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87顾随讲古典诗词——谈王静安(一)认识境界

2024-05-08 18:32:0114:52 180
声音简介

朋友们好,我是岩下电,欢迎跟我一起分享驼庵传诗录——顾随讲中国古典诗词。

论王静安一 “境界”说我见 

诗之体裁有二重性格:一为文字表现,不限写在纸上者,口语、 歌谣并算文字;一为音声表现。上古两者相合,汉以后有“徒诗”。 徒,但也,但为“诗言志”而不能“歌永言”(《尚书·尧典》)。 “徒诗”之外,尚有乐府,不在吾人讨论之列。今所谓诗未尝不包括 乐府,而究以徒诗为主。李太白《远别离》等篇皆乐府题,而实亦徒 诗。唐以后诗分二种:一为古体诗,五七言或杂言;一为近体诗(成 立于唐),只限于五七言,又分律、绝。一本万殊,六朝、唐宋之诗 体各不同。近人作旧诗多受唐宋影响,前不能及六朝、汉魏,近不能 以新诗入旧体裁。诗以唐为盛。 

于诗,论之者约可分为三种: 

(一)兴趣;(二)神韵;(三)境界 

兴趣:严羽a《沧浪诗话》;神韵:王士禛《渔洋诗话》;境界: 王国维(静安)《人间词话》。静安先生论词可包括一切文学创作, 余谓“境界”二字高于“兴趣”、“神韵”二名。 

(一)认识“境界” 

严羽所谓“兴趣”:(一)“无迹可求”;(二)“言有尽而意 无穷”。 

天下事莫过于“日用而不知”(《易传·系辞传》)。孔子曰: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论语·泰伯》) 

或谓孔子为愚民政策。不然,不然。孔子意盖亦“日用而不知” 之意。如中国之用“箸”取食,紧、狠、稳、准,正对夹菜之难—— 碎、硬、滑。诗虽要讲,而妙在“日用而不知”。讲是低能,而不得 不尔。 

诗本身即带有一点“玄”,微妙,神秘。死人什么都不缺,只是 无生命、灵魂。而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灵魂?六朝人以为“玄”乃刀 之刃,然而尚病其非天然而有,仍为具体而非“玄”。“玄”乃先天 聪明、后天智慧达不到的,文字、语言说不出的,然而的确是有。老 子曰“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道德经》廿一章),释迦曰“有” (不无)、曰“一”(无二)、曰“如”(般若波罗蜜),不可译。 “一”、“有”,日用为“常”,此“常”与“玄”并无二意。 

诗原是“常”,唯吾人不体耳。“日用而不知”里有体认即—— “玄”,如车夫休息时将“尘劳”一旦放下即诗。然如此,则诗为享 乐;而彼吟弄风月者绝非诗人,不合乎人生的意义。古圣贤教训,没 有许人白吃饭的,然工作完了之后亦须有一种休息享乐的心情,这样 生活才算完成,更丰富,更有意义、有力量。诗之存在,即以此故。 

有“玄”而无“常”,是精灵、鬼怪;有“常”而无“玄”,是 苦人、罪人。此乃以诗法与世法混合言之,然就“无迹可求”及“言 有尽而意无穷”言之,非兴趣。如: 

古人端未远,一笑会吾心。 (陆游《秋阴》) 

此虽无甚了不得,而是诗。“端”,端的,到底。“一笑会吾 心”,是顿悟气象,与古人混合而并存,即水乳交融,即严羽所谓 “无迹可求”、“言有尽而意无穷”。 

然余以为兴趣乃诗之动机,但有兴趣尚不能使诗成为“无迹可 求”或“言有尽而意无穷”。兴趣(动机)在诗本体之前,而非诗。 若兴趣为米,诗则为饭,是二非一,不过有关系。 

王渔洋所谓神韵与严同意,亦玄。兴趣、神韵,名异而实同。宋 人诗皆是有迹可求,言尽意穷,意止于言。其无迹可求者犹推唐人, 如孟浩然之“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可懂不可讲,而是好,此 即“无迹可求”、“言有尽而意无穷”。兴趣、神韵,是“无迹可 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然非虚无境界,而是真实。神韵虽是, 而不便以之为口号,功到自然成。然神韵亦非诗,神韵由诗生。饭有 饭香而饭香非饭。 

“兴趣”、“神韵”、“境界”,三者总名之为“诗心”。严之 兴趣,乃诗之成因,在诗前;王渔洋之神韵,乃诗之结果,在诗后, 皆非诗之本体。王静安之境界非前非后,是诗的本体。诗之本体当以 静安所说为是。且沧浪之所谓兴趣,渔洋之所谓神韵,皆重在“言有 尽而意无穷”、在“无迹可求”,故还是在有诗之后,二者所说一 也。吾辈学人欲求入门,还当以境界为先。 

静安所谓境界者,边境、界限也。(境者,如言竟也、止也;界 者,疆也、限也。)过则非是,然不可说。“境界”二字最恰当,而 等于没说。诗有境界,即有范围。其范围所有之“合”(content,包 藏、含蓄)谓之境界,如山东境界内有山、有水、有人......合言之为 山东。平常所谓境界有迹,而诗之境界无迹,大无不包,细无不举。 静安先生说: 

境非独谓景物也。 

凡身所涉者皆景物,花之开、云之变皆是,且景物亦即诗。大诗人所 写亦不过景物,不能离物。静安先生又说: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内心之喜怒哀乐等情感(此与感情不同,情感应有思想感觉)亦谓之 境界。大诗人所写亦不过此二境界。如此言之,则人人皆可成诗人。 静安先生又说: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 

境界是“常”,即“常”即“玄”。只要有境界,则所谓兴趣及 神韵皆被包在内。且兴趣、神韵二字,“玄”而不“常”,境界二字 则“常”而且“玄”,浅言之则“常”,深言之则“玄”,能令人抓 住,可作为学诗之阶石、入门。 

体,体认。读文学作品或创作应先心有戥秤,然此仍为第一步功 夫。体认是感觉上的问题,第二步为体会,会是以心会。会,除“了 解”及“能”二义之外,尚作“会合”解。第三步要体验,必须亲自 经验,非人云亦云。体认是识,体会是学,体验是行。所谓学问、道 理、生活皆须用此三功夫始不空虚。三者实在是一个(壹)。常之转 为玄,玄之转为常,即看吾人用体之三者如何矣,须能掌其权。以体 认、体会、体验为工具,以境界为对象(先不必管兴趣、神韵),以 工具治对象,功行圆满,兴趣、神韵自来。 

认识一个人必须熟悉后认识其性格,非表面认识。认识诗亦然。 因取二王及严氏之说,而抓住静安“境界”二字,以其能同于兴趣, 通于神韵,而又较兴趣、神韵为具体;且于静安先生所说不完满处加 以补充。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讲古

台语讲古三国演义,经典讲古,俊鸣大师主讲,楼上邀楼下,阿公邀阿嬷,一起來收听

by:没有胡子的老人

莆仙讲古

本节目为福建省莆田市地方方言类节目,即莆仙讲古,地方方言故事节目。欢迎收听。

by:小岩Lea

讲古诗

现在大家听到的系列是《呼噜博士讲古诗》。各位同学,呼噜博士讲的古诗呀,可能跟大家在课堂上学的不一样。古诗由非常美丽的文字组成。呼噜博士希望能够把它讲得生动、有趣...

by:呼噜博士

汐颜姐姐讲古典音乐

在本专辑里,汐颜姐姐将带领小朋友们知道古典音乐在哪里?了解古典音乐的知识,欣赏优美动听的古典音乐!让我们一起走进古典音乐的殿堂吧!

by:如歌汐颜

顾随诗词讲记

此书虽名为讲记,看似纯以感发为主,全任神行,一空依傍,但诗歌妙理信手拈来,自见先生对诗歌敏锐的感受力与深刻的洞见。所有的诗词评述,都直逼性灵,或寥寥数语,点到即...

by:清澈小舟_Mt

顾随讲 中国古典文心

本书是20世纪国学大师顾随学问与人生的巅峰之作,由国学大家叶嘉莹精准详实的记录,并珍藏六十多年才公之于世。这部著作把中西文化熔于一炉,把学问与人生融会贯通,把人...

by:清澈小舟_Mt

顾随讲《诗经》

一位极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一部殿堂级的中国古典诗文讲录

by:H张馨云

顾随讲《诗经》

顾随(1897–1960),字羡季,别号苦水,晚号驼庵,河北清河县人,一生执教并从事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他是一位“正直的诗人,而同时又是一位深邃的学者,一位极出...

by:清溪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