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的谢小豆 215集 地坛的庙会

2024-03-19 21:30:5906:07 169
所属专辑:谢小豆上学记
声音简介
215集 地坛的庙会

2月16日 星期五 晴

要说北京小孩儿最期待的春节活动是什么?那一定是逛庙会了!

到了春节,甭管您是北京土著,还是初来乍到的外地游客儿,在北京过年,不去庙会挤挤逛逛、玩儿乐一番,就好似三十年夜里熬稀粥——不像个过年的样子。

要说北京的庙会,可得数地坛庙会辈儿最老、味儿最浓,可说得上是咱中国人自己的狂欢节,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早上7点,天刚摸摸亮,我就到地坛南门去排队,准备首批冲向方泽坛,抢占祭地仪式黄金看位。要说庙会文化的灵魂,就是祭祀。仿清祭地表演是地坛庙会的独一份儿节目,排面儿大,原滋原味儿给咱老百姓重现了清代皇帝祭地的大场面,全国各地的观众纷纷赶大早儿排队,就为了瞧瞧咱老祖宗从周代就传下来的祭地礼,接个地气儿,求个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8点50,远远地,带罄声儿的音乐传了过来。过了几分钟,两队高举彩旗、身着盛装的仪仗侍卫大步走进了外坛。一面面彩旗迎风招展,好像群鸟等着凤凰的到来。紧接着,一张张华盖就像颗颗龙珠,预告着真龙天子的到来。“皇上驾到——”好家伙,这一嗓子扯完,一朵巨大的金色华盖隆重登场。只见文武百官呼拥着一身龙袍的皇帝气宇轩昂朝祭台走来了。

接下来,皇帝要在坛上完成迎神、奠(diàn)玉帛、进献、撤馔(zhuàn)、送神等九个祭祀仪程,每进行一项仪程,皇帝都要分别向正位、各配位、和各从位行三跪九叩礼。在坛下,手拿刀斧的仪仗从左右两侧列队汇入,明晃晃的刀面闪着寒光。我这心里直纳闷儿:他们不会是来行刺的吧?“快看呀,八佾(yì)舞开始了。”我踮脚探头朝场内看去,视线却被挡住了;想要退到后面的高台,可早已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山人海可不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地方。我这就只瞧见皇帝帽子上的红珠子像老师激光笔投出的红点子,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一会儿上、一会儿下的。不过,听着庄严悠扬的八佾舞乐,我觉得好像回到了《诗经》中的世界,这应该是古老的燕颂吧!

祭地的仪仗刚一退下,“咚咚呛……咚咚呛……”一阵惊天动地的锣鼓声响了起来。一条银龙“唰”地从人海中腾起,腾云驾雾般上下翻腾着,一个个踩着高跷的人也摇摇摆摆、挥挥洒洒地出来了,他们做着各种各样的高难度动作,看得人眼花缭乱,两旁的观众无不高声喝彩。“来了,来了,庙会游戏、民俗表演来了。”

地坛公园有东西南北四角,四角各设有一个舞台,分别表演老北京天桥绝活儿、沧州舞狮、河北杂技和民间花会。好家伙,个顶个儿的国家非遗,民间绝活儿!看看东边儿,天桥艺人在屏住呼吸吞钢珠;溜到西边儿,大红狮子正龙腾虎跃上高梯;瞅瞅南边儿,杂技演员翻滚着大缸,滚得那叫一个脚底生花;您再瞧北边儿,这一村老小的踩着高跷,一会儿排成大鸟、一会儿组成人墙、一会堆成高房,看得人心惊胆战,大呼过瘾……这年味儿,真够味儿。

您别急,够味儿的不只热闹的民间表演,在连着四个舞台的四条林道上,数百家有老北京特色的店铺如走马灯似的红红火火列在路旁:护国寺小吃店、东来顺饭庄、全聚德烤鸭、馄饨侯、茶汤李、稻香村,一家有一家的特色,一家有一家的滋味。瞧,爆肚儿和着芝麻酱的香味滋滋冒着泡,奶油糕一个个在油里沸腾着、在糖里闹腾着,看得人口水直流。花花绿绿的糖葫芦夺人眼球,大大小小的玩意儿热热闹闹地卖着、舞着,勾得人那叫一个手也痒啊心也门痒、心也痒啊手也痒……

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方泽坛外围成一圈儿的庙会游戏大阵,游戏项目琳琅满目、花样百出:有投球的、套圈儿的、扔币的、拉绳儿的、打枪的、砸蛋的……游戏奖品更是五彩缤纷、堆积如山,好像生怕你拿不到似的。场上,叮叮当当的投币声,咚咚哐哐的投球声交织在一起,这味道,真热闹!

您再瞧瞧我,一手拿着糖葫芦,一手耍着风咕噜,豪爽地吸着各种老北京小吃的香气,简直不要太快活。要是天天都有庙会,这一年该有多好啊!

地坛的庙会啊,是你帮我们留住了年味儿、留住了根,我们一定会再来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五、六年级的小豆豆

如果你想认识一群顽皮可爱的好朋友,如果你向往好玩、爆笑的校园生活,那么这部小豆豆你可千万不要错过!好听的故事就要开始啦!全国百所名校自发推荐,小学生必读...

by:一丝小乐

谢小豆上学记

18级小学生谢小豆的上学记录,1-34是妈妈写的,34集后就是小豆自写自播的啦!

by:谢小豆

五年级的小豆豆

小豆豆和妈妈喜欢一起阅读,现在呢,小豆豆五年级了,我们一拍即合,决定读书给你听,如果碰巧你也喜欢听,那我们可就太幸运啦!

by:蚕豆宝宝欢乐多

一年级的小豆豆

曾经的小学老师,写给低年级学生的校园幽默小说,让你看了又看,笑了又笑

by:东东阅读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