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748
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预言是在一般比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启示。但是寓言却不不同一般的比喻,它是通过简道繁、由深到浅的变化后到高级的形态。寓言的主体就是寓言的形象。主题的寄寓性,是寓言这种文体最基本的特征总是借此喻彼、借浅喻深、借近喻远、借小喻大。而且预言往往从反面进行教育,侧重于讽刺、劝谏。寓言是笑的文学,幽默与讽刺是他鲜明的艺术特色。
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就已经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中收入最多。 汉魏以后,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三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了寓意深刻的效果。因而,在人类的文化长河中,中国古代寓言始终
占有不可取代的位置,是人类进步的乐章中不可缺的音符。
中国古代寓言主要来源于古代人民的口头创作,是用来表达对某人或社会现象的赞扬或嘲讽作品。它短小精悍,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不少人文科学常识,凝聚了丰富的宝贵生活的结晶,其丰富的文学思想,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泉鲜明的寓意,主题成为当代成语的重要来源,极大的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语言。
这本《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编者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加以组织整理,并以轻快活泼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具有启迪意义的古代寓言故事。衷心地希望本书能让孩子通过阅读各种不同的寓言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寓意,从而学习古代哲人的处世之道,积累前人的智慧,开启心灵的新境界。




声音5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