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頂

2024-04-22 15:59:0318:12 1057
声音简介
菩薩頂

菩薩頂亦名真容院,又名大文殊寺。據五臺山志,唐僧法雲自建殿堂,擬塑聖像,有塑士安生,不委何來,請言聖儀。云曰: 大聖德像,我何能言。相與懇禱,求聖一现。七日,忽光中現文殊像,遂圖模塑成,因名真容院。歷代人君,不廢修飾。明永樂初,勅旨改建大文殊寺,勅賜貝葉靈文,梵文藏經。朱書橫列,御製序贊,每帙盛以錦囊,約以金縧,護以蒨氈,并欽造文殊鍍金像。萬曆辛巳間,上勅太監李友重修云云。
此頂位於五臺山的中心,爲各寺的首,又爲大喇嘛所在的地方。左有東臺頂爲青龍山,右有西臺頂爲白虎山,背有北臺爲靠山,面對南臺作屏藩。菩薩頂坐於中臺的龍頭上,中高旁低,溝水環流,適爲二龍戲珠的形勢。地點之高,約二三里。前門有大照壁一座,未進寺院,有石階一百零八級,傳言是含山西舊屬一百零八縣的意思。階盡的地方,有牌樓一座,大書四字曰“靈峰勝境”,是康熙甲戌年所立。再上又有階九級,是指山西九府。牌樓環柱十六條,亦是指山西十六州的。石獅一對,雕刻工緻,據云是意指龍耳。旗杆兩根,高入雲際,意指龍角。三間牌樓,似擬龍頭上縐折,臺階好似龍鼻。所以人謂菩薩頂坐於龍頭上,就是這個意思。從此向北直進,過十四階,就到了過殿,上題一立匾,書五字曰“勅建真容院”。穿過此殿,便爲頭一層院,古松兩株,蔭翳天日。左右樹青白石兩碑,作漢滿蒙三種字體,大概是重修菩薩頂所立碑記。中陳鐵香爐一座,上刻“延年益壽”四字,古香古色,非它爐可及。由此院向東,有便門一,爲喇嘛的住宅,門懸對聯曰:總持至聖宣慈力,都領名山報佛恩。入此院行二十餘步,向北爲第二門,上書“當朝一品”四字。兩傍有儀仗和兩塊清規,尚列有皮鞭及四楞棍子等物。詢諸喇嘛,云如有犯佛法僧人,用此處罰。由此亦可見寺規之嚴肅。到了第二院,門首懸大旗一對,顏色是紅藍各半。正廳爲大喇嘛問事廳,陳設公案及蛟龍椅子,儼然有如法廳。由此折回,復到頭層院,直趨過殿,門懸一聯云:無我無人觀自在,非空非色見如來。由此殿廊下轉過,即爲正殿,匾曰“慈雲普著”。回視過殿,亦有一匾,爲“五峰化宇”。中有青白石牌樓一座,分爲三間,高一丈有奇,寬兩丈四尺餘,上書“五臺聖境”。院內有銅鼎一座,高八尺餘,上鑄“萬壽無疆”四字。此外尚有青白石碑兩座,字體爲漢滿蒙回四種,是創修此寺的碑記。正殿匾曰“勅修大文殊殿”。初入殿內,對面有萬年燈一盞,燈光不明,初入時未能辨别,移時稍看清楚。旗羅傘幛等物籠罩於上,地氈跪墊鋪蓋於下,桌上設有鉢魚、鐃鈸、經卷、香爐,及金碗、銀筷、銅燈、玉鈎,各種古玩,難以枚舉。中間尚懸玻璃葫蘆,滿盛水銀,頗見光澤。所塑神像,居中爲文殊菩薩,傍列十八羅漢,全體盡是赤金,金光煥發,照耀有光。遊人入此,不覺萬念都灰。所以內外蒙古的人,一到臺山,見了神像,便叩頭如搗蒜一般。據一個老一點的喇嘛説,此文殊菩薩,當塑成的時候,塑匠兩手麻木,不能開光,因此停頓數日,一天塑匠寺外瞭望,忽见一佛立在面前,菩眉善眼,兩耳垂肩,心裏頓悟,此必菩薩特来现形。再视之,不復能见。由此歸,手麻忽愈,才把光開了。所以人説臺山乃真菩薩所在地。後来他又説,文殊菩薩尚有一個金刚石貓眼戒指,是唐朝時候外國進的。這顆戒指到了子時,裏邊的針轉到子方,午時轉到午方,白天夜間,適轉一周,實爲無價之寶。若與佛戴上的時候,庫房裏必須派一執事喇嘛,不分晝夜,時刻看守,足見其珍重。可惜記者到的時候,適不在戴的時期,未曾親見,頗覺抱憾。
鎮澄詩曰: 古寺晚峰頭,登臨興未休。林煙籠紺殿,幡影掛朱樓。僧渡溪橋月,鶴翻雙樹秋。坐來深院寂,夜雨一燈浮。
從這個院子的西北角上,開的一個便門,掛着一面牌,寫的是“何天之衢”。出了此門,南面有一座照壁,是緑琉璃磚瓦築的,上邊裝飾的五條龍,都是黄色的。從此下二十餘步石坡,向北直走,是宽一丈餘的小巷。東面是廟的後面,西面有房四十餘間,大都是住的喇嘛。走到盡處,向東拐去,北面有樓十餘間,南面還是廟的背面。再往東南拐,行五六十步,有個坐東向西的小門。進了這座門,是菩薩頂的錢糧庫及設大銅鍋的地方。此院內有南房五間,深可丈五六,每間寬九尺。裏邊安的大鍋三口,口面直徑約七尺有餘,深六尺餘。鐵的一口,銅的兩口。西面兩口,東面一口。每口鍋下,有四道竈火,俯首細看,也無風匣,也無鐵鐐,不能燒煤炭。因爲五臺山柴木極多,所以燒的都是乾柴。記者問一個喇嘛: 這幾口大鍋,何時才用呢。據説,到臘八的那一天用一次,六月會時,因爲僧人很多,用一月,其餘的日子,就不用它了。又問他: 到臘八的那一天,是做什麽飯呢,用的多少東西。他説臘八的那一天,是做八寶粥。要用一石二斗黄米,二斗緑豆,二斗蓮豆,斗半小豆, 斗半栗子,五斗紅棗,三斗稻米,冰和水共用二十四擔。用的這些東西做成的粥,就叫八寶粥。將一切材料下好以後,四個竈臺上,要用四個人,都拿着八九尺長的杆子,互相攪和。所用的杓子,大如炒瓢,所用的鐵匙,大如鐵鍬。做成以後,到臘八日早晨,除了本寺的僧人都吃以外,就是喇嘛、和尚、買賣人、住户人家,以及貧民、叫花等想吃菩薩頂稠粥的人,各持碗筷,來就可吃。據説吃這粥的原因,富者爲的消災,貧者爲的裹腹,所以前前後後大吃一天,這一鍋稠粥也吃不完。至於鍋底的粥渣,鏟起來至少也有兩三簍子,大概全給與衆叫花子吃了。此院內的正房,是錢糧庫所在的地方,東房是賬房,西房是伙房。不論哪一處,也人來人往,終日不息。從此返至原地,再往北走,又進的一個大門,東一串院,西一串院,共有十餘處,都是本寺的喇嘛居住。在此寺内,連喇嘛,帶雇工,共有二百七十餘人。這個寺院的地址,東西有二百五六十步,南北約三里有奇。廟貌整齊,規模宏大,工程精緻,甲於全五臺山的寺院。
菩薩頂還有一段故事,詳細記於下。菩薩頂的大喇嘛,在康熙帝以前,僅有一顆大喇嘛教皇的印信,到康熙時候,又賞了他一顆提督印信,和一口斬殺寶劍,因這兩件東西,就生出一段故事。據久居臺山且熟習臺山事實者云,康熙帝上山的時候,因臺山土娼很多,他一時高興,想要逛一個姑娘。跟他的人當然樂的奉承他,就到營房街上,挑了一個姑娘,名叫梅枝兒,年方一十八歲,生的眉清目秀,容貌動人,一看傾城,康熙帝就住了一宿。不料那梅枝兒正在天癸剛過可以受孕的時候。次日天明,梅枝兒也看定此客不像常人,却也不知他是一個帝王,她就向客人説: 我正當受孕之日,如果有孕,是該怎麼樣辦呢。康熙帝無意之間,告梅枝兒説: 如果有孕,可以送到菩薩頂當個喇嘛。不過你可與我寄信一封,我好知道。梅枝兒又問道:你的通信處是在哪裏呢。康熙帝説:你與我寄至黑龍江巡撫衙門,轉交巡撫的表弟,我就能接到了。那個時候,黑龍江的巡撫是康熙帝的表兄。他表兄弟倆個,年紀相仿,且至相知,所以他就叫梅枝兒寄到那裏。後來康熙帝回京以後,就與他表兄寄去一信,大意是如有臺山與你寄去的信,你可要接着,那是我的信,請與我轉至這裏來。事很湊巧,誰想那梅枝姑娘果然就受了孕了,至妊娠期滿,就生了一個男孩子。梅枝兒就如康熙帝所説的地方,寄去一信,又將此孩子奶至五歲的年齡,就送至菩薩頂,當了喇嘛。後來這個孩子長大,才智雙全,佛家的經卷無不了然,所以康熙帝就封他爲大喇嘛,又賜了他提督印和斬殺劍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八大菩萨传之普贤菩萨传

八大菩萨为全知麦彭仁波切所著。

by:小吴_uo

八大菩萨传之虚空藏菩萨传

八大菩萨为全知麦彭仁波切所著。

by:小吴_uo

八大菩萨传

八大菩萨传,包括了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金刚手菩萨、虚空藏菩萨、地藏菩萨、弥勒菩萨、除盖障菩萨等我们熟知的八大菩萨的简要的感人事迹。

by:妙怡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