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不作“自我牺牲”的家长

2022-07-23 17:43:0116:38 457
声音简介

     朋友们:你有没有自以为是的付出和牺牲?你有没有总是委屈自己迁就对方、内心却希望对方因此感恩或者感动?你有没有常常会说“我还不是为了你好”“你知不知道我为你付出了多少”?

    “自我牺牲”型的家长,他们会在“一切为了孩子”或者“爱他就要付出”的旗号下,放弃一些本该属于自己的事情,放弃自己的爱好,放弃可能很有前途的工作机会,放弃原本喜欢的居住环境去陪读,更可怕的是,放弃自我成长的愿望,而把愿望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自我牺牲”型的家长,会经常通过语言或行为来强调甚至夸大自己的付出,希望籍此把关系主动权控制在自己手里,典型的是“我那么做,还不是想让老师多关照你,你怎么还不领情呢”“我为你熬白了头,你却一点都不体谅”“我为你吃多少苦都愿意,你是咱家唯一的希望”;他们会为了一点小事就上升到道德高度,本来只是孩子不愿吃你做的早餐、或者穿你为他买的鞋,结果变成了不感恩、不孝顺,本来只是一次并不严重的失误,却变成了不努力、不争气;他们还会把自己的不良状况,包括身体的不适、境遇的不顺甚至夫妻关系不和都怪罪到孩子身上,“你这样真是气得我心脏病发作”“你要是个男孩子,奶奶也不会这样对我”“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和你爸爸离婚了”,等等。这些家长把自我牺牲当作美德,宁可牺牲自己最美好的追求也要给对方自认为最好、最合适的东西,同时,他也会用自己的“牺牲”做资本、向孩子提出更高要求,进行“道德绑架”;他们坚信自己的认知就是真理,要求孩子也要遵守自己奉行的道德标准,因此对孩子严厉甚至苛刻。

      这样自我牺牲对孩子产生的影响:首先,家长自我牺牲的做法会引起孩子的内疚感、自我贬低甚至自我否定。其次,家长自我牺牲的做法容易导致孩子强迫性人格。最后,家长自我牺牲的做法容易抑制孩子的自我发展、导致孩子不负责任。

     自我牺牲的定位,伤害的不仅是自己,还有你爱的人,而且孩子越小,影响越深远。那么,怎样避免成为“自我牺牲”的家长呢?

     第一,反观自己的原生家庭,如果你有自我牺牲的家长,要勇于打断这种传承。  

      第二,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养育孩子是你的选择,因此而来的苦与乐都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是你心甘情愿,孩子并不欠你什么。

不论遇到怎样的艰难困苦,不要苛责孩子,不要怪罪孩子,不要给孩子背上道德枷锁。当一个人自信有底气,她的善良是发自内心,就不需要讨好别人,不需要别人认可她的好。我的所有付出,是我的选择,而不是牺牲;是为我好,而不是为你。

       第三,设法把“牺牲”看成“收获”。当你从付出本身体会到喜悦、感受到收获,就不再要求孩子用他的成功回报于你,亲子关系会更坦然和真诚。

       第四,像关注孩子一样关注自身成长。各自为自己负责,却又共同成长。

      避免成为“牺牲”型家长,首先要爱自己,让自己内心强大起来,避免通过自我牺牲寻找存在感,避免通过自我牺牲强调自己在关系中的重要,避免通过自我牺牲索取回报。      

         爱自己,不去扮演受害者和牺牲者。你不需要用破坏自己的形象、委屈自己的需求来证明:你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你要一边爱自己,一边爱家人。

         客观表述你的需求,咽下指责的话不必说。

         给每个人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包括自己。当你也能照顾到自己内心的需求,你就不会那么委屈,你就可以更加包容和平和。没有压力的关系,才是长久和谐的关系。

        我并不是否认付出,不是反对奉献,我反对的是:忽略对方的需求,一味把自认最好的塞给对方,一边奉献,一边觉得自己很委屈、或是很伟大,然后用这种付出“道德绑架”。

         希望每一个父母都能先活好自己,照顾好内心的需求,关注孩子真实的需求,不要把你的需求变一种方式强加给孩子,不要“牺牲”自己喜欢的蛋黄送给并不喜欢蛋黄的对方,不要用“自我牺牲”来绑架孩子;希望我们每一次付出都是真心而无条件的;希望我们能从付出本身获得喜悦和安宁,而不是孩子的感恩或回报;希望所有孩子都不要生活在“亏欠感、负疚感”之下,希望所有孩子都能自由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模样。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草塘

更新的有点慢哟

猜你喜欢
5. Clothing

颜色、服装、动物、身体、家庭、天气、零食、数字、形状、快餐、情绪、宠物等20个生活常见主题,涵盖生活方方面面。全书共包含230+英语认知词句。每个主题均由一个核...

by:北京阳光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