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4】通透些,沉浸式做自己

2023-11-04 18:56:4309:50 531
所属专辑:与莫聆听
声音简介
中年最通透的活法:沉浸式做自己

有人问作家王尔德:“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是什么?”
王尔德答:“太多人活得不像自己。”
年轻的时候,我们活在尘世之中,生命被太多东西所牵绊。
外界的眼光、世俗的评价、人群的嘈杂……无一不是内心的负累。
到了一定年纪,洗尽了铅华,也活出了通透。
才发现一个人最好的活法,其实很简单:
沉浸式做自己,不要东张西望。
别人的闲事,不必插手
《菜根谭》中说:“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
生活中很多纷扰,其实都来源于一颗多管闲事的心。
作家杨本芬有个表叔,年轻时声称自己想要做生意。
杨本芬的父亲听说了,二话不说任由表叔借走大半积蓄。
后来表叔空手而归,大家才知道他根本没有做生意,而是把钱骗去赌博了。
父亲为了让表叔“回头是岸”,不仅原谅对方,还主动拿钱让他帮自己找房子。
结果表叔拿到钱,又跑进赌场输个精光。
散尽家财的父亲,此后几年受尽生活欺压。
可如此付出,不仅没有换回堂弟的感激,反而得到了怨怼和鄙夷。
《醒世恒言》里有句话说:“事不关己休多管,话不投机莫多言。”
到了一定年纪,你要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立场。
不要在任何事情面前都插上两脚,更不要热烈地表现出自己的好意。
因为不管是陌生人,还是身边人,都不需要你过分的热络与关心。
陈道明曾经谈过自己的交友观。
他说自己不论何时,都不会干涉朋友的闲事。
哪怕对方主动说起自己的私事,他也会主动制止。
有人说他为人冷淡,也有人评他不近人情。
他却回应说:干涉太多不必要干涉的事,反而会让彼此心生间隙,甚至破坏彼此的交情。

这种界限分明的生活方式,让陈道明保留了内心一方天地,更加舒心做自己。
人到中年,所谓成熟就是越来越清楚别人的事和自己的事。
与其在别人的鸡毛蒜皮里消耗精力,不如把精力还给自己。
不轻易干涉,不过分探究。
沉浸式做好自己,内心便多一份从容,多一份安定。
别人的评价,不作理会
作家章岩说:
“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和议论,不能按照自己的内心来活。长此以往,生活就会失去方向,就像激流中的小船,总在漩涡里打转,迟早会葬身水底。”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很在意别人的评价。
经历多了才明白:真正伤害你的不是他人的看法,是你对看法本身的在意。
又何必要拿别人的话,来惩罚和折磨自己。
作家周梅森年轻的时候,在一个煤矿工厂当工人。
那时候,他认识的汉字还不到3000个,梦想是当一名优秀的作家。
白天,他跟工友们一起做着又脏又累的挖煤工作。
晚上,工友们相约打牌、闲聊,只有周梅森独自在煤油灯下默默读书写作。
工友们见此情景,纷纷嘲笑他走火入魔:
就你,还想当作家,别做梦了。你忘记自己是个挖矿的了吧?一个挖煤的想当作家,也太奇怪了。

就在周梅森不断投稿,又遭遇退稿之后,工友们的嘲讽声更是此起彼伏:“稿费(废),稿费(废)。”
面对周围人的取笑和奚落,周梅森索性捂上了耳朵。
他仍旧潜心阅读,将全身心投入到写作之中。
终于,在文坛深耕了多年后,周梅森逐渐显露才华。
2017年,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爆火,作者兼编剧的周梅森随之一炮而红,自此他的命运也发生了巨变。
从一个普普通通的矿工,到享誉全国的作家,周梅森正是因为不在意别人的评价,才能走上人生巅峰。

人到了一定年纪,心绪是需要往回收的。
如果总是活在他人的眼光里,那么就永远没办法走好自己的路。
每个人的认知和视野不同,你所做的事情别人不理解也很正常。
面对世俗的眼光,不必纠结,不必在意。
正如狄更斯说:
“选择好自己的路,不管别人的流言蜚语,最重要的是,做最好的自己。”
别人的情绪,不受影响
白岩松曾说:
“我们之所以活得很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

企业家李笑来有段时间去国外出差,回来遇见了一位老同学。
多年不见,李笑来本打算好好叙叙旧。
没想到,同学刚坐下来,就对着他一通抱怨。
领导不是个东西、妻子不够体贴温柔,孩子也不听话……言辞之间,全部都是生活的不如意。
李笑来和他聊了没一会,发现自己居然也情不自禁开始抱怨。
犹豫片刻,李笑来还是赶紧起身结账,客客气气地送走了那位同学。
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负能量很重的人。
本来你很开心,他们哭丧着脸让你瞬间陷入失落;
本来你对生活非常满意,他们不断抱怨让你也开始怀疑自己。
中年已经不易,又何必在别人情绪的泥沼里,丢失了自己。
作家哈里斯和朋友散步的时候,曾经遇见过一个脸色阴沉的小贩。
朋友想要买一份报纸,于是礼貌地跟小贩说话,小贩却始终冷言冷语。
朋友接过报纸,又和颜悦色说了句:“谢谢。”
小贩仍旧不予理睬。
二人买完报纸离开后,哈里斯忍不住吐槽说:“那个人态度也太差了,是不是?”
朋友却司空见惯的样子:“他一向如此。”哈里斯不解地问:“那你为什么还对他这么客气?”
朋友一脸平静地回答:“我为什么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情绪自由”,是指他人的情绪与自己无关,自己的情绪也不受他人影响。
对中年人来说,成熟就是逐渐学会屏蔽别人的情绪,沉浸式做自己。
不被别人的言行干扰自己的内心,不因别人的过错影响自己的心情。
当我们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之中,会发现美好常在,生活值得。
别人的节奏,不必跟随
网上曾经有一个热门问题:
为什么我们年纪越大,就越不快乐了?
有个高赞回答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总是用别人的生活标准,来要求自己。
别人家孩子成绩比自己家好,你就觉得苦恼;
别人家房子比自己家大,你就觉得沮丧;
别人的事业比自己成功,你就觉得挫败……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说:“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源于我们盲目和别人比较,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总有人跑在你前面,也总有人落在你后面。
与其费心盯着别人的节奏,不如专心走好自己脚下的路。
松浦弥太郎,被誉为是“全日本最会生活的人”。
他18岁高中辍学,20多岁在咖啡店当服务员,30岁站在大马路上发传单。
到了40岁,他才开始对图书感兴趣,于是开始自学编辑知识。
偶然的机会,他受邀出任日本老牌生活杂志《生活手帖》编辑一职。
当时和他同龄的编辑们早已过得风生水起,松浦弥太郎却还是行业内的新人。
有人问他:如何面对这种心理上的落差?
他淡淡回答:比起随波逐流,我更想以自己的节奏度过一天。
终于在几年后,《生活手帖》在他的经营下,变成全日本销量百万级的杂志。
而松浦弥太郎,也一步步进阶,最终在50岁当上CEO。
泰戈尔说:
“最好的事情总在不经意的时候出现,所以不必慌张赶路,按自己的节奏,步履不停地走过每个今天。”

人生后半场,每个人的节奏都不一样。
有人春风得意,有人时运不济,有人享受平凡,也有人追名逐利。
我们不可能和所有人步调都一致。
你要做的,不是急于追赶别人,更不是费劲跟他人比较。
而是在自己的节奏里,不慌不忙,沉浸式过好下半生。
当你能够笃定走好脚下每一步,所有你想要的,都会在人生最合适的时间,来到你身边。
▽知名经纪人杨天真,一直以“人间清醒”闻名。
曾经有人问她为什么不结婚,她冷淡地反问对方:关你什么事?
在节目名单里看到讨厌的人,她会要求主办方协商换人,而不是勉强自己。
杨天真说:我不想做一个只为了别人而活的人,我想做一个把自己当回事儿的人。
凡事忠于自己的内心,所以她不管是做经纪人、还是品牌主理人,都能够潇洒自如。
周国平说过:“幸福,不是活成别人那样,而是能够听从自己内心的生活。”
人生的进程越往后,就越需要把目光往回收,找回内心的平衡。
当你能沉浸式做自己,属于你的掌声从来不会缺席。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通透

1.关于读音不准确的问题,本人普通话二级乙等,我已经尽力了2.关于声音太小的问题,使用普通耳机录的,貌似没办法再弄大,你可以打开喜马拉雅app,将声音由小调大,...

by:会画画的会

《通透》

仅供学习使用,无任何收益◎人际关系的避坑指南——30个关键词,破解人际关系的密码,洞悉人性的本质人性是人行为背后的规律,高情商的本质在于理解人性。大多数人际关系...

by:倾心晚桐

活的通透

人生的选择没有正确答案,我们唯有尽力做好眼前的事

by:小玉同学丫

活的通透

所谓通透是,你在任何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已经把目标、优先顺序,做完这件事能够得到或失去什么在脑子里完整地过了一遍且明白了。

by:悦动365

解读《通透》

书籍信息:在生活中,你能真正了解并认清自己吗?你是否羡慕那些有明确目标、剽悍执行能力的人?他们是怎么做到一直勇往直前的呢?本书是一本人性词典,它以人性关键词为切...

by:小小婧子呀

最通透的人生

胎息养生法神奇而秘,学习成功并不是那么难,可以说是简单易学,不像其它方法要练习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体会,只要你去认真领悟其中的道理和每个细节语词,人人可学,得之为...

by:醒谊

侵权争议聊通透

物权、人格权等权益保障

by:sura1103

劳动争议聊通透

劳动、劳务争议案件,聚焦京津翼,上海,沈阳,大连。听别人的故事,涨自己的经验。愿工作顺利!

by:sura1103

世间通透的女子

【内容简介】世间女子,皆是传奇。亦舒:罐头也有期限。高跟凉鞋,穿迷你裙,装假眼睫毛,不是我们的。什么年纪做什么事。三毛:生活,是一种缓缓如夏日流水般地前进,我们...

by:津时友声传播有限公司

声音下的清醒通透

我的声音很好听,但是不够甜美,如果我能把自己的音色练到像配音演员那样就好了。我的声音不好听,但是我可以为你变得更好听。

by:雪夜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