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篇第20章

2024-05-18 14:40:5606:28 27
声音简介
【经文】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白话解释】

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知道一切,我是好学古人传下来的学问真理,对古人所传述的道,我是心切而且能善巧的求解。

其实孔子是生而知之者,此处谦虚不敢居。且恐学者自恃聪质,将懈怠学习,故说自己是学而知之,以勉励后学。



【章旨】

此章劝人学也。



课程重点

一、孔子成功的秘密

孔子说,我不是生而知之者,不是生来就会,不是天纵英才,而是信好古道,古道像是古代的典籍、古代圣贤所讲的道理,「敏以求之者」,可说是很有悟性地来求这些古道,也可以说是能够在时代中求取新知,是博古通今的终身学习者。孔子具备广大的知识背景,应用在日用生活中,且懂得利益他人,成就一番事功、趋吉避凶,这种经验阅历会带来一生的安乐,也带来人类的出路。



二、孔子到底是生而知之,还是学而知之

生而知之代表具有天生的悟性,事情一看就明白,对万事万物都很有体悟,看山、看水、看花都有体悟,这叫天纵英才,像孔子曾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就是生而知之。

本章孔子又说自己不是生而知之,意即孔子虽然有天生的悟性,但也必须学习这个时代的典章制度、各类发明、礼乐内涵、财经、心理、哲学等等各类学问。知识日新月异,必须要以天生的悟性下去学,了解其演变、理路、意涵、表现手法,才能走入这个时代。

生而知之、学而知之互相辅助,若孔子是生而知之者,不需要靠学习,他又何必到周朝向老聃周礼,何必学习韶乐三个月,何必入太庙每事问,何必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何必透过不断的学习,得到全部的文武之道,又何必要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未尝如丘之好学。」可见生而知之是天生的悟性,但这一生若不好好学习,这一生的悟性也会退转,失去价值。



三、好学敏求的内涵

此处讲的好学是爱好古道,包括各类的礼乐、官制、政治、经济等,孔子是博物君子,了解世间,还通达命理,都跟好古有关。好古还要敏,敏就是很有悟性,懂得找好的老师,懂得学习的方法,透过切磋琢磨、思辨、讲学,把古道弄清楚。「以求之者」,包括求经,包括求时代的新知,学得多、学得深,而能抉择运用。孔子的求是敏求,才会每十年一个大进步,如孔子自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孔子透过点滴的累积,每十年一个拐点,不断地复利成长,到七十岁时,那简直就是出神入化,随心所欲。



《论语讲要》原文

集解:「郑玄曰,言此者勉劝人于学也。」

皇疏:「知之,谓知事理也。孔子谦以同物,故曰,我有所知,非生而自然知之者也。我既不生知,而今有所知者,政由我所好古人之道,疾速以求知之也。敏,疾速也。」

孔子在当时已有圣人之名,如子罕篇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圣人生而知之者,然非不学,如问礼于老聃,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等,皆好古敏以求之也。今世纵有生知之者,亦须勤学新事物,何况非生知之者,不学可乎。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论语讲记-述而篇

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by:道外无物

论语 述而第七

《论语》是以语录体方式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汇编,它集中体现了孔老夫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教育原则,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千百年来,众多学...

by:林氏包子

《论语 · 述而第七》研习报告

述而第七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

by:MJ明静

論語不泥 07 述而篇 最接地氣的口條解釋最高智慧

需要文字稿的同學請聯絡微信bksun8864,大師兄文山不泥,暨註解易經之後,立刻推出另一部重要的國學註解,即將顛覆宋朝以來,國人對孔子所持有的刻板印象,更是要...

by:大師兄文山不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