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镇】 17 苏稽—跷脚牛肉 合读:莫莫 馨雨 琴风

2024-03-27 16:02:5214:35 30
所属专辑:中国古镇
声音简介

 17 苏稽——跷脚牛肉

        牛肉,味甘性温、药用价值很多。从中医角度讲,补脾健胃的功效比较突出。四川各种饮食,辣居首位,红红火火的辣子锅,涮下新鲜的牛肉,这才能诠释什么叫无辣不欢。

       与此大相径庭的是,还在四川,依旧用汤锅,吃的还是牛肉,却没有一丝辣味,相对于以辣为主的四川饮食,它却是遗世独立。然而最原始的吃法却是从牛杂开始。这块肉叫掌中宝,趁热吃才能尝到它的醇香,如此讲究的一道小吃,有一个市井的名称“跷脚牛肉”。

苏稽镇在中国四川省东南部,距离乐山市市区20公里,跷脚牛肉就是起源于这个小镇。峨眉河将苏稽镇一分为二,因为这座石桥的修建连接着河的两岸,使得古镇曾经繁荣一时,在苏稽镇跷脚牛肉店遍布大街小巷。一大早这家店主就请来了雕塑师傅,这件泥塑像,就是要展现跷脚牛肉得名的原因。

       午饭的钟点还不到,这家跷脚牛肉店已经座无虚席。醇香的一锅老汤,荤素搭配,就是烫上一簸箕青菜也是香脆可口,就是这碗牛肉吸引着很多远赴川南的人到此。

       周云凤已经在这个摊位上站了几十年,做跷脚牛肉是祖辈上传下来的手艺。自清代苏稽镇的人就有了这跷脚牛肉店,之所以加上“跷脚”两字,就是因为吃的时候要一只脚着地,另一只脚却跷在连接桌腿的木条上,因这种吃法姿态的特殊,跷脚牛肉得名流传至今。

       周末镇子上拉开了一场以跷脚牛肉为主题的美食节,因为这道美食的盛行,苏稽镇的人引以为傲,2008年,跷脚牛肉被评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办这场美食节的叫陈志强,他17岁开始学手艺,20岁在街边支起了两口汤锅,卖了十几年牛肉,如今他已拥有了自己的饭庄。然而学艺之初他怎么也没想到,一口汤锅煮了十几年,如今使得苏稽镇名声大噪。

      这是陈志强的后厨,每天他都要亲自捞起煮好的牛杂,因为对这份火候的把握,只有真正的手艺人才能掌握。煮好的肉材上桌之前切法各有不同,难得见到这独门手艺,我们打算学上两手。

      各种肉材在高汤中烫煮的时间已经精确到了分钟,如何切才能吃出肉材的本味非常关键,上桌前这些备好的肉材还需再经过高汤烫煮,那时候肉和香才能完美的结合。吃过两碗地道的牛肉,喝上几杯米酒,是苏稽镇的人几辈子的习惯,那种自然的愉悦足以让每个人酣畅淋漓。美好的生活源于老一辈人的执着,现在的年轻人只是把跷脚牛肉当作美食,但对于苏稽镇的老人,跷脚牛肉是他们一辈子的记忆。

       苏稽镇之所以吃牛肉,是源于当时镇上有个周村,被称为“杀牛村”。这是周村编排的“牛儿蹬”一种舞牛表演,很简单的节拍,很简单的道具,表达了周村对牛的感激,相对于盛大的舞龙舞狮,这里更多的透着一种憨厚,牛养活了全村老少的生计。

       据老一辈人讲,以前每逢大集,周村都要屠杀近百头牛,满街卖的都是牛肉。牛在农耕社会是主要劳动力,甚至在很长一段时期杀牛会被定罪,周村为什么要杀这么多牛呢?据记载,川南地区原有老盐场近千座,牛有数万头,由于强负荷劳作,一头牛只能劳作两三年,随之衰竭,这些退役老牛都被运到了苏稽镇的周村。

      据老一辈人讲,周村杀的牛,牛肉、牛骨、牛皮都会被卖掉,牛内脏就成了废品。清代早期,满河道扔的全是牛内脏,这时,周村有一个叫周天顺的人,开始支起炉灶煮食牛内脏。跷脚牛肉兴起之初,苏稽镇曾经人流如织,那时候绝大部分是做苦力的挑夫,跷脚牛肉那时汤锅摊十分简陋,全套行头只有一个篾篓黄泥灶,一口大锅和一张数米长的条桌。远道而来的挑夫来不及坐下,抬脚就搭在横木上,煮好的牛杂、高汤一涮就吃了起来。然而,那时的跷脚牛肉只是劳动阶层的果腹之物,并未登上大雅之堂。

       桑蚕业一直是苏稽镇的传统行业,自唐以来,这里就一直盛产蚕丝。上世纪中期,嘉定大绸曾经闻名海内,如今却已不见踪迹。就是因为桑蚕业的发达,使得小镇曾经车水马龙,那时贸易运输主要是水运,直到这座石桥的修建,苏稽镇的陆路运输才得以沟通,这里也就成了川南水陆贸易的重要枢纽。

      清光绪年间,乐山的县太爷下榻苏稽镇,看到了水运的拥挤,于是下令督建这座石桥。历经了三年艰难的施工,石桥终于落成。这天县太爷亲自来踩桥,对苏稽镇的繁荣发展也是寄予厚望。但是历史却总有戏剧性的一面,石桥的落成使得苏稽镇一度繁荣,之后便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就是这一度的繁荣,使得跷脚牛肉进入了富贵阶层。

       这个时期的跷脚牛肉面对的食客不仅仅是本地的挑夫,而是南来北往的大量客商,如此一来,跷脚牛肉为了吸引食客,店家们开始悉心钻研如何煮?如何吃?偶然间,肉香飘到了商贵的大院之内,于是他们差下人买来,吃起来却别有一番风味,这时跷脚牛肉开始登上了大雅之堂。就在这里跷脚牛肉经历了第一次改良,但是无论如何翻新,直到今天它的精妙之处永远都是那锅老汤。

       几代人传承的手艺精髓就是这锅老汤,同样是大骨炖汤,但是闻起来的香气却并没有油腻的味道。20年前陈志强跟着父亲一早便出门了,那时他才16岁,手里拎的这只鸡公就是用来换老汤的。穿过漫水桥径直去了周村,这一天是他拜师学艺的开始,一大早父子二人就敲开了老周家的大门,当陈志强一脚跨入这个门槛的时候,他并没有想到学的这门手艺会成就他的一生。

       学成归来,陈志强从师傅那里端回一盆老汤,熬煮了20年,如今已被称为精汤,之所以精,就是因为其中有独门秘方。这一小包几十味中药,汤锅的关键就是在这里,里面的药材药效各有不同。除了传统的调味料,一部分药材主要用于去腥、提味;另有一部分起到了保健功效,但是,跷脚牛肉一开始之所以受挑夫的喜爱,是因为里面有一味药材能够祛湿解寒。

       苏稽镇逢单日赶大集,菜市场上卖的也都是当地的农副产品。七八月份以后天气慢慢转凉,农忙之后的人为了驱寒,对姜的使用量极大,跷脚牛肉老汤里大量使用了生姜。远道而来的挑夫在这里吃得酣畅淋漓,如此一来,姜的大量使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辣椒的祛湿解寒功效。苏稽的跷脚牛肉也一直延续下来。

       跷脚牛肉从清中期至今流行了100多年,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改良,如今的跷脚牛肉已经一改新装,从100多年前的果腹之需,成长成了时尚健康饮食。牛全宴是陈志强的招牌手艺,牛身上的各个部位如何煮、如何切、如何烫已经极为讲究,也正是这份执着与精致招揽了四面八方的食客。

       这一桌全牛宴足以解释跷脚牛肉名声大震的原因,牛尾整整炖上3个小时,蹄筋虽没有掌中宝的极致,但足以展现香弹的口感,鲜嫩的牛肉,软嫩的牛杂,没吃就让人垂涎欲滴。但是这盘肥肉却让我们大为不解,这种观感一下子阻断了我们的食欲。如此看来这全牛宴不仅有吃头,还大有可观性。看了半天,我们终于等到了这解馋的一刻,但是入座即食并不是吃全牛宴的秘诀。

       跷脚牛肉从100多年前就是这种吃法,如今的全牛宴,只是把它的精致摆到了你的面前,历经了几代人的推陈出新,如今的跷脚牛肉之所以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它不仅继承了传统汤味,还完善了它的药膳功能。从跷脚牛肉诞生之初,苏稽就与它承载着一样的命运,苏稽镇成就了跷脚牛肉,跷脚牛肉也成为了苏稽镇的一绝。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中国古镇

中国的古镇以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著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探访。在这里,会不定期的介绍中国古镇,让你领略古镇历史文化、自然风貌以及风土人情特色小吃文化遗产等等,...

by:月下听声7049

中国100魅力古镇

在你的心底里,有无限的温情浪漫;在你的梦境中,想要体味自然奇趣。那么,请在红叶漫飞时,穿行塔川千亩枫林;在满山青葱季,来黄果树布衣族石头寨饱享石屋的华章;在乌镇...

by:扇子fan

中国最美的100个古镇

精心挑选了中国最美的100个古镇,它们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如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称的乌镇、“梦里水乡”周庄镇、“神州水乡第一镇”甪直镇、“醇正水乡...

by:丶北巷丶

中国古镇传说故事

写这本书并非偶然,而是来自内心对鬼故事的喜欢。我是一个在农村里长大的孩子,从骨子里就喜欢这些发生在农村里的鬼故事。在我小的时候,农村还比较落后,那时莫说电视机还...

by:有声的不二

《中国古镇》百集系列片

由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精心制作的百集系列片《中国古镇》,打破地域界限,以主题化的编排方式将各种古镇归类。百集纪录片《中国古镇》从2011年12月开始...

by:自然亮色

枫泾古镇

您好,非常欢迎您来到枫泾(jīng)古镇。枫泾是一个具有1500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完好的水乡古镇。“小桥、流水、人家”是它的基...

by:风景在线导览

古镇命案

古镇出现命案报案人未卜先知是凶手的故弄玄虚还是另有隐情案情扑朔迷离办案人员细小入微的洞察力高超的侦破手段使案件逐渐走向明朗…...

by:大森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