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帛书 《 五行 》

2024-05-20 14:10:5408:56 32
声音简介

第一章


五行:仁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


义行于内谓之德之行,不行于内谓之行。


礼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


智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


圣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


德之行五,和谓之德。四行和,谓之善。善,人道也。德,天道也。


第二章


君子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智,无中心之智则无中心之悦,无中心之悦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无德。


君子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圣,无中心之圣则无中心之悦,无中心之悦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无德。


第三章


五行皆形于内而时行之,谓之君子。


士有志于君子道谓之志士。


第四章


善弗为无近,德弗志不成,智弗思不得。


思不精不察,思不长不得,思不轻不形。


不形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无德。


第五章


不仁,思不能精。不智,思不能长。不仁不智,未见君子,忧心不能惙惙。既见君子,心不能悦。【诗】曰:「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之,亦既觏之,我心则悦」。此之谓也。


不仁,思不能精。不圣,思不能轻。不仁不圣,未见君子,忧心不能忡忡。既见君子,心不能降。


第六章


仁之思也精,精则察,察则安,安则温,温则悦,悦则戚,戚则亲,亲则爱,爱则玉色,玉色则形,形则仁。


智之思也长,长则得,得则不忘,不忘则明,明则见贤人,见贤人则玉色,玉色则形,形则智。


圣之思也轻,轻则形,形则不忘,不忘则聪,聪则闻君子道,闻君子道则玉音,玉音则形,形则圣。


第七章


【诗】曰:「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能为一,然后能为君子,君子慎其独也。


【诗】曰:「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能差池其羽,然后能至哀,君子慎其独也。


君子之为善也,有与始,有与终也。君子之为德也,有与始,无与终也。


第八章


金声而玉振之,有德者也。金声,善也。玉音,圣也。善,人道也。德,天道也。唯有德者,然后能金声而玉振之。


第九章


不变不悦,不悦不戚,不戚不亲,不亲不爱,不爱不仁。


第十章


不直不?,不?不果,不果不间,不间不行,不行不义。


第十一章


不远不敬,不敬不严,不严不尊,不尊不恭,不恭无礼。


第十二章


不聪不明,不圣不智。不智不仁,不仁不安,不安不乐,不乐无德。


第十三章


颜色容貌温,变也。以其中心与人交,悦也。中心悦焉,迁于兄弟,戚也。戚而信之,亲也。亲而笃之,爱也。爱父,其继爱人,仁也。


第十四章


中心辨焉而正行之,直也。直而遂之,?也。?而不畏强禦,果也。不以小道害大道,简也。有大罪而大诛之,行也。贵贵,其等尊贤,义也。


第十五章


以其外心与人交,远也。远而庄之,敬也。敬而不懈,严也。严而畏之,尊也。尊而不骄,恭也。恭而博交,礼也。


第十六章


未尝闻君子道,谓之不聪。未尝见贤人,谓之不明。闻君子道而不知其君子道也,谓之不圣。见贤人而不知其有德也,谓之不智。


见而知之,智也。闻而知之,圣也。明明,智也。赫赫,圣也。【诗】曰:「明明在下,赫赫在上」,此之谓也。


第十七章


闻君子道,聪也。闻而知之,圣也。圣人知天道也。知而行之,义也。行之而时,德也。


见贤人,明也。见而知之,智也。知而安之,仁也。安而敬之,礼也。


圣智,礼乐之所由生也,五行之所和也,和则乐,乐则有德,有德则邦家举。文王之见也如此,【诗】曰:「文王在上,于昭于天」,此之谓也。


第十八章


见而知之,智也。知而安之,仁也。安而行之,义也。行而敬之,礼也。


仁义,礼之所由生也,四行之所和也,和则同,同则善。


第十九章


不简,不行。不匿,不辨于道。有大罪而大诛之,简也。有小罪而赦之,匿也。有大罪而弗大诛,不行也。有小罪而弗赦,不辨于道也。


简之为言也,犹练,大而罕者也。匿之为言也,犹匿匿,小而轸者也。简,义之方也。匿,仁之方也。刚,义之方也。柔,仁之方也。【诗】曰:「不强不絿,不刚不柔」,此之谓也。


第二十章


君子集大成。能进之,为君子。弗能进,各止于其里。大而罕者,能有取焉。小而轸者,能有取焉。疋纑纑达于君子道,谓之贤。君子知而举之,谓之尊贤。知而事之,谓之尊贤者也。前,王公之尊贤者也。后,士之尊贤者也。


第二十一章


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役也。心曰唯,莫敢不唯。心曰诺,莫敢不诺。心曰进,莫敢不进。心曰后,莫敢不后。心曰深,莫敢不深。心曰浅,莫敢不浅。和则同,同则善。


第二十二章


目而知之谓之进之。


第二十三章


譬而知之谓之进之。


第二十四章


喻而知之谓之进之。


第二十五章


几而知之,天也。【诗】曰:「上帝临汝,毋贰尔心」,此之谓也。


第二十六章


天施诸其人,天也。其人施诸人,?也。其人施诸人,不得其人不为法。


第二十七章


闻道而悦者,好仁者也。闻道而畏者,好义者也。闻道而恭者,好礼者也。闻道而乐者,好德者也。





校对说明:



此整理本以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为主,郭店楚墓竹简【五行】补善之。参考资料为儒藏精华编二八一册及相关研究论文。后续参考资料皆同


众本评价:


郭店简本为更早时期的本子,但马王堆帛本有经解部分,对简本有所润色发展,梳理出更紧密的文章结构并细细解之,是我认为更成熟的本子。


其中简本引【诗】皆无诗曰二字,帛本加上许多诗曰,或许到帛本时期,学【诗】者已少,熟【诗】者更少,帛本故加诗曰二字,以明此为引诗经而言,恐人之不解。其余润色之处也有许多此类地方,又加上有先秦孔门的经解,因此是更为清晰,适合今天学习的。


提要:


1.第二章「君子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圣,无中心之圣则无中心之悦,无中心之悦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无德」。此句简本无。


2.第十二章「不聪不明,不圣不智。不智不仁,不仁不安,不安不乐,不乐无德」。此段简本放在第九章「不变不悦...」前。


3.第十六章「未尝闻君子道」...至「同则善」。此段简本放在第十三章「颜色容貌温变也」前。


4.第十七章「圣智,礼乐之所由生也」。此句帛本「圣智」作「仁义」。


5.第二十三章「譬而知之谓之进之。喻而进之谓之进之」。此二句简本为「喻而进之谓之进之。譬而知之谓之进之」。


其余择善而从,不一一列出,整理旨在提供一善本可传。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周易-马王堆帛书原卷

马王堆帛书于1973年12月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帛书指的是写在绢帛上的文书。出土的帛书共有28种,计十二万余字,其中包含有《易经》六十四卦和《易传》的...

by:文竹书院_成都

马王堆简帛集成|帛书周易

马王堆汉墓简牍帛书上世纪70年代初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包括《周易经传》、《老子》等50余种文献,内容涉及先秦秦汉的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科技等众多领域,具有...

by:慧能量书院

《道德经》马王堆 帛书版

《道德经》马王堆帛书版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jiào】。...

by:运行自然

道德经 老子 马王堆帛书版

马王堆帛书版本的道德经和今本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今本接不上的时候不妨试试这个版本。虽然语音水平有限,也会争取每日更新,还请多多留言支持。

by:PeterRobin

道德经 老子 马王堆帛书版

现在所见道德经的最早⽂本,是1973年出⼟于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的两种帛书,即帛书甲本与帛本⼄本。就内容看,两种帛书本与原通⾏于世的西汉河上公本,具有⼀些重...

by:九品道

老子道德经帛书甲本(马王堆)

马王堆帛书版道德经甲本朗读,因为主播文化水准有限,难免有字音误读,恳请听众朋友们谅解,原版本为《德道经》,德前道后,本人为读诵习惯,分开录制,听众可以自行调节收...

by:李畅玄

《德道经诠释—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

此原文是常谦和老师亲自根据中国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图片校对而成。天下和诵读。作者年少时学习过通行本《道德经》后发现1973年...

by:天下和工作室

马王堆帛书老子《道德经》诵读(专业版)

读经首先要正本,我们要读的是更贴近原本的老子著《道德经》,而不是经过篡改涂抹的编撰版《道德经》。2000多年以来流传的《道德经》遭到有意篡改与降维,其中精深微妙...

by:秦复观

老子《道德经》马王堆帛书版 《老子五千言》 公版书

《道德经》作为道家思想的基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政治:《道德经》的理念被历代帝王用作治国方略,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思想和实践。2.文学艺术:道家思...

by:天山揽月

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是“亲历中国考古”系列之一。马王堆汉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此墓的发掘是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考古队在这里发现了历经两千...

by:浙江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