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88顾随讲古典诗词——谈王静安(一)因与缘

2024-05-10 17:17:0010:24 162
声音简介

朋友们好,我是岩下电,欢迎跟我一起分享驼庵传诗录——顾随讲中国古典诗词

第二节说因与缘。

境界是诗的内容,境界以外的不是诗。虽如此说,而诗并非孤立 的,与境界以外的不能脱离关系。 

西洋有所谓自我(唯我)主义,egoism(ego,我),“摆脱万 缘”,绝非可能。我们可以吸收外界的知识,接受他人的教训,而形 成吾人自己的思想与精神,但绝不能脱离“万缘”,否则便没有诗存 在,人便不能生存。 

人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然 欲至楼顶必先求楼门。王静安所谓境界即方便之门,余可以“因”、 “缘”二字来说。 

因:是种子(谷粒是米的种子),是内心; 

缘:是扶助(下谷粒于土未必长稻,必假之雨露、人的耕种、土 地的滋养,方能发生滋长。凡此土地、人力、雨露皆“缘”也),是 外物。 

“因”是内在的,“缘”是外在的。只有外在的“缘”,是不能 发生的;只有内在的“因”而无外在的“缘”,也不能发生滋长。诗 人之自命风雅者,其“因”既不深,“缘”亦甚狭,故其发生滋长亦 不会茂盛。往古来今之大诗人,盖其“因”甚深,其“缘”甚广,其 根基深,故能成就大。试观老杜,凡世界万物万事无不可入诗。一 般诗人既轻且单,轻则贱,单则弱,其何能成为诗?古称“骨重神 寒”,人要凝重、博大,诗亦如此。一般所谓风雅,大都是单弱,犹 之盆景,甚雅致而单弱,不如山中枫林、松林之伟大也。 

诗之境界不但不能摆脱外缘,恐怕一切有缘。然而有缘无因则不 可。“因”是什么?就是“诗心”。 

人人有诗心,在智不增,在愚不减。凡身心健康,除白痴、疯癫 之外,俱有诗心。吾人日常喝不为解渴的茶,吃不为充饥的糖果,凡 此多余的、不必需的东西便是诗心。人生到只有必需没有多余,则距 禽兽不远矣,其可怜已极矣。禽兽日谋食而归栖,人亦如此,其不为禽兽也几希?其为万物之灵者安在?人要在必需之外有“敷余”、 “富裕”,才有诗;到了无“敷余”、“富裕”的地步,吾辈凡人恐 怕百分之百是没有诗了。否则除非圣人或非人。孔子说: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吾人衣食除保护饥寒之外,尚求色味之美,美便是诗。吾辈俱是凡 夫,生活中皆有诗,在必需条件之外的便是诗心。所谓“在智不增, 在愚不减”,并非夸大之词。便是此诗心(种子),尚要雨露、土 地之缘使之发生滋长;若平常洒落土地,摧残之,闭锢之,则不能 滋长。 

因是本有,不能再说。诗心是本有,本有不借缘,不能发生。如 眼是因,能见而无象(缘),则不能显。无缘则不显因,诗心本有而 要假之万缘。如此,则境界之由来: 

因(种子)—— 内 —— 心 缘(扶助)—— 外 —— 物 

境界 


因,本,种子;缘,扶助。若没有“因”、“缘”,境界根本不能 成立。 

静安先生自己解释:“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 境界。”所谓境界,包括外物、内心二者。静安先生语是,而少一 “转语”。王先生似以外物、内心二者对举(如甜苦、长短),既曰 对举,则非一而二。今下二转语:其一,心为主而物为辅,不是对 举。《论语·为政》云: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北辰为主(内心),是“因”;众星为辅(外物),是“缘”。所谓 

内心即诗心,简称曰心。若此心健全、洁净且旺盛之时,则“譬如北 辰”,众星自来“共之”。俗语说:“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慎官员四 海分。”既曰“主”、曰“辅”,自有轻重之分,而非对举。本因愈 强,则外缘愈富(盛)。老杜诗“缘”富即以其“因”强。天地间万 物加以本心哀乐,无一非诗。别人诗比老杜总显贫弱,即以其对外物 有“是诗”、“非诗”之主见,故范围狭;老杜则无不可入诗,即以 其本因(心)强。 

余先由因说到缘。曰“本”、曰“本有”,根本、为主之意;一 则本来之意,人人可有。《大乘起信论》曰: 

是心从本以来,自性清净而有无明,为无明所染,有其 染心。 

《大乘起信论》乃马鸣菩萨a所作,今借其言以论诗。佛经真 见得明白,故说得透彻。小儿诗心多,即因性清净,兴趣多;年 岁长为物质牵扯则有染心,不是自性清净之心。小儿心常在活动 (activity),是由兴趣所发,不是由计较、打算而发。由计较生出之 活动是染心。计较之对象即无明(不智慧),而人人自性清净即有无 明,为无明所染,有其染心,则本心、清净之心丧。 

无明及染心由物来,如此岂非应抹杀外物、专要内心?岂非但有 因即可,何必缘?然而不然,吾人既承认心与物为主及辅,则内心与 外物不能隔离。诗与外物有密切关系,仅有诗心尚不是诗;正如米之 非饭,而稻之非米。欲使米成饭,使诗心成诗,即须借外缘。不有外 缘,何显心?借外物表现内心。盖须本心有主,必为“北辰”,然后 “众星共”。只要内心旺盛,外物不但不能减损之,且能增加之。 

《道德经》第一章云:“名可名,非常名。”诗心本有,盖非言 大而夸。不懂诗但听讲,亦不能明白;能明白,则诗心本有。天地间 非心即物,“法尔如然”(《阿弥陀经》),并非诡辩。若曰物,则何者非物?喜、怒、哀、乐亦物。物亦假名,含义甚广。若有心,除 非不是诗;若是诗,则凡物皆心。心若不能转物,物绝不会入诗。心 的喜、怒、哀、乐是本分上事,心若不能转物,不但物不能入诗, 喜、怒、哀、乐亦不能入诗。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讲古

台语讲古三国演义,经典讲古,俊鸣大师主讲,楼上邀楼下,阿公邀阿嬷,一起來收听

by:没有胡子的老人

莆仙讲古

本节目为福建省莆田市地方方言类节目,即莆仙讲古,地方方言故事节目。欢迎收听。

by:小岩Lea

讲古诗

现在大家听到的系列是《呼噜博士讲古诗》。各位同学,呼噜博士讲的古诗呀,可能跟大家在课堂上学的不一样。古诗由非常美丽的文字组成。呼噜博士希望能够把它讲得生动、有趣...

by:呼噜博士

汐颜姐姐讲古典音乐

在本专辑里,汐颜姐姐将带领小朋友们知道古典音乐在哪里?了解古典音乐的知识,欣赏优美动听的古典音乐!让我们一起走进古典音乐的殿堂吧!

by:如歌汐颜

顾随诗词讲记

此书虽名为讲记,看似纯以感发为主,全任神行,一空依傍,但诗歌妙理信手拈来,自见先生对诗歌敏锐的感受力与深刻的洞见。所有的诗词评述,都直逼性灵,或寥寥数语,点到即...

by:清澈小舟_Mt

顾随讲 中国古典文心

本书是20世纪国学大师顾随学问与人生的巅峰之作,由国学大家叶嘉莹精准详实的记录,并珍藏六十多年才公之于世。这部著作把中西文化熔于一炉,把学问与人生融会贯通,把人...

by:清澈小舟_Mt

粤语讲古

同声同气自己人,粤语同你讲古仔~

by:Alex_xiao_心理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