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调吟诵赏析《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唐:岑参

2024-05-15 01:01:5908:27 86
声音简介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
(下平十一尤)
唐:岑参

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红亭雨未收。
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是安史之乱时期诗人为送友人李判官而创作的,是一首雨中送客之作。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至上元二年(761年),岑参出任虢州长史,其时安史之乱还没有结束。由于战乱,国土破碎,人民罹难,诗人亲眼见到过的开元盛世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诗人感慨经过安史之乱,开元盛世景象已然一去不返,表达了作者对盛世的怀念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心。
虢(guó)州:唐属河南道,故城在今河南灵宝南。李判官:岑参的友人,名字不详。晋绛:指晋州、绛州。得秋字:拈得“秋”字韵作此诗的韵脚。
此诗是送行之作。当时的虢州城,大抵依山建筑。西原是城外一个地方。北出黄河的驿路是由城外绕山而去的。所以诗的开头,才有“西原驿路挂城头”的话。此句骤看是写景,城堞现出了一角,远处有重重叠叠的山,驿路在山上穿行,看来就像挂在城头似的;其实又是在叙事,点出送行题目。再把这第一句和次句连起来读,还可以看到一个雨中送客的场景。除了城堞耸峙,远山一抹,驿路蜿蜒之外,江边还有送客亭;雨景中又仿佛可以看见行人上路,主人殷殷相送。纯然以写景来叙事达情,却又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这是作者在摄取、提炼、表现三方面都下了力量的最好说明。
然而,这首诗不能看作是一般的送客应酬之作,诗人在诗中倾注的思想感情,要比单纯的送别友人深广得多。就在开元盛世一去不复返的样的背景下,诗人感慨遥深地写下了这两句话:“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话里隐藏着一段典故:有一年,汉武帝刘彻到河东(今山西地区)去,祭了后土之神,又坐船在汾水上游览、饮宴,高兴起来,做了一首《秋风辞》。有“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的话。汉武帝在位五十多年,是汉朝的鼎盛时期,而唐朝从贞观到开元一百多年间,国力之盛,比起汉武帝时有过之而无不及。安史之乱一来,却突然落得如此可悲的局面,诗人自然是不能不有所感触的。恰好李判官要到晋绛去,诗人于是含蓄地向朋友提出这样的探问,很明显,隐藏在这两句话后面的,是诗人对于唐帝国衰落的深沉的叹息。一种对国家命运深切关怀的激情,在诗人胸中荡漾。有了这两句,就给这首送行诗平添许多艺术光彩。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每日一诗——唐诗赏析葛调吟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by:不一样的阿枚

葛调吟诵

葛调吟诵,是我国语言之父赵元任的入室弟子葛毅卿先生传下来的吟诵调,以葛先生姓字取名葛调,也叫南调。此调专门为吟诵格律诗而制,是葛先生怕失传特别做谱保留下来的珍贵...

by:芝蘭1

《诗经》吟诵与赏析

陶叙汝老师对《诗经》的吟诵与赏析

by:陶叙汝

葛毅卿先生吟诵调

听遍传统吟诵调之七,行调格律诗八大调吟诵专辑!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咬字最为真,倒字乃浮云,传统调是基础,见字而歌终为本。有声阅读,含章可贞!以吟诵通读中华优秀文化...

by:扬子读书

葛调吟诵《唐诗》

葛毅卿先生格律诗吟诵调的音律抑扬顿挫、优美动听,八大调式与八种格律唐诗相得益彰,完美互释。因葛调更能体现出古代文人的诗文意境之美,故而习之、吟之,悦之!

by:放飞心语5661

小学诗词吟唱 吟诵赏析

小学必背诗词吟唱空谷靈音诗词古曲

by:空谷靈音阿才晋美多杰

吕守经先生葛调吟诵集

葛调吟诵简介:葛调吟诵,是我国语言学之父赵元任先生的入室弟子葛毅卿先生传下来的吟诵调,以葛先生的姓氏命名,属于南调。此调专门为吟诵格律诗而制,她的特点是依照格律...

by:秋水长天_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