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黑马》:哈佛大学教授详解如何在个性化时代获得成功

2024-01-12 12:59:5433:25 52
声音简介

对于如何取得成功,很多人会推崇一种标准化的思维,先在年轻时确定目标,然后按照社会认可的标准化道路前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就能成功。

假如一个人要成为天文学家,他就应该取得天文博士学位,然后在大学里当个教授,依靠大学的资源做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一切都是按部就班,水到渠成,需要的只是时间和努力。但在现实中,很多人突破了这种标准化思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取得了成功。他们就是本书标题里的黑马。

珍妮·麦考密克是一位新西兰的单身母亲,她连高中都没能毕业。21岁的时候,珍妮一边在快餐店打工,一边独自抚养儿子。某天晚上,一位亲戚给了珍妮一架望远镜,珍妮被望远镜中看到的壮丽银河深深吸引,开始自学天文学知识。十一年后,珍妮在自家后院用废弃的设备搭了一个天文台,并用它发现了一颗新的行星,轰动了整个天文界。

而上一位发现新行星的业余天文爱好者还要追溯到1781年的威廉·赫希尔。珍妮还和别人合写了20多篇论文,发表在专业的学术期刊上,其中包括著名的《科学杂志》。

这样的黑马在中国也有,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原本是英语老师,之前也没接触过商业,没有人想得到一个英语老师能改变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建立起巨大的商业帝国。

有的人可能认为,这些黑马都是个例,有很大的运气成分,没什么参考价值。但本书作者认为,事实刚好相反,黑马的背后有许多共同点,他们取得成功的方法也适合其他人。在推崇个性化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黑马。

本书的作者有两位,一位叫托德·罗斯,他是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另一位叫奥吉·奥加斯,他是知名的科普作家。这两人也都属于黑马,他们都曾经辍学和失业,不是标准意义上的人才,在经过漫长的挣扎后,他们终于以自己的方式取得了成功。

因为这段经历,两人都对黑马的成长经历很有兴趣,他们发起了一项黑马计划,采访了来自不同领域的黑马,试图寻找黑马背后的共同点。

本书就是两人对黑马的研究总结,书中分析了标准化思维存在的问题,指出标准化思维并不适合所有人。本书还总结了成为黑马的四个素,利用这四个要素,人们能发挥自己的个性来取得成功,过上更加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1◁

标准化思维存在哪些问题?


标准化思维主张用统一的标准去培养和衡量人才,标准化思维认为的优秀就是和别人做一样的事,同时做的比别人好。而只要你变得优秀,你就会感到满足,觉得人生有价值。标准化思维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我们身上的很多特质都是由许多不同的维度组成的,这些维度彼此独立,像锯齿一样有高有低,没法用一个统一标准去衡量。作者把这种情况称为“锯齿状模式”。

智力就表现出锯齿状模式,拿智商测试来说,智商测试会把智力总结为一个分数,分数越高就越聪明。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明了,但并不能反映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因为智力包含了许多不同的维度,比如空间记忆、图片记忆、逻辑推理、阅读理解等等。这些维度彼此独立,相关性很低。所谓的智商测试是综合测试的这些维度,然后给出一个最终分数,而这个分数掩盖了智力的不同维度。

假如,张三的智商是120分,李四的智商是110分,这并不代表张三所有方面都比李四强,可能张三的空间记忆和阅读理解更好,而李四的图片记忆和逻辑推理更好,两人不存在绝对的高下区别。但在现实中,张三可能因为智商更高,比李四获得了更多的教育机会,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再拿找工作为例,很多公司会看重员工的学历和大学成绩,但工作能力和智力一样都符合锯齿状模式,包含了互相独立的不同维度,比如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等,无论学历还是大学成绩都没法衡量这些能力。

托德·卡莱尔是谷歌的人力资源分析师,他想搞清楚哪些因素能预测员工的实际表现,于是列了一个清单,覆盖了成绩、学历、年龄、个人兴趣等等300多个因素。之后,卡莱尔根据这些因素追踪了现有员工的表现,结果发现,根本找不到能准确预测员工表现的单一因素。毕业院校和工作表现毫无关系,学习成绩和工作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也只和毕业三年内的业绩有关。

锯齿状模式无处不在,你的生理机能也符合锯齿状模式,你可能比别人更不容易感冒,但更容易肠胃出毛病。你也许比别人更擅长跑步,但更不擅长打篮球。你的兴趣爱好也符合锯齿状模式,你可能比别人更喜欢阅读写作,但不喜欢旅游爬山。

作者进一步指出,除了个人外,环境也拥有锯齿状模式。不同城市有不同的经济和人文环境,居民的收入水平、兴趣爱好都不同。同样的事情在一个城市能作为职业,在另一个城市就只能当成爱好。

比如小王喜欢玩电竞游戏,如果是在三四线城市,他就只能把这当爱好或者当个游戏主播。而一线城市有专业的电竞俱乐部,训练资源和比赛机会都更多,如果小王在一线城市,他就能加入电竞战队,甚至能代表国家出战国际比赛,为国争光。

作者认为,锯齿状模式为人生提供了广阔的可能性,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潜能,我们天生擅长一些事情,不擅长另一些事,天生对一些事情充满热爱,对另一些事情缺乏兴趣,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让自己在适合的环境中成长,任何人都可以取得成功。

相比之下,标准化思维就很狭隘。如果用统一标准要求所有人,让所有人做一样的事,就会无视每个人的独特潜能,减少了人生的可能性。在标准化思维的框架下,辍学的人不可能成为天文学家,玩游戏更是不务正业。

标准化思维的第二个问题是,标准化思维相信优秀会带来满足感,但事实并非如此,一个人就算非常优秀,也未必会感到满足。

国内就有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搜狐的CEO张朝阳,在外人眼中,张朝阳是绝对的精英,他年纪轻轻就创办了搜狐,成为中国第一批互联网巨头。2000年,搜狐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后,张朝阳一跃成为中国首富。

按标准化思维的逻辑,张朝阳应该非常满足,但在几年之后,张朝阳得上了焦虑症和抑郁症,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生活非常痛苦。在一次访谈中,张朝阳这么说道:钱和幸福没关系,我这么有钱却这么痛苦。

作者在采访了大量黑马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并不是优秀带来的满足感,而是满足感带来了优秀。作者发现,黑马对自己在做的事充满了热情和自豪,感到非常满足,这份满足会推动他不断提升能力,把这件事做得更好,最终取得成功。就像前面的珍妮一样,对宇宙的探索让他满足,这会激励他不断学习,掌握更多知识,最终自己造出天文台,发现新的小行星。

说到这里总结一下第一部分的内容,标准化思维存在两个问题,首先它用统一的标准去培养和衡量人才,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许多不同的维度,标准化思维无法衡量这些维度,会忽略人们的独特潜能。其次,标准化思维认为优秀会带来满足感,而事实上是满足感带来了优秀,黑马都有强烈的满足感。



▷2◁

如何成为黑马?

说完了标准化思维的问题和黑马的共同点,下面第二部分我们来说说如何成为黑马?

作者总结了四个要素,成为黑马的第一个要素是:关注短期目标。

很多人会觉得目标越长远越好,如果一个人高中时就决定当律师或医生,他就会比别人更早起步,有更多时间提升专业能力,自然也更可能成功。

但在现实中,这种从一而终的理想情况只是个例,大多数人的兴趣会随着时间变化,以前感兴趣的职业可能过一阵就没兴趣了,或者在亲身接触后发现这个职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随着阅历的增长,人们会发现更多不同的职业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向。

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还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比如短视频流行起来后,短视频博主和直播带货都成了热门职业。最近,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还出现了很多和AI相关的新职业,有的人就靠AI绘画来挣钱。放在四五年前,根本没人想到会有这些职业。

总的来说,我们既不知道未来的自己会喜欢什么,也不确定未来会出现哪些适合自己的新职业,早早定下长期目标,很容易白费功夫。

在作者看来,我们不用考虑自己10年后要做什么,这是根本没法预料的事。更合理的方式是去关注短期目标,想想自己未来两三年做什么,认真的把这件事做好。

而在实现短期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会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取得成果,这都会改变我们对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所以当我们实现了某个短期目标后,自然就会找到下一个短期目标,不断重复这个过程,最终就会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功。这种成功并不是预先规划好的,而是在一步步的探索中自然形成的。

书中举了个例子,苏珊·罗杰斯是伯克利音乐学院的教授,伯克利音乐学院是美国最顶尖的音乐学院之一,苏珊在学校里非常受欢迎,还赢得了2012年的杰出教师奖。

对苏珊来说,成为教授完全是个意外。苏珊高中时就辍学结婚,后来又和丈夫离婚。出于对音乐的热爱,苏珊决定成为一名音响工程师,这个职业要操纵录音室的音响设备,帮歌手实现想要的音乐效果。

经过一番努力后,苏珊获得了音响工程师的工作,在这份工作中,苏珊有机会和许多明星合作,提升了她的技术和音乐感受力,也让她知道如何与明星们沟通,靠着认真负责的工作,苏珊在音乐界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有了这些成果后,苏珊开始追求新的目标,她从音乐工程师变成了音乐制作人,参与制作了许多热门专辑。

过了几年后,苏珊又产生了新的兴趣,她开始思考,如果自己当初上了大学会研究哪些方向?作为音乐爱好者,苏珊一直很好奇,为什么人们会喜欢特定风格的音乐?大脑是如何分辨音乐的?现在,苏珊有足够的钱上大学,也对音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于是她决定上大学专门研究音乐对大脑的影响。

苏珊先在明尼苏达大学念了4年本科,之后,在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列维汀的手下念博士,列维汀的研究方向就是大脑如何理解音乐。博士毕业后,苏珊就被伯克利音乐学院聘为教授,一直工作到现在。

如果把时间倒回到离婚的时候,苏珊无论怎么思考,也不会想到自己未来会成为大学教授。从这个角度说,长期目标是从短期目标中生长出来的。只要实现一个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就会自然浮现。


那么,如何确定一个短期目标呢?这就是成为黑马的第二个要素:认识微观动机。

“微观动机”,就是你热爱的某件具体的事,它会带给你满足感,你的短期目标就是做好这件事。

如果一个人说自己热爱文物,这只能算动机,而不是微观动机,微观动机要聚焦在更具体的细节上。作者举了几个例子,帕梅拉是一位文物专家,专门修复陶瓷和雕像等立体文物,对帕梅拉来说,修复立体文物需要发挥空间想象,这让她觉得很有创造性,相对的,帕梅拉对照片和纸张等平面文物就毫无兴趣。

保罗也是一位文物专家,但他对文物的历史价值没什么兴趣,吸引他的是文物鉴定带来的刺激感。保罗最擅长鉴定照片的真伪,他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相纸资料库,能够通过相纸的材料鉴定照片的年代。

还有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有很多不同的微观动机,如果你能找到一件事符合所有的微观动机,那你就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

英格·丽德就是这样一位幸运儿,她出生于瑞典,后来在美国做公关助理,英格·丽德做过很多不同的工作,对自己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她知道自己喜欢创造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事物,喜欢有明确时间限制和经费预算的短期项目,这些限制能刺激他发挥创造力,她还喜欢干繁重的体力活,比如搬运和切割。此外,她对颜色有很强的悟性,知道如何让东西显得高贵,但又不会太花哨,这些都属于微观动机。

有一天,一位客户邀请英格·丽德为一场庆典设计花卉装饰,因为客户觉得英格丽德对颜色搭配很有眼光。英格·丽德从没设计过花卉装饰,但她很快发现这个工作符合自己所有的微观动机。英格·丽德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自己去搜寻木头,把木头做成具有田园风情的木箱,然后在木箱里放上各种鲜花,他还充分考虑了颜色的搭配,让鲜花不仅彼此协调,还和庆典场所的其他装饰配合,最终,英格·丽德的花卉取得了巨大的反响。

庆典上的客人都告诉她,她的花卉是多么精彩绝伦,让人感动。以此为出发点,英格·丽德辞去原本的工作,成立了自己的花卉装饰公司,成为了行业里顶尖的设计师。

既然微观动机这么重要,我们要如何知道自己的微观动机呢?

微观动机隐藏在无意识的深处,由一系列强烈的情绪反应组成,作者推荐了一种叫判断游戏的方法,来帮助人们捕捉内心的情绪反应,认识微观动机。

这个游戏是这样的,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并评判别人,哪怕只是从新闻上看到,我们也会本能地进行评判,我们要对这种评判保持警觉,每当我们在评判别人时,我们都可以问自己:我对这个人做的事有什么感受?这些感受的来源是什么?在这些问题的答案中往往就隐藏着我们的微观动机。

拿修复文物的例子来说,如果你觉得这件事听起来很乏味,可能是因为你更喜欢和人打交道,或是喜欢更现代的东西。如果你觉得花卉设计很有意思,可能说明你也喜欢有创造性的工作,喜欢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这些都是你的微观动机。

类似的,当我们在做某件事时,我们也要去观察自己有哪些感受,仔细分辨感受的来源。假如你正在上数学课,却怎么都听不进去,你就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我听不进去?是单纯不喜欢抽象的数学,还是觉得老师讲太慢。又或者是坐了太长时间想和别人说说话,或者活动一下身体。这些感受的背后都有不同的微观动机。

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我们就会更加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有哪些微观动机,找到对应的短期目标。


成为黑马的第三个要素: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对于如何实现一个目标,社会上有很多标准化的道路。有的时候这些标准化道路没什么门槛,比如刚才的英格丽德,既然他喜欢花卉装饰,直接开家花卉公司就好,这并不困难。

但还有的时候标准化道路存在门槛,会妨碍人们实现目标。比如前面介绍的苏珊,她出于对音乐的热爱,决定成为一名音响工程师,音响工程师也有它的标准化道路。一般来说,当事人要上一年的专业课程,拿到学位,然后再找一位音响工程师做自己的师傅,由师傅带着他入行。但上课需要花钱,一年的费用是3000美元,当时的苏珊拿不出这么多的钱,而且苏珊在音乐行业没任何人脉,也很难找到师傅。

从标准化道路的角度来看,苏珊完全没机会成为音响工程师,但苏珊没有被标准化道路束缚,她在认真思考后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独特道路,这个选择就是去声音艺术大学做接待员。

声音艺术大学有着全美国最好的音响工程课程,苏珊希望自己成为接待员后,能接触到更多的音乐资料和行业信息。应聘接待员并不困难,苏珊很顺利就通过了面试,成为接待员后,苏珊就一直留意各种信息。

有一天,她听到了一位老师对学生说,想在音乐行业获得稳定的工作,最好的方法就是当维修技师。苏珊觉得这是个机会,就去研究了维修技师和音响工程师的区别,她发现两者关系很近,音响工程师受雇于唱片公司,负责操纵音响设备,而维修技师受雇于设备公司,负责修理和组装音响设备。苏珊立刻意识到,维修技师的门槛要比音响工程师低很多,可以成为音响工程师的敲门砖。

于是,苏珊开始自学维修技师,她花了8个月的时间阅读音响设备相关的资料,并成功应聘,在一家音响设备公司里当上了维修技师,为全洛杉矶的录音室提供服务。在工作中,苏珊展现了自己的热情和才华,获得了许多客户的好评。

没多久,一家唱片公司伸出了橄榄枝,邀请苏珊成为自己的专属维修技师。从设备公司到唱片公司,这离音响工程师的目标近了一大步。苏珊立刻答应下来,靠着出色的技术开始新工作后不久,苏珊就成为了音响工程师,能在演出现场操纵音响设备。

从接待员到维修技师再到音响工程师,苏珊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实现了目标。作者认为很多黑马都有和苏珊一样的心态,他们不会被标准化道路束缚,而是会结合具体目标和手头资源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当我们踏上道路后,剩下的就是不断进步。成为黑马的第四个要素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提升能力。

在标准化思维中,存在某种提升能力的最佳方法,所有人照着这个方法坚持做就好。比如要记住某些知识点,通常可以采用间隔记忆法,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回忆一遍,这样就会记得更牢。

但前面说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方面。同样的方法对有的人立竿见影,而有的人就算坚持很久,取得的进步也不明显。作者认为在提升能力时,最重要的是敢于尝试,不断试错,从而加深对自己的了解,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作者举了侍酒师作为例子,侍酒师是高级餐馆的服务员,会根据客人的需要推荐酒水,侍酒师的最高头衔儿叫侍酒大师,想获得头衔儿难度极高,整个西半球只有157名侍酒大师,比拿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还少。

想成为侍酒大师的人,需要通过侍酒大师的认证考试,考试包含了不同的项目,其中最有名也最难的项目就是品酒,考生需要品尝6种葡萄酒,快速辨别酒的成分和品种。比如,霞多丽白葡萄酒的橡木味很浓,带有葡萄和焦糖的味道,而西拉红葡萄酒混合了胡椒、红果和紫罗兰的香气,具有非常细腻的质地。

如何提升品酒能力呢?很多人会用一种填鸭式的记忆方法,这有点像前面说的间隔记忆法。侍酒师要大量品尝葡萄酒,不断的重复这个过程,让大脑记住每种葡萄酒的味道。这种方法确实有用,有的侍酒师经过几年的高强度训练后就成功通过了考试。但这不是唯一的方法,有的侍酒师的眼力和嗅觉很出色,除了味道外,他们还会关注酒的颜色和气味,综合各种信息来辨别酒,这样也能通过考试。即便一个侍酒师对这些方法都不擅长,只要他不断尝试,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迈克尔就是一个例子,在刚开始准备考试时,迈克尔用了常见的填鸭式记忆法,在一年的时间里,他每周花20~30小时来品酒,但迈克尔在考场上表现很糟,没有通过考试。迈克尔没有气馁,他把品酒时间增加到每周40小时,又训练了一年,结果还是考砸了。

于是,迈克尔换了一种叫可视化的方法来练习,这种方法在侍酒师里也很流行,在可视化的练习中,他需要把葡萄酒和视觉场景联系起来。例如,马克贝尔葡萄酒让人联想到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密斯卡德葡萄酒让人联想到一望无际的白色沙丘,但这个方法也不适合迈克尔,他还是没能通过考试。

迈克尔最终意识到,每个人感知和记忆葡萄酒的方法都不同,生搬硬套别人的方法没效果,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迈克尔认真回顾了自己品酒时的体验,他发现自己对品酒的身体反应很敏感,于是他决定利用这个特点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反应上。比如有的酒让他胸口感到热辣辣,或是整个下巴酸酸的,

还有的酒让他的眼睛觉得不舒服。换句话说,迈克尔通过整个身体去感受葡萄酒的特性,从而记住葡萄酒的种类。

采用这种方法后,迈克尔的练习时间大幅缩短,从每周40小时缩短到每周不到10小时,但他的进步非常明显,在下一次品酒考试中,迈克尔成功通过考试拿到了侍酒大师的头衔。

作者认为,迈克尔的经历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去尝试,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只要我们不断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就能增加对自己的了解,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发挥自己独一无二的潜能。

好,说到这里总结一下第二部分内容,成为黑马的要素有四个,一是关注短期目标,当我们完成了一个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就会自然出现。二是用判断游戏来认识微观动机,找到自己热爱的具体事情,短期目标就是做好这件事。三是结合具体目标和手头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不要被标准化道路束缚。四是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提升能力。



▷3◁

最后的话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在书中强调,他并不是要推翻标准化思维,很多人按标准化的道路也生活的挺好,标准化的方法也帮很多人提升了能力。问题在于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如果只有标准化的道路和方法就会阻碍其他人取得成功。

作者希望人们意识到,人生有着广阔的可能性,即便一个人不符合社会的统一标准,也不代表他会一事无成,他可以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取得成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走进哈佛大学

本书共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三、五篇文章。每篇文章分为3个部分,包括焦点对话、难点解析和主题延伸。焦点对话针对口语,让您在了解哈佛的同时又能扩大词汇量...

by:天才之道大讲堂

职场心理学,如何逆袭成为职场黑马?

从人际关系、情绪管理、为人处世、沟通技巧等角度,为你理清思绪,手把手教你应对职场难关。关键时候,这门课能助你力挽狂澜。世界品牌500强市场负责人黄欣晔,用诙谐幽...

by:壹点灵

英国-哈佛大学

票价详情免费开放适宜四季皆宜电话1-617-4951000简介亲爱的朋友,非常荣幸能和您一起走进哈佛。大名鼎鼎的哈佛坐落在波士顿剑桥镇,创办于1...

by:恋景旅行APP

哈佛大学管理课

一部将哈佛哲学课、心理课、管理课、情商课、社交课、口才课、幸福课的课程精髓一网打尽,送上一场精神的饕餮盛宴,让你随时随地都可分享哈佛知名教授和哈佛精英的人生智慧...

by:CMO无忧宫主

盘口识黑马——七步秒杀黑马股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市场上总有一些股票原本默默无闻,却会突然爆发,走出一波让很多人望尘莫及的行情,这类股票就是...

by:人民邮电_电子书

黑马FM

每周一至周五晚10点,准时上线。创业故事、人物传记、公司成长史……只要你想听,主播们就为你讲!

by:黑马FM

哈佛大学幸福课

从上学时起前前后后很多次萌发出学习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的想法,又一次次三分钟热度得没有坚持下去,类似的还有《公正》等其它课程,努力了数次最有印象的内容始终只在...

by:不二阿篱

哈佛财商课大全集

内容介绍:哈佛大学是全球造就亿万富翁最多的大学。它的商学院被喻为“总经理摇篮”,培养了微软、IBM等一个个商业神话的缔造者。哈佛大学之所以能在商业方面造就出灿荇...

by:zhangjun668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