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身世—寄奴

2024-04-09 07:08:0003:52 112
所属专辑:刘裕传
声音简介

宋武帝刘裕出生于公元363年,此时正值东晋末年,这是一个偏安一隅的朝代,由司马懿家族建立。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中战胜了曹魏的权臣曹爽,进而助其家族从曹操家族手中夺得了政权,其子孙司马炎开创了南北大一统的晋朝。然而,好景不长,晋朝的统一局面仅维持了短暂的十几年。由于司马氏后代的内部纷争和血腥斗争,八王之乱直接导致了司马家的王朝迅速的土崩瓦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之前臣服于晋朝的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少数民族纷纷崛起,他们趁机灭掉了定都洛阳的西晋。

西晋的覆灭并不意味着中华文明的终结。西晋灭亡后,东晋在建康(现在的江苏省南京市)崛起,司马睿成为东晋的开国皇帝。东晋的名称由来,是因为其都城建康,从方位上属于西晋都城洛阳的东边。南北朝时期正式拉开了序幕。以长江、黄河或淮河为界,建都南方的称为南朝,建都北方的称为北朝。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更迭,而北朝则相继出现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王朝。

而刘裕就是南朝的第一个王朝宋的缔造者。

刘裕的家族背景是非常显赫的,他的祖宗是汉朝宗亲。刘裕家族的族谱记载,“汉高帝弟楚元王交之后也。”换言之,刘裕是刘邦的弟弟刘交的正统后代,刘氏血脉纯正。

在迁居京口之前,史籍中对刘裕家族的传承记录严谨而详尽,从刘交开始,历经十八代,每一代的子孙传承都清晰可见。从刘交的儿子刘富,到刘富的儿子刘辟强,再到刘辟强的儿子刘德……这样的传承一直延续到刘裕的曾祖父刘混,他从动荡不安的江北彭城(也就是现在的徐州)逃离,最终在江南京口(现在的江苏镇江)安家。

刘裕的家族虽然曾经显赫一时,世代都有人身居官位。然而,到了刘裕的父亲刘翘这一代,家族的荣光已经黯淡无光。刘翘年轻时的官职仅仅是郡里的功曹,相当于现代政府机关中的小秘书,负责一些文书工作,没有实权,也无法发表任何主张。刘裕的命运更为坎坷,他刚出生不久,母亲便离世了。由于家境贫寒,刘翘甚至考虑将刘裕遗弃。幸运的是,刘裕的姨母,即同郡刘怀敬的母亲,得知了这一困境。她刚刚生下刘怀敬不久,便毅然决定前去劝说刘翘。经过一番努力,她甚至不惜给自己的亲生儿子断奶,用乳汁喂养刘裕,从而挽救了这个刘裕。刘翘因此为刘裕取了个小名——“寄奴”,寓意着他是在别人家寄养长大的。因此,北朝的正史《魏书》中称刘裕“家本寒微”,确实是对他家族当时境遇的准确描述。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铁马楼船北府兵—刘裕刘寄奴战史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以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为中心的精彩战记。在历代的王侯将相当中,刘裕的声望和影响并不十分突出,但他的战绩谋略,在中国历史中却罕有人与其匹敌——他出身...

by:英明神武安心觉罗

刘裕传

刘裕的功绩可谓显赫一时,他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政治方面,刘裕以其出色的政治手腕,成功地平定了孙恩起义,消灭了桓楚、西蜀以及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

by:越求

刘裕传

曾经,听说过这么一个寓言,或者叫小故事吧。一个学生,一个官员,一个历史学家,三个人讨论近代史。学生问:“这个抗日战争,我们算打胜了吗?”历史学家没说话,官员抢着...

by:自说自话的掌柜

刘裕大帝

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刘裕当政位时期,吸取了前朝土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抑制豪...

by:不再下回分解

《刘裕传》

请移步作者的喜马拉雅收听:https://www.ximalaya.com/album/2872220《刘裕传》是关于南朝宋高祖刘裕的传记,主要讲述了他的生平事...

by:牛奶仓

南朝帝刘裕大传

以《资治通鉴》、《晋书》、《宋书》等史料为蓝本,新颖地以人称方式,描写了南朝帝刘裕从一介平民起,到加入军队成为普通士兵,再一步步成为名将,直至以宋代晋,成为开国...

by:老苦禅师

金戈铁马话刘裕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是出自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名句,而它描写的,正是建立了刘宋的一代雄主——...

by:历史大社区

南朝第一帝刘裕传奇

他一手拉开了跌宕起伏的南北朝大幕。论文治武功,堪比唐太宗;两次北伐,奠定了南朝最大疆域。重温那段金戈铁马的历史,再现英雄波澜壮阔的一生。央视《百家讲坛》首位80...

by:南京市民学堂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宋武帝刘裕传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举荡平北方胡虏!尽扫西晋司马氏百余年颓废!征战无数,屡战屡胜,短暂的一生,连灭六个皇帝,后人称他:“帝王终结者”,一代战神可与凯撒齐名...

by:东国蓝

楼船铁马刘寄奴

本书介绍刘裕平生战事,涉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南北局势

by:无向大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