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

2024-05-19 13:02:0604:52 38
声音简介
李 勣
字懋功,离狐人,本姓徐。隋末徙居滑州之卫南。家富,多童仆,积粟常数千钟。与其父盖皆喜施贷,拯济贫乏,不间亲疏。大业末,说翟让奉李密为主。密遣绩渡河掩袭黎阳,即日克之。开仓募众,一旬之间,得胜兵二十余万。屡立战功。武德二年,密归朝廷。勣据其旧境,未有所属。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归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有也。吾若献之,是利主之败,自为已功,吾所羞也。”乃遣使启密,请自献上。高祖嘉之,诏授黎阳总管,加右武侯大将军,封曹国公,赐姓李氏。令总统河南、山东兵以拒王世充。及密谋反诛,勣请收葬,诏从之。为密服齐绖,葬讫,乃释。朝野义之。后为窦建德所陷,质其父。使复守黎阳。三年,自拔来归。四年,从秦王伐东都,累战克之,振旅而还。论功行赏,秦王为上将,勣为下将。服金甲,乘戎辂,告捷太庙。又从破刘黑闼、徐圆朗,累迁左监门大将军。贞观三年,拜并州都督,为通漠道行军总管。出云中,与突厥颉利战走之。引兵与李靖合,降颉利,并其部落五万余口而还。帝尝曰:“炀帝不择人守边,劳中国,筑长城以备胡。今我用勣守并,突厥不敢南牧。贤长城远矣。”在并州十六年,改封英国公,征拜兵部尚书。复以破薛延陁功,封一子为县公。十八年,太宗亲征高丽,以勣为行军总管。攻破盖牟等城,封一子为郡公。勣既尽忠力,功名日著。帝谓可托大事。尝暴疾,帝自剪发以和药。后留宴,顾曰:“朕思属幼孤,无易公者。公昔不遗李密,岂负朕哉?”勣感泣,因啮指流血。俄大醉。帝亲解衣覆之。二十年(公元646年),延陀部落扰乱,诏勣将二百骑便发突厥兵,讨击破之,碛北悉定。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太宗寝疾,出勣为疊州都督。帝崩,高宗立,诏授检校洛州刺史,洛阳宫留守,进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参掌机密。是岁,册拜尚书左仆射。永徽四年(公元653年),进拜司空。复命图形凌烟阁,自序之。又诏:得乘小马出入东西台,日一人送迎。帝欲立武昭仪为皇后,畏大臣异议,未决,密访于绩,答曰:“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帝意遂定,而王后废。总章元年,高丽莫离支男为其弟所弑,其子乞师。诏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兵二万讨之。破其国,执高丽男建等,裂其地为州县。诏勣献俘昭陵,明先帝意,具军容告于庙。二年,进位太子太师,增食千一百户。寻卒,年八十六。帝曰:“勣奉上忠,事亲孝。”赠太尉杨州大都督,谥曰“贞武”。陪葬昭陵,配享太庙。勣性友爱,其姊病,尝自为粥而燎其须。姊戒止。答曰:“姊多疾而勣且老,虽欲数进粥,尚几何?”其用兵,多筹算。临敌应变,皆契事机。闻人片善,扼腕而从。战胜必推功于下。得金帛,尽散之。士卒故人,为之用,所向克捷。既没,闻者皆为流涕。勣本名世勣,至高宗时,避太宗讳,故但名勣按勣传,犹从唐书。本传非后世定论也。观者详之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声音主播

69450255

简介:明代先人随燕王扫北,落户离狐,世居。后迁居菏泽。靖难之役朱棣先发制人,打着“为蒙尘的祖宗功德碑扫碑”和“靖难”的旗号,于1399年起兵南下。史称这次争夺皇位的战争为“靖难之役”;民间则称之为“燕王扫碑” 或“燕王扫北”。[8] 燕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名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