生儿头痛、口腔痛、耳痛、腹痛,或被蚊虫叮咬、长了痱子导致皮肤痛痒时,哭闹剧烈,持续时间长,哭声高调或难以控制;而且在哭闹前会烦躁不安,提示新生儿哭闹是因为患病不舒服所致,应及时就医。
2.总睡不醒
新生儿期每天大概要睡16~18小时。多数新生儿每隔2、3个小时睡醒后,睁开双眼,安静地躺一会儿,然后东看看西看看,头和身体动起来,接着开始张嘴找乳房或吃自己的手,此时应给他喂奶。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吃饱后会放开乳房,看上去很满足,出现睡意,接着入睡。
专家提示
如新生儿很少主动醒来吃奶,或很少有警醒表现;看上去很疲倦,对吃奶没兴趣,或该清醒或觉醒时仍处于睡眠状态,即使干扰他仍不觉醒;睡眠时间大大多于平时。突然出现上述情况,提示新生儿可能生病了,要尽快就医。
3.呼吸快
出生2个月内,宝宝安静睡眠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为30~40次。新生儿刚醒来时,短时间内呼吸次数较快,恢复正常频率前出现短暂的呼吸暂停,属正常现象。此外,新生儿哭闹时,呼吸频率也会出现暂时性加快。如果新生儿呼吸增快到每分钟60次以上,提示有肺炎等感染的可能,应立即就医。
4.体温低
对于刚出生的新生儿来说,发热不常见,一旦出现发热,提示新生儿出现了严重的细菌感染。但新生儿发生细菌感染时,也可能会体温降低,当新生儿体温低于35.5℃时,即为低体温,也要及时就医。
5.吐奶
新生儿吃奶后1小时内有1~2口奶溢出多数是正常的,稍大后,溢奶会明显减少。有些新生儿溢奶会持续发生,是因为食管下端即胃的入口肌肉过分松弛,造成奶进入胃后易反流。不适当的喂养和护理方法也可引起吐奶,如喂奶过快、一次吃奶量太多、喂奶前新生儿过度哭闹吸入大量空气、更换奶的种类或奶的浓度不合适、体位不当、喂奶后立刻将宝宝平放在床上或过多过早翻动宝宝等,都可引起吐奶。正常情况下,呕吐物为乳汁或乳凝块。生理性吐奶一般不会影响新生儿身长、体重的增长。
专家提示
如新生儿吃奶后出现剧烈的持续性呕吐,或呕吐呈喷射状,吐出的奶带有黏液;新生儿除吐奶外,还伴有腹胀、发热、精神不好等,提示新生儿可能出现异常。牛奶蛋白过敏、感染性疾病、食管或胃肠道的先天畸形、肠梗阻等都可导致呕吐,此时应尽快就医。
6.腹胀
大多数正常的新生儿腹部有些突出,吃奶后更加明显。不过,在两次喂奶之间,腹部应该很柔软。如果新生儿2天内没有排大便,导致肠胀气,可引起腹胀,排便后腹胀症状即消失。如果新生儿的腹部持续胀且发硬,伴有呕吐,不能排除肠道严重疾病所致。此时要尽快就医。
7.经常流泪或眼睛分泌物多
新生儿出生时如一侧或双侧鼻泪管堵塞,眼泪不能通过鼻腔引流,则新生儿的眼睛看起来总是“水汪汪”的,眼泪还会顺着腮部流下。如鼻泪管长时间不通,泪液不易排出,还会引起局部感染,这时眼部会产生黄色脓性分泌物。新生儿通过产道时病菌进入眼中,也会引起眼部感染,除眼部分泌物增多外,还可出现双眼红肿。
专家提示
如果新生儿眼部出现“热泪盈眶”、脓性分泌物、红肿、怕光等,应及时就医。
8.口腔有乳白色的膜
新生儿口腔的白色斑块,多覆盖在牙龈、舌面、上腭和口腔黏膜上,有时整个口腔都覆盖白色斑点,有些父母以为是奶汁形成的,其实不然。如果是乳汁,容易被擦掉,但这些白色斑块不易被擦掉,这是由一种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即鹅口疮。患鹅口疮的宝宝不一定明显不舒服,有的宝宝可表现出吃奶不如以前或哭闹不安,部分宝宝体温升高。如为母乳喂养,那么如果妈妈出现乳头痒或有烧灼感,提示妈妈的乳头也受到感染。
专家提示
一旦发现宝宝口腔有不易涂掉的白色斑块,要及时就诊,并配合医生的治疗,包括对妈妈乳头的处理。还要注意消毒宝宝用过的奶具。不要自行揩擦白膜,以免加重感染。
9.脐周皮肤发红

新生儿的脐窝容易积存分泌物或尿液。脐带残端还没脱落时,如果没有及时清除分泌物或尿液,分泌物干燥后会使脐窝与脐带根部粘在一起,从脐带表面上看起来是干净的,但脐窝里可积存分泌物。细菌容易生长和繁殖。继而通过没有完全闭合的脐带残端侵入,引起脐带炎症。炎症最初为脐带根部发红,分泌物由原来的无色透明变为黄色脓液。随着感染范围扩大,脐带周围皮肤也出现红肿。如不及时就医,可发展为全身感染。
当发现宝宝脐带周围皮肤发红,或触碰脐带时宝宝哭闹,要尽快就医。
10.皮肤发黄
刚生下来的新生儿,脸色红润可爱,可是过了两三天,新生儿的面部甚至躯干及四肢皮肤渐渐变成了橙黄色,或是红里透黄,说明新生儿出现了黄疸,约有50%以上的足月儿和70%早产儿都会有这种现象。如果皮肤黄疸出现在生后2~3天、4~6天时最明显,生后7~10天逐渐消退,则属于生理性黄疸,不需特殊治疗。一些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也会出现皮肤发黄,发生时间稍晚,程度可轻可重,一般停喂母乳2~3天后,黄疸明显减轻。如黄疸程度轻,不必治疗。
专家提示
当黄疸出现过早(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程度重(手心、脚心发黄),或迟迟不退(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或退而又出现等,应尽快就医。
11.皮肤发紫
新生儿时期皮肤红润。当室温较低时,新生儿的皮肤也会发紫甚至发花,升高室温或增加衣被后,新生儿的皮肤会很快恢复正常。如新生儿的口唇、口腔内的黏膜、鼻尖、鼻唇沟附近皮肤、指甲床、手指尖的皮肤颜色发紫,或哭闹后皮肤发紫,且与室温无关,提示可能有心脏或呼吸系统异常,要及时就医。
专家提示
非青紫的先天性心脏病宝宝在出生时无青紫等异常表现。随着年龄的增大,先心病宝宝会出现经常感冒、发热、肺炎、生长发育减缓或停滞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12.皮疹或红斑
一些新生儿生后1~2天出现全身性红斑,常见于胸部、面部、背部和四肢。开始时为高出皮肤的丘疹,第二天渐严重,成为红色斑,多数3~5天消退。这种红斑发生原因不明,多可自行消退,不必处理。炎热季节出生的新生儿,有时在前额、前胸等处可见针尖大小的薄壁小疱疹,内容清亮,基底无红晕,易被擦破,这是汗疱疹。汗疱疹与新生儿汗腺功能不完善有关,不需特别处理,数日内水泡破裂、变干后自行消退。有些新生儿出生1~2周内鼻尖、下颌等处可见白色针尖大小的疹,称为粟粒疹。是由于皮脂腺未成熟,皮脂凝聚在皮脂腺内阻塞所致,多在2周内消失,也不需处理。
专家提示
如果新生儿除皮疹外,还伴有吃奶后呕吐、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13.脐部凸出
何为脐疝:有些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可见到脐部有鼓起的圆形小肿块,安静或躺着时小肿块可消失,咳嗽、哭闹时小肿块又会鼓起来。若用手轻压肿块消失并伴有气泡声。
脐疝病因:脐疝是因脐带脱落后脐部瘢痕薄弱,或腹部两侧肌肉在脐部有缺损而形成。腹腔压力增高时可使脐疝加大。脐疝直径小者为1厘米,大者直径达2~3厘米。
应对方法:直径较小的脐疝多在出生后1年内随腹肌发育而逐渐缩小、闭合;疝囊较大直径超过3厘米或3岁以上仍未闭合者应就诊。如疝囊突然增大且不能回缩,提示可能发生脐疝嵌顿,应及时就医。(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用硬币压在脐疝上的方法对治疗脐疝有效,反而有可能引起脐部皮肤损伤甚至感染)。
14.脚向内或外歪
胎儿在妈妈子宫内一直处于四肢弯曲状态,出生时新生儿可能出现脚轻度下垂、向内旋。只要新生儿活动时能伸直,或通过轻轻旋转可完全纠正,就没多大问题。如果新生儿的脚不能摆正,则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此时应尽早去小儿外科或骨科治疗。
15.身体发软
正常足月儿肢体均有一定张力,以屈肌占优势,故四肢保持在屈曲状态。当成人强迫让其四肢伸直时,能感觉到阻力,而且一旦成人手松开,他的四肢会回到屈曲状。但如新生儿四肢没有明显屈曲状,给他做伸展时也没有阻力,感觉肌肉特别软且没有张力,这可能是严重疾病征象,要立即就医。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常见病症防治

介绍常见病症的基础知识,了解简单有效的防治办法,提高医学知识水平,改善自己和家人朋友的健康...

by:医路精进_刘医生

新生儿常见疾病识别及护理

01课程介绍孕妈妈都盼着“卸货”其实“卸货”之后才迎来真正的挑战:宝宝黄疸高需要治疗干预吗?肠绞痛了怎么办?这个是湿疹、婴儿痤疮还是荨麻疹呢?什么情况下需要就...

by:广州和睦家医院

中医病症解

课程共24讲,用深入浅出、通俗自然的方式讲述一些常见的病证,比如头痛、失眠、便秘等,以及我们现在医学常见的比如鼻炎、高血压、糖尿病等在中医体系中应该如何认识和理...

by:唐略讲堂

吴云.讲病症案例

常见病的经络调理方案

by:吴云武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