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道经》第三十一章

2024-03-13 10:11:1609:08 36
声音简介

三十一章

导读

本章与前一章可以看作是姐妹篇。老子在其中也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否定战争、反对战争的基本立场和态度。是老子战争观念的一次集中体现。

老子坚持反战立场,殆非偶然。这首先是其立足于"无为"立场观察军事问题的必有之义。老子主张"无为",在他眼中"无为之道而天下希及之",因为"无为故无败",所以高明的统治者应该致力于"无为","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认为若此则可"无不为",达到理想政治的最高境界。与"无为"相对立的,则是"有为"。在老子看来,它是妄为,是无事生非,背"道"离"德",害莫大焉。而战争则是最严重的"有为",是违背自然本性的极致,因此理所当然要坚决加以反对。

其次,老子反对战争,也是他考察了历史和现实中的战争,充分看到战争种种消极后果的自然产物。老子认为战争的后果非常消极,它一是给民众的生计造成严重破坏,“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二是势必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杀人者众”,违背“天道”厚生好德的本性,并酿成尖锐的阶级冲突,有百害而无一利,故尔必须否定。

第三,老子反对战争,更是其朴素辩证法思想指导下战争观构建的客观反映。老子认为事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是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在矛盾中,柔弱、虚静的一面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制约着刚强、动躁被动的一方,即所谓“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而战争的本质乃是刚强,表现的形式则是骚动躁乱,因此它最终会走向反面。换言之,战争本身就意味着衰败和死亡,因此从“柔弱胜刚强”的理论出发,对以“刚强”为本质属性的战争活动不能不采取贬斥的做法。

然而,面对现实,《老子》也只好不情愿地承认,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暂时凭借战争的手段,来达到一定有限的政治目的。但是,就是在“不得已而用之”的情况下,《老子》也强调指出不应该对战争进行赞扬,更不能以兵逞强,炫耀武力,忘乎所以,而应“恬淡为上,胜而不美”(三十一章)。

具体地说,就是“善有果而已矣,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是谓果而勿强”(三十章)。这里所谓的“果”,是指达到某种目的或取得有限的胜利。它的实现并非主观的愿望,而是被迫的选择,即如“兵圣”孙子所言“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孙子兵法·火攻篇》)。所以即使是打了胜仗,也要视之如凶丧之事:“战胜以丧礼处之”(三十一章)。如果忘却了这一点,以战争取胜而得意,津津乐道自己的斩将搴旗之功,这实际乃是以杀人为乐事,是人道泯灭、人性沉沦的标志,所谓“人异于禽兽也几希矣”(孟子语),最终必定会碰得头破血流,受到冥冥之中“天道”的惩罚:“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孟子语)。

原文

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译文

战争是一种极不吉利的事物,人们一般都厌恶讨嫌它,所以有“道”的人总是远远躲离它。君子平时以左方为贵,用兵打仗时就以右方为贵。这种是不吉利的事物,它不是君子所追求、热衷的事物,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从事战争。对待战争应该采取冷漠单薄的态度,即便是胜利了也不要自鸣得意,忘乎所以。如果热衷、称道战争,这就等于是以杀人为乐。那些把杀人当作快乐的人,是不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的。在举行吉庆活动时以左边为上,在从事凶丧活动时以右边为上。在军队里,偏裨将佐在左边,大将主帅则在右边。这就是说,出兵打仗要用丧礼的仪式来对待处置。战争残害生灵,杀人众多,因此要怀着哀痛的心情去参与,一旦打了胜仗也仍要依照凶丧的仪式去处理。

注释

①不祥之器:指战争是不吉利的事物。祥,祥和、吉祥。《文子·下德》:“夫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好用凶器治人之乱,逆之至也。”

②物或恶之:大家一般都讨厌战争。物,此处指人。或,也许、通常。恶,厌恶。

③不处:意为有道之人厌恶战争,不与它同流合污,同它划清界限。而孟子更进而主张“善战者服上刑”(《孟子·离娄》)。④居:安居、平时相处的意思。

⑤贵左:以左为贵。古代人认为左阳右阴,阳生而阴杀,故贵左而贱阴。《史记·淮阴侯列传》:“兵法,前左水泽,右倍山陵。”但战国后情况有些变化,人们常常尚右而轻左,以右为尊。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⑥用兵则贵右:用兵打仗是凶事,故以右为尊,以示贬斥鄙薄之义。《逸周书·武顺篇》:“吉礼左还,顺天以立本;武礼右还,顺地以利兵。”范应元注:“左阳也,主生;右阴也,主杀。是以居常则贵左,用兵则贵右。盖杀伐之事,非以为常也。”

⑦恬淡为上:对战争应采取的最好态度是冷漠、淡漠。恬淡,淡漠处之,无所关心。吴澄《道德真经注》:“恬者不欢愉,淡者不浓厚。谓非其心之所喜好也。”

⑧胜而不美:即使打赢战争,也不能称誉高兴。与前章“果而勿矜,果而勿伐……”义同。美,得意洋洋、自以为是、沾沾自喜的意思。

⑨之:指战争。

⑩是乐杀人:如果以取胜为追求,因胜利而自鸣得意,那么这就等于是以杀人为快乐。是,这、这样。乐,以……为乐。

⑪得志于天下:指满足自己的心愿,伸展自己的志向。《左传·襄公十四年》:“卫有君矣,伐之,未可以得志。”

⑫吉事尚左:在册封、寿庆、婚娶等喜庆活动中,按一切以左边为上的礼制要求进行。吉事,先秦时期,祭、祀、冠、婚、娶等活动称为吉事。尚,崇尚,以.....为上。

⑬偏将军:偏裨将佐。

⑭上将军:军队中发号施令,统率一切的大将或主将。按,上将军在春秋时也指上军之将(或先头部队主将)。《孙子兵法・军争篇):"五十里而争利,则上将军。"又,上将军有时还可理解为"贤能之将",(召氏春秋・简选):"今能将将之。"高诱注:"能将,上将。"

⑮以丧礼处之:以丧礼的仪式对待战争,这是用以显示反战厌武的基本立场与态度。

⑯泣之:"泣"应作"在",参与、临场的意思。朱谦之《老子校释》引罗运贤之说:""泣"当为"茫"之化。说文无蒞字,盖即隶也。"帛书本"泣"作"立",当为"在"之省字。

⑰战胜以丧礼处之:战胜攻取之后要以丧礼的仪式来处理、对待,千万不要把它视为值得喜庆祝贺的事情。

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道经

曾仕强教授讲道德经

by:沁忻妈

道经

天地万物皆有缘,一切随缘

by:蓁蓁理财

道经

天地定位,阴阳协和。星辰顺度,日月昭明。寒暑应候,雨旸以时。山岳靖谧,河海澄清。草木蕃庑,鱼鳖咸若。家和户宁,衣食充足。礼让兴行,教化修明。风俗敦厚,刑罚不用。...

by:和美的空间

德道经

是《道德经》还是《德道经》?先道后德的《道德经》与先德后道的《德道经》有什么根本区别呢?老子为什么将“德”篇排在“道”篇之前呢?近现代以来,我们所阅读的《道德经...

by:心灵玩主_Yin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