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 . 赤松德赞的总结

2023-10-16 07:36:0222:51 5120
所属专辑:通俗西藏史
声音简介

通俗西藏史(二百一十七)——赤松德赞的总结


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大家好,藏史德云社的老布,又来啦!

上期咱们讲了赤松德赞执政生涯末期的杀人事件,这期咱们来给他的一生做个小结。

作为提纲挈领的归纳,我们可以给他的人生贴几个标签:

赤松德赞是吐蕃王朝运气最好的赞普,好到了可以没有之一;

赤松德赞的执政期是一段波澜壮阔的时代,是整个吐蕃王朝,乃至整个西藏历史上最高光的时刻,甚至可以没有之一;

赤松德赞在位期间的弘佛举措,对吐蕃王朝,乃至整个西藏历史都产生的意义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未必逊于他的先祖松赞干布;

我不知道大家听到上面三个评价的感受,是惊讶,是感慨,还是疑惑。

有如此靓丽的一份成绩单,能否说明赤松德赞的能力超强,碾压同时代的所有英雄呢?

不知道大家还不记得,此前我曾经给松赞干布下过一个定义“伟大时代里最伟大的英雄”,难道说赤松德赞的伟大,还要超过其先祖松赞干布吗?

公允的说,还达不到!

赤松德赞的更像是赶上了风口的投资人,扶摇直上斩获了时代的红利。要是单论个人能力来说,他跟开创一个时代的松赞干布相比,还要差一个数量级,甚至有可能都比不上他父亲尺带珠丹。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从对外关系、对内关系和信仰建设三个层面来分析一下:

一、对外关系:

之所以说赤松德赞是运气最好的吐蕃赞普,是因为他上位的当年,恰逢安史之乱爆发。

唐朝实力的快速跌落,引发了吐蕃的进攻狂潮。也就是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吐蕃军队席卷河陇数十个州县,顺势截断了河西走廊,将唐朝的版图挥刀斩断,切成首尾不能相顾的两段。

其中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案例,就是唐代宗的广德元年(763年)吐蕃军队打进了长安。

因为有这些案例,给了很多人一种错觉,认为赤松德赞时期的吐蕃,不管国力,还是军队的战斗力,都达到了吐蕃王朝的巅峰。

其实,这个时间点上吐蕃国力,未必能比禄东赞时期高多少,至少不可能高出数量级的优势,而他手下的蕃军估计也未必能强过论钦陵麾下的蕃军。

吐蕃狂飙突进结果的原因,并不来源吐蕃力量的显著提高,而是源于唐军战斗力的显著下降。

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就在于,当唐朝渡过了安史之乱的混乱期后,吐蕃就很难再获得突破了。

就拿河陇方向来说,吐蕃首次发动进攻在763年的九月,也就是吐蕃打进长安那次。之后几十年的时间,双方依旧在围绕着陇山防线的几个战略据点争夺。

甚至到了唐德宗的贞元年间,吐蕃对关中的威胁,不论是进攻频率,还是进攻烈度都下降了。正是基于吐蕃进攻烈度的下降,唐军才有能力向外拓展自己的防区。

我们之前曾经用地图、列表和数据的方式,仔细论述过这方面的内容。这些证据足以说明,变化来源唐朝内部,而不是吐蕃内部。


吐蕃和南诏的关系:

尺带珠丹最大的政治遗产,就是成功地瓦解了唐朝与南诏的联盟关系。随着南诏倒向吐蕃,剑南唐军腹背受敌。吐蕃的进攻也终于突破了桎梏,快速夺取了很多具有战略意义的据点,这些据点是之前几十年吐蕃反复强攻都未能拿下的地方。

但吐蕃很显然没有充分认识到南诏的重要性,把南诏等同于其他的散装势力了,用对待其他势力的方式来对待南诏。当然了,唐朝也是一样,此时的吐蕃跟唐朝一样,充满了大国的心态,看待周边势力时,都以蛮夷视之。

因此,在大历十四年(779年)的联合进攻遭遇惨败后,吐蕃将领迁怒于南诏,斩杀了南诏派来的向导。赤松德赞也做出相似的举动,将南诏的地位降级,从兄弟之国降为臣属之国。

这种态度的结果就是南诏在心理上出现了落差,最后重新选择了唐朝。

不得不说,对南诏问题的处理方式是赤松德赞一个重要的战略失误,南诏重新投唐后,吐蕃在剑南方向呈现了快速崩盘的态势。

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韦皋生擒吐蕃东道节度使论莽热的战果,正是这种错误战略的最终结果。

不过这时赤松德赞已经去世了,但这也说明后续的吐蕃赞普也一样没能挽回颓势。

吐蕃与回纥的关系:

史料里没有记载吐蕃跟回纥有过什么接触,但实际上他们是完全有机会跟回纥进行联系的。开元年间,唐军掌握着河西走廊,吐蕃尚且能与突厥联络。现在河陇在吐蕃手中,他们控制区已经与回纥接壤了。但吐蕃始终没有同回纥结盟,不得不说给了唐朝机会。

考虑到唐德宗执政的初期,唐朝与回纥的关系出现过一段低潮期,如果吐蕃趁这个机会与回纥结盟。

回纥从北向南攻,吐蕃从西向东攻,唐朝跟本应付不了。

但吐蕃不但没有对回纥释放出善意,反倒是派兵抢劫唐朝与回纥的贸易商队。这种举动严重伤害了回纥的利益,反倒给李泌的困蕃之策加了一把柴火。

等唐朝与回纥结盟之后,回纥骑兵南下,不但在河西走廊上攻打了重镇凉州,更是在西域与唐军配合同吐蕃展开了长达几十年的血战。

从上面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吐蕃王朝走到赤松德赞的时代,他们的心态已经出现了重大的转变,从一个殚精极虑,利用一切资源崛起的挑战者,变成了一个以强者自居,漠视盟友利益的霸主。

我们必须得承认,吐蕃确实有自傲的本钱,但这种霸主心态也让他们错失了机会。

反观唐朝,自从安史之乱打碎了美梦之后,他们变成了弱势一方,于是唐朝开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想尽一切办法拉拢盟友,共同对付吐蕃。

李泌的困蕃之策,正是这种心态变化的最好例子。


说完了外交,咱们再来说说吐蕃的内政。

在整个吐蕃王朝二百多年的时间里,王室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各种势力之间找平衡,避免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不管这个势力是“论”还是“尚”。

我在文稿里贴一张表格,列举了728年到797年期间,吐蕃大相的任职情况,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在尺带珠丹执政期间,论族中韦氏有冒头的迹象,尺带珠丹马上就挥起屠刀干掉了韦·达扎恭禄。

等尚族中的没庐氏有了权臣的势头,尺带珠丹则不惜扶起根基不深的末氏大相来进行平衡。

可到了赤松德赞执政的时期,代表外戚的尚族呈现碾压性的优势。

在他执政的早期,代表尚族的玛祥仲巴杰推动了灭佛小法,赤松德赞被迫使用论族中的韦氏、桂氏做大相进行平衡。可等他坐稳了王位后,尚族再次做大,之后的大相分别是出身于琛氏的尚结息和纳囊氏的尚结赞。二者做大相的时间加起来高达28年,占他总执政时间的67%。

尚结息与尚结赞之间,只有恩兰达札路恭做过渡,但时间只有一年,完全起不到制衡作用。

这种失去平衡的最终结果就是伍仁被杀事件,它的背后是同为尚族的纳囊氏和蔡邦氏之间的争权。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在赤松德赞执政的晚期,他已经失去了对朝政的控制,尚族之间的博弈呈现一种赤裸裸的仇杀。

这种政治乱局不但导致了赤松德赞的消失,也导致了下一代赞普牟尼被杀,甚至再一代的赞普赤德松赞也遭遇了暗杀。

不得不说,这是吐蕃王朝二百多年历史上最混乱、最黑暗的一段时间,而这一切都是拜赤松德赞所赐。

还记得之前在总结尺带珠丹的时候,我曾说过他执政的初期,吐蕃也曾陷于混乱之中,但经过的他治理,给赤松德赞留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虽然出现了一次灭佛运动,但国内的政治结构还算基本稳定。

反观赤松德赞,他继承的一个稳定结构,但留给儿子的却是持续不断的动荡。以至于赤德松赞上位后,不得不抬高僧人的地位,来平衡国内的政治豪门。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吐蕃在弘佛的道路上狂奔不止,最后国内所有的贵族联合起来对佛教势力彻底清算,这就是朗达玛的灭佛事件。

两相比较之下,高下立判。

最后来说说弘佛。

赤松德赞对佛教的推动,让他与松赞干布一起位列“吐蕃三法王”之一。

公允的说,赤松德赞对吐蕃佛教的贡献,甚至要超过其先祖松赞干布。在他执政期间,废黜了排佛小法、迎请寂护莲师入藏、兴建桑耶寺、首批本土僧人出家,这些都是吐蕃佛教史上的标志性事件。除此之外,他主持的“佛本之争”、“渐顿之争”给吐蕃佛教指明了方向、他推动的君臣兴佛盟誓、寺院供养体系、三户养僧制度都被后代赞普继承,成了吐蕃王室弘佛的标准动作。

这些举措被后世的高僧交口称赞,成了教法史料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但我们也要承认,教法史料的叙述并不全面,它给我们造成了一个有点偏差的认知。

我不知道,大家读教法史料是种什么感觉?

它给我的感觉是印度的佛教大师带着“真理”进入了西藏,打败了代表“野蛮”的本教,把西藏的信仰带上了一条“正道”。

这种叙述也不能说是错误,但它不完整,因为它忽视了吐蕃人在宗教上的选择过程。

佛教在藏地大行其道,并不是因为印度佛教传入了吐蕃,吐蕃人就接受了印度佛教,并最终发展出属于自己的藏传佛教。

符合逻辑的说法应该是吐蕃人在尝试了很多信仰体系之后,选择了更符合藏地特点的宗教系统。

这两种叙述的结果是一样的,但路径很不相同,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从一些史料记载的碎片上,我们感觉到赤松德赞在弘佛期间,很强调吐蕃人的自主选择权。

《拔协》里记载,在修建桑耶寺的时候,有过一个塑像风格的讨论。寂护大师认为“佛教从印度传来,应当用印度风格!”

但赤松德赞却说:“请塑造吐蕃风格的佛像”,之后还把吐蕃民众招来按照吐蕃人男女相貌的特点,塑造了各种造像。

如果说,他这个做法是为了便于佛教更好的落地,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他对待其他宗教的态度。

在阿拉伯的史料里记载,公元八世纪期间,一位吐蕃使臣叩响了大食呼罗珊总督府的大门。使臣到来的目的是奉吐蕃赞普之命,来迎请伊斯兰教的神职人员去吐蕃传教。

这个请求把呼罗珊总督雷得外焦里嫩、肥而不腻,估计他唯一的感觉就是安拉显灵了。

当时阿拉伯帝国在中亚的传教遭遇了长久而持续的反抗,可有能力影响中亚格局的吐蕃,居然主动要求派人去传教,这怎么不会让他激动得眼泪哗哗滴。

之后伊斯兰教在吐蕃的境遇,我们就不太清楚了,史料里也没有更多的记载。

但在公元9世纪晚期,一位阿拉伯历史学家写成的著作《世界境域志》中,曾这样描述了伊斯兰教在吐蕃的状态:“拉萨是一个小城镇,有大批的偶像神殿和一座穆斯林的清真寺,在清真寺里住着少数穆斯林。”

这足以说明,在佛教成为国教以后,伊斯兰教并没有被斩草除根,依旧在藏地存在。

与伊斯兰教类似,我们还发现了一封由景教教宗写成的书信。

在这封信件中提到,要在吐蕃建立更多的礼拜堂,努力传播教众。

甚至,就是跟佛教不共戴天的本教,赤松德赞的态度,也不是一开始,就想除之而后快。

他曾经从象雄延请了香日乌等几位大师,并准许入住新建成的桑耶寺。只是因为佛本这两个体系,实在尿不到一个壶里,之后才出现了佛本之争。

再加上,他还去敦煌迎请过汉传佛教的昙旷、摩诃衍(大乘和尚)入藏传法。

这些举动都是晚期的教法史料不会告诉你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赤松德赞的举动,他是那个我们认知里的虔诚的佛教徒吗?

可能,他确实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有很多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

但有一个问题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当他要面对整个国家的选择和取舍的时候。

他是在用一个佛教徒的方式在考虑问题,还是在用一个政权领袖的方式在考虑问题。

同样的问题,也适用于元朝和清朝的历代统治者,他们是在用哪一个身份来考虑问题。

这些,也是晚期的藏文教法史料,不会告诉我们的内容。

我们把这些角度拼在一起,才能还原一个完整的赤松德赞。

到此为止,我们用了对外、对内、弘佛三个层面来分析赤松德赞的执政。

在对外关系上,他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吐蕃疆域狂飙突进,但他没能很好的拉住盟友;

在对内关系上,他稳定了王室的权柄,但他没能做好权力制衡,让尚族一家独大,最终导致吐蕃陷入乱局;

在弘佛业绩上,他确定了吐蕃佛教的发展方向,给佛教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他的养僧制度也让吐蕃经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并最终走向了经济崩盘。

这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赤松德赞。

你说他功业赫赫吧,他确实功业赫赫;

你说他危机重重吧,他确实危机重重。

这种存在缺陷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而通常意义上,那些被塑造的毫无瑕疵的英雄,仅仅存在于演义小说里,并不在真正的历史上。

我们再回过头,审视陈寅恪先生的论断:“吐蕃之国势,自贞元时开始衰弱”。

不得不惊叹,大师就是大师,真是目光如炬。

赤松德赞确实把吐蕃带上了巅峰,但同时他也把吐蕃带向了衰落。

如果说,黄仁宇先生认为明朝的转折点在万历十五年,那吐蕃王朝的转折点,就在赤松德赞的身上。

那么,如果给吐蕃的历代赞普排个次序,您觉得赤松德赞应该排在哪个位置呢?

这个问题,大家自己来回答吧!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念耶

尿不到一个壶里

听友330695033

赤松德赞听上去像是吐蕃的唐玄宗?

白发布衣 回复 @听友330695033

有点这个感觉

猜你喜欢
赤松 问路寻禅

禅,是一种生活方式。

by:老九Bell

《赤松子中诫经》赏析

道家典籍述说上古神仙雨师赤松子答黄帝关于人与天地的关系

by:素履华裳

做好人,赤松子,黄帝师

什么是好人,为什么做好人,好人有好报的原理!听黄帝的导师赤松子怎么说。

by:内丹养生

回赞

回望羊皮卷里律动的霞光和诗行故城湮灭不了遐想楼兰的旧影摇晃吐鲁番姑娘的发辫散发瓜果的飘香云杉和青松,拱卫白头的长老阳光泻下瀑布,催开绿野花坡没有颜色,能调出喀纳...

by:安_乐d嫡

秒赞

文案女王20年创作技巧与心法

by:呀讨厌鬼

秒赞

文案女王林桂芝20年创作文案与心法中信出版社出版

by:磊哥有芳法

称赞

称赞大作家的语文课儿童读物

by:rixindu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