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5世界军事百科全书第十四集2024-4-12

2024-04-12 21:11:4628:43 21
声音简介
1788年7月2日,瑞军突然发起进攻。瑞军尽管在兵力上拥有两倍于俄的优势,但仍未能获胜。1788年7月俄海军上将格雷格指挥的分舰队击退了瑞典舰队的进攻,并在戈格兰海战中将其击败。
1年之后,俄海军上将齐恰戈夫指挥的分舰队在厄兰岛海战中又击退了瑞典舰队的第二次进攻,而在罗琴萨利姆海战中,俄桡桨区舰队击败了掩护陆军侧翼的瑞典桡桨区舰队。瑞典人害怕俄军登陆,遂放弃芬兰南部。
1790年5月,俄国舰队在雷瓦尔战役和红山炮台战役中取胜之后,将瑞典舰队封锁于维堡湾。7月3日,瑞典舰队虽以极大的代价突破封锁,但已大伤元气,所以瑞典不得不开始和谈,而国内形势恶化也迫使瑞典进行和谈。8月14日,韦列利和约签订,按照和约条款规定,保留战前边界线。
1808~1809的俄瑞战争是因俄国与丹麦结成反瑞典和大不列颠同盟后进行的战争。俄国在同大不列颠展开战争的情况下,力图控制芬兰湾和波的尼亚湾,确保彼得堡的安全。瑞典打算依靠大不列颠来实现其报复的目的。
尽管它尚未作好战争准备,依然作出与俄断绝关系的决策。1808年2月21日,布克斯盖弗登率俄军开进芬兰,战争由此爆发。
俄军击败了瑞军,占领了赫尔辛福斯、塔瓦斯特古斯、塔梅尔福尔斯、亚波和瓦沙之间的沿岸一带,攻占了阿兰群岛和果特兰岛;5月3日又占领了斯维亚堡要塞。
然而,当英国舰队运载辅助军前来援助瑞军时,瑞军却已转入反攻,并迫使俄军撤出果特兰岛、阿兰群岛、芬兰的一些居民点,转入防御。1808年8~9月,俄军在库奥尔坦涅、萨尔米和奥拉瓦伊斯战役中击溃瑞军主力。结果,双方于9月29日订立停战协定,但这个协定未得到彼得堡当局的批准,布克斯盖弗登为克诺林格将军所取代。1809年3月,战斗行动重又频繁起来。3月17日,巴格拉季昂将军的军团沿波的尼亚湾冰路进攻亚波,再次占领阿兰群岛;托利将军的军团和舒瓦洛夫将军军团占领了乌默奥和托尔尼奥。3月25日,瑞军在卡里克斯投降。
瑞典在军事上的失败,加速了国内危机的爆发,阿多夫四世在国内的一次政变中被推翻。3月19日,克诺林格签订了阿兰停战协定,但亚历山大一世取消了这一协定,并将指挥大权交给托利。战火复燃,一直持续到9月15日和谈开始。和谈以9月17日签订弗里德里希加姆和约而告终。
整个芬兰和阿兰群岛归属俄国,建立立宪的芬兰大公国,但它又作为俄罗斯帝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俄军在战略上广泛采取各个歼敌和“小战”的作战方式,不断完善围攻艺术,并且极为重视强攻。在最后的一次战争期间,确立了纵队和散兵队形互相配合的战术。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以俄国、奥地利和萨克森为一方,法国为另一方。
这场战争是由于奥古斯都二世于1733年死后,波兰的王位继承问题引起的。法国提出法王路易十五的女婿——列琴斯基为候选人。立他为王不仅能够削弱俄国在波兰的势力,而且还能建立一个以法国为首的反俄同盟。俄国和奥地利都支持萨克森选帝侯弗里德里希·奥古斯都即位。
1733年9月12日,在华沙召开的议会上列琴斯基被选为国王。但列琴斯基未能保住自己的王位,他的几个对手得到了立陶宛军队的支持,并向俄国求援。
俄国政府根据其追随者的请求,于1733年9月派遣米尼赫元帅率部进入波兰。10月5日,在俄军占领的土地上波兰大地主和小贵族依照俄奥两国的旨意,宣布奥古斯都为国王。于是战争爆发。
战争以签订初步和约而告终。1738年11月18日奥法两国最后签订了维也纳和约,1739年俄国、波兰和萨克森也参加签订了该和约。法国被迫承认奥古斯都三世为波兰国王。
经过争夺波兰王位继承权战争,俄国在欧洲的地位得到巩固,加强了它在波兰的势力。法国则达到了削弱奥地利的目的。
争夺波兰王位继承权战争是按照当时盛行于西欧的警戒线战略的方式进行的。
尽管有一些局部交战,但这场战争的战略目标并不是要击溃敌军,而是依托要塞以小股兵力破坏敌交通线。部队沿各战略要点均等配置,实施合成机动,力求切断敌人运动中可能经过的道路,并牵制其行动。战斗中采用了线式战术。同盟军努力配合及陆海军相互协同的作用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证实。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是欧洲国家的两个联盟为瓜分奥属领地于公元1740~1748年进行的一场战争。
欧洲主要列强之间的矛盾,首先是英、法两国在贸易和征服殖民地方面的竞争及日益强盛起来的普鲁士的侵略野心,是导致这场战争爆发的起因。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于1740年10月20日逝世后,所谓奥地利王位继承问题的争执成了战争的导火线。查理六世没有男嗣,根据遗嘱,哈布斯堡王朝的疆域和广大领地不可分割,王位由长女玛莉亚·特利萨继承。
然而,受到法国支持的普鲁士、巴伐利亚、萨克森和西班牙对玛莉亚的继承权表示异议。法国力图侵占奥属荷兰,使自己扶植起来的巴伐利亚的查理·阿尔布勒喜特选侯当“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班牙觊觎意大利境内的奥属领地,普鲁士则欲在中欧获得领土。英国支持法国的贸易劲敌奥地利,普鲁士的强大又使俄国忐忑不安。
1740年12月,普军2.5万人在弗里德里希二世统率下入侵奥属西里西亚,战端因而开始。兵力薄弱的奥军抵挡不住,至1741年1月底,整个西里西亚,除格洛加乌、布里格和涅伊塞3个要塞外,均为普军占领。奥军退守摩拉维亚,普军则沿摩拉维亚边境线设立警戒线进行冬季驻防。
尔后,双方均采用持久而机动的作战方法,以求插入对方的交通线,破坏对方的补给,迫使对方后退,放弃占领的土地。交战双方极少在开阔地进行野战。
最大的一次交战就是1741年摩尔维茨交战。至1741年年中,欧洲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战争。
鉴于军事上的失利,奥地利与普鲁士先签订停战协定,继而签订和约。根据和约,奥地利把几乎整个西里西亚割让给了普鲁士。所谓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到此结束。
西里西亚的战事停止后,奥地利及其盟邦又在其他战区积极行动起来。
至1742年底,奥军占领博格米亚和巴伐利亚,把法国巴伐利亚联军逐出捷希。1743年6月,英荷联军在美因河打败法军。1744年夏,奥英联军开进阿尔萨斯,奥军侵入那不勒斯王国。
此时,普鲁士又一次进行袭击:不宣而战,侵入萨克森和捷希,1744年9月16日攻占布拉格,对下奥地利构成威胁。
这样就爆发了所谓第2次西里西亚战争。战争开始后最初几个月内,奥地利屡遭惨败。
后来,奥军集中大量兵力对付普军,并且实施机动,破坏普军交通线,而避开决战。普军因与补给基地失去联系,于1744年11月被迫放弃布拉格,退到西里西亚,辎重和重炮也损失殆尽。1745年初,奥军接连地打败法军和巴伐利亚军队。
奥军主力9万人虽仍旧对博格米亚的普军采取行动,但极不果断。普军指挥部因而得以聚集部队,夺取主动。在戈根弗里德堡附近,普军对奥地利萨克森联军发起突然攻击,将其击溃。12月18日,普军占领萨克森首都德累斯顿。
由于面临俄国支持奥地利而参战的威胁,普军暂时停止继续向前推进。12月25日,普鲁士同奥地利、萨克森签订德累斯顿和约。
根据和约,普鲁士保留西里西亚,但承认玛莉亚·特利萨的丈夫弗兰茨·施特瓦·洛塔林格斯基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至此结束。
在以后几年中,奥属荷兰成了主要战场。萨克森摩里茨指挥的法军多次战胜奥英联军。法军大捷,攻占奥属荷兰,但在意大利北部和海战中失利。1746年,俄奥同盟条约重新生效。
经过长期谈判,1748年1月,俄军一个军进入普鲁士。法国害怕俄军进逼莱茵,同意举行和谈。10月,签订亚深和约。签订和约本身只不过是7年战争爆发前的一次休战,它并没有解决欧洲各列强之间的矛盾。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暴露了当时盛行的警戒线式战略和线式战术的弱点。
英国—迈索尔战争
英国—迈索尔战争,是公元18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英国殖民者对印度迈索尔公国所进行的几次侵略战争。
第一次英迈战争,因英属东印度公司及其傀儡加尔那迪公国统治者的军队入侵迈索尔而爆发。
最初英军占领了若干地区。指挥迈索尔军队的是一位富有经验的将领、公国的实际统治者赫德尔·阿里国王。他发挥自己军队快速性的特长,多次使英军遭到沉重打击,并抄到英军后方。
结果,赫德尔·阿里削弱了英国的两个同盟者海得拉巴公国和加尔那迪公国,而扩大了自己的领土。战争以缔结1769年马德拉斯和约而告终。根据和约的规定,双方放弃各自占领的土地。
第二次英迈战争中,迈索尔联合海得拉巴和马拉塔进攻英军。联盟的目的是彻底把英军赶出印度。法国舰队于1780年击败了印度沿海的英国舰队,支援了迈索尔军队。1782年,赫德尔·阿里死后,由其子提普·苏丹统率迈索尔军队。他成功地对英军实施了几次战役。
然而,迈索尔军队的胜利由于同盟者的叛变而前功尽弃。英法缔结1783年凡尔赛和约后,法国停止了对提普·苏丹的援助。迈索尔不得不同英军孤军作战。按照1784年的芒格洛尔和约,双方归还了各自占领的土地和俘虏。第三次英迈战争中,英国唆使马拉塔族的几个公国和海得拉巴的军队反对迈索尔。
在战争进程中,提普·苏丹大大加强了迈索尔军队。当时,印度其他公国的军队主要是骑兵;而迈索尔的军队则步兵、骑兵和炮兵三者兼备,而且准许下等种姓,包括“贱民”入伍。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军队的社会成分,提高了战斗力。
这次战争以英军从西海岸和从东海岸,两路入侵迈索尔而开始。双方交战中,迈索尔军队屡战屡捷。为扭转英军颓势,孟加拉邦总督科诺利斯来此接任英军指挥,征集了补充兵力。
然而,英军此后仍然一再失败。1791年,英军被迫放弃了攻城炮和兵营,仓促撤离迈索尔首都塞林加帕坦。此后,英军用了1年的时间才得以扭转战局,迫使提普·苏丹开始谈判。1792年塞林加帕坦和约规定,迈索尔公国把一半领土割让给东印度公司及其盟友,并偿付巨额赔款。
第四次英迈战争是英国借口提普·苏丹同法国进行了关于由法国向提普·苏丹提供武器的谈判而开始的。英军在猛烈轰击后,以强攻占领了迈索尔的首都,掠夺了国库,洗劫了全城。提普·苏丹被杀,迈索尔沦为东印度公司的附庸国。
英军所以取得英迈战争的胜利,不仅是因为它拥有经济和军事优势,而且是因为英国资本家采取一种利用印度分裂局面的政策。
巴拉克拉瓦战役
巴拉克拉瓦战斗是在俄土战争期间俄国军舰同土耳其舰队一个舰艇中队进行的一次海战。
为了在克里木半岛站稳脚跟并消除来自土耳其舰队的威胁,俄国政府建立了亚速海区舰队。俄国一个守卫海岸的舰艇中队,于6月23日在巴拉克拉瓦附近发现4艘载有登陆兵的土耳其大型军舰。土舰装备有约170门火炮。
尽管土军在数量上占有优势,俄军舰艇中队指挥官海军中校约甘·金格斯别尔根仍决定向土舰发起攻击。接近敌舰后,俄国水兵用霰弹进行射击。战斗持续了6个小时,土舰为数众多的舰员遭受重大伤亡。敌舰因损伤严重只得退走。
克里木战争期间俄国同英土联军于1854年10月13日在巴拉克拉瓦地域的一次战役。巴拉克拉瓦是当时英军在克里木的基地。俄军指挥部决定以利普兰季中将所部发动出敌不意的攻击,夺取巴拉克拉瓦。在乔尔贡集结的这支俄国部队,于10月13日晨分3路向巴拉克拉瓦东北3~4公里处土军据守的多面堡发起冲击,将其攻占。英军骑兵企图夺回多面堡未果。
但是,由于指挥部犹豫不决,俄军未能发展这一战术胜利,切断敌军同其基地的联系。在1854年巴拉克拉瓦战斗中,英军和土军伤亡约600人,俄军伤亡500人。巴拉克拉瓦一役,提高了俄军士气,并在一段时间内使敌人减弱了对塞瓦斯托波尔的轰击。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露梅雨子

简单说两句耐心坚持学习

猜你喜欢
伟大的军事领袖/世界军事百科丛书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学习军事知识,加强现代国防建设,更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本专辑是“世界军事百科”丛书的第三部分“军事人物篇...

by:优雅关关

勇敢的军事英雄 丨 世界军事百科

本书综合了国内外最新的军事历史研究成果和军事科技发展概况,编撰了“世界军事百科”丛书。本套书系共计35册,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武器装备篇”,主要包括陆战武器...

by:端木崖

世界军事科技百科全集

世界军事科技百科第二季重磅来袭>>>点击收听结合历史、热点,更全面透彻了解军事科技大国崛起:头条科技丨国际热点追踪>>>点击收听热点、科技、局势三大方向,深度...

by:娱悦佳音

世界军事百科第二卷

本套丛书不仅客观地记录了人类历史上的军事活动,对军事历史上的重要的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争、战役、将帅、武器,当时的政治格局、兵力部署、攻防态势都有详细的展示,以...

by:任声鼎沸

世界军事百科·第二卷

本套丛书不仅客观地记录了人类历史上的军事活动,对军事历史上的重要的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争、战役、将帅、武器,当时的政治格局、兵力部署、攻防态势都有详细的展示,以...

by:团某某

现代陆战的放映┃军事战争┃军事历史┃世界军事百科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国防教育的...

by:菱啊菱啊菱

世界军事百科·第一卷

本书不仅客观地记录了人类历史上的军事活动,对军事历史上重要的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争、战役、将帅、武器,当时的政治格局、兵力部署、攻防态势都有详尽的...

by:_王翔宇_

古代军事的制度|世界军事百科|历史故事

冯平、王国富、吴志樵编撰的“世界军事百科”丛书,综合了国内外最新的军事历史研究成果和军事科技发展概况,内容全面、史事详尽,具有很强的资料性和系统...

by:叶位

世界军事科技百科第五季|军事武器解说

原创节目武器,是士兵打仗致胜不可或缺的因素。从冷兵器时代到热兵器时代,从封建王朝到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在进步,劳动工具也在进步,可见,一个强国的屹立是离不开武器的...

by:娱悦佳音

世界军事百科·第二卷|军事历史爱好者必读|世界历史

本套丛书不仅客观地记录了人类历史上的军事活动,对军事历史上的重要的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争、战役、将帅、武器,当时的政治格局、兵力部署、攻防态势都有详细的展示,以...

by:CV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