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社会学》德|W.本雅明-著

1.6万

跟随本雅明最初的思路,艺术品的权威性是在原真性的历史积淀过程中获得的。因为在本雅明看来,原真性并不仅仅是存在于艺术品上的原真性,还存在于对艺术品问世之后的历史见证的绵延过程中。对一件艺术品而言,虽然即时即刻或许谈不上是最最重要的因素但一定是在艺术欣赏中很重要的因素。随着机械复制,艺术品本身的存在并没有受到威胁,因此可能我们便认为这并没有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因为没有触及到艺术品在历史中“生存”的根本。但本雅明说,“如此做法无论如何都会使艺术品的即时即刻性变得不重要。”即对艺术品不可复制的“历史性见证”消失了,这便触及到艺术品的权威性所在,因为根据前文提出的思路,艺术品的权威性来自对艺术品的原真性的“历史性见证”,那么“历史性见证”的流失便会使艺术品的权威性下降,本雅明用以指称这个流失的“历史性见证”的词便是“灵韵”(Aura),也是在这里,本雅明正式提出“机械复制时代凋谢的东西就是艺术品的灵韵”。对此,我们要对“灵韵”这个词做一番更深入的考察。


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德国人,思想家,哲学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著作有《拱廊街计划》《单行道》《柏林童年》等,被誉为“欧洲最后一位文人”。


播音:芦笛,字熙霖,号古木居士、草竹道人。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附中、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曾供职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迪卓依思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光魔影业(北京)有限公司。对哲学、经济学、物理学、历史学、绘画、音乐、书法、视觉设计和计算机网络工程、软件开发有浓厚的兴趣。

声音86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