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素善喜

4524
建设美好“素托邦”
这些年来宣传动物保护,提倡素食,许多朋友常常批评我太过偏执。他们认为提倡素食文化,号召大家都来素食,太极端,很不现实。的确,在中国当下暴戾之气弥漫,物质主义高涨,理想主义式微,人们竞相追逐享受、虚荣的氛围中,出于悲悯护生的观念,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追求健康活力的生活,节制自己的贪欲,破除流行的偏见,而选择清净慈悲的素食,似乎注定只能是另类小众的文化现象。超越肉食文化,普遍素食,看起来真是一个不能实现的乌托邦。 然而,我们人类如果真想有一个温馨美好的未来,真想实现康德永久和平的理想,真想社会和谐减少暴力冲突,真想生态平衡灾难不起,真想身体健康长寿乐活,就必须要建设这个普遍素食的乌托邦。沿着素食之路去寻找生命的真谛,在这个时代是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最高的智慧。 把素食说成是寻找生命的必由之路,看似夸大其辞。但实际上,许多人眼中无足轻重的饮食方式,的确是我们这个时代根本问题之所在。肉食文化由来已久,人类长期以来就一直在利用动物来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然而,近代世界人类对于动物的迫害无论是在数量上、范围上、程度上都远远超过了古代。这不仅仅是由于科学技术给人类提供了强大的能力,人类有可能以更大力量去迫害动物,更由于近代以来占主导地位的西方文化在对待自然态度上的深刻变化,使得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笛卡尔是西方近代哲学之父,也是近代科学方法论的系统提倡者,对于近代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他同时也是“动物没有意识”这一臭名昭著命题的首倡者。这一违反常识,也早已被科学证伪的错误观点,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割裂了我们人类与其他动物之间的血肉联系,导致人们把人类之外的其他动物当做任人宰割、蹂躏的物体。在传统社会中,制约人们残酷对待动物的各种情感如怜惜、禁忌,在冷冰冰的“理性”面前不战而降,人们对动物的压榨毫无底线! 这样一种错误的观念和做法,后来受到了许多人的怀疑和挑战,最有名的当属生物学家达尔文和伦理学家边沁。达尔文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指出非人类动物与人类之间并无截然的鸿沟,在情感和心智上具有高度相似性,这就抽掉了在伦理上区别对待人类与非人类动物的科学根据。伦理学家边沁则明确指出:是否成为一个伦理关怀的对象,“问题不在于‘它们能推理吗’,也不是‘它们能说话吗’,而是‘它们会感受到痛苦吗’”。边沁把动物的处境与黑奴的处境进行对比,展望有一天“动物可以取得原本属于它们,但只因为人的残暴之力而遭剥夺的权利”。 然而,无论是达尔文,还是边沁,虽然卓越的理智和深刻的洞见使得他们超越了流行的俗见,但是却和普通人一样,仍然食肉,仍然是非人类动物奴隶制的参与者,仍然参与了对于非人类动物的制度性迫害。更有甚者,《动物解放》的作者辛格教授指出,西方许多出色的哲学家、思想家,在人与动物的关系上,都无法保持其思想逻辑的一致性,往往绞尽脑汁地去扭曲逻辑来为其继续吃肉进行辩护。 原因实际上很简单,就是他们不愿意改变长期以来社会上流行的饮食习惯,放弃建立在血腥和残忍基础上的肉食,而转向与非人类动物和谐共处的素食。为了贪馋,为了饮食方式上的因循守旧,他们只好自欺欺人地给自己寻找借口。舌尖战胜了大脑,这对于那些以追求真理为志业的思想家、哲学家们来说,真是情何以堪! 有一种言行一致,在生活中能克服困难,落实理念,而不是向自己贪馋软弱让步的精神,使得那些文化程度也许不高,讲不出多少漂亮理论的斋公斋婆们,在动物伦理的问题上,瞬间秒杀了众多食肉的思想巨星。素食者们,让自己脱离了天天发生在餐桌背后的杀戮和残忍,轻而易举地实现了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生动地说明了一个淳朴的真理:只有慈悲的心灵才有可能具备真正的智慧。 没有贪馋就没有杀害。古代社会市场经济不够发达,如果你吃了自然死亡的动物,吃了已经被屠宰的动物,并不一定会导致人们再去屠杀动物。在这种情况下,你吃肉的行为并不意味着屠杀,并不意味着残忍,所以小乘佛教容许信众吃与杀害动物没有直接关系的“三净肉”。但是,今天的情况完全不同了。你去饭店里点一份鱼香肉丝,不经意间就启动了一条虐待和屠杀动物的产业链。饭店要去超市购买猪肉,超市要从屠宰场进货,也就是说每一个点鱼香肉丝的人,其实都是间接地在下达杀猪的指令。因为屠宰场不做亏本的买卖,大家都吃素的话,他们也不会去做屠杀的勾当。色的哲学家、思想家,在人与动物的关系上,都无法保持其思想逻辑的一致性,往往绞尽脑汁地去扭曲逻辑来为其继续吃肉进行辩护。 原因实际上很简单,就是他们不愿意改变长期以来社会上流行的饮食习惯,放弃建立在血腥和残忍基础上的肉食,而转向与非人类动物和谐共处的素食。为了贪馋,为了饮食方式上的因循守旧,他们只好自欺欺人地给自己寻找借口。舌尖战胜了大脑,这对于那些以追求真理为志业的思想家、哲学家们来说,真是情何以堪! 有一种言行一致,在生活中能克服困难,落实理念,而不是向自己贪馋软弱让步的精神,使得那些文化程度也许不高,讲不出多少漂亮理论的斋公斋婆们,在动物伦理的问题上,瞬间秒杀了众多食肉的思想巨星。素食者们,让自己脱离了天天发生在餐桌背后的杀戮和残忍,轻而易举地实现了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生动地说明了一个淳朴的真理:只有慈悲的心灵才有可能具备真正的智慧。 没有贪馋就没有杀害。古代社会市场经济不够发达,如果你吃了自然死亡的动物,吃了已经被屠宰的动物,并不一定会导致人们再去屠杀动物。在这种情况下,你吃肉的行为并不意味着屠杀,并不意味着残忍,所以小乘佛教容许信众吃与杀害动物没有直接关系的“三净肉”。但是,今天的情况完全不同了。你去饭店里点一份鱼香肉丝,不经意间就启动了一条虐待和屠杀动物的产业链。饭店要去超市购买猪肉,超市要从屠宰场进货,也就是说每一个点鱼香肉丝的人,其实都是间接地在下达杀猪的指令。因为屠宰场不做亏本的买卖,大家都吃素的话,他们也不会去做屠杀的勾当。这个产业链的上游还有动物养殖、动物运输、繁殖等等,在每一个环节中,人类为了利润榨取最大化发明的种种科技,精心设计的种种操作流程,都让动物远离其天然的生活方式,遭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身心受到严重伤害。而所有这一切,消费者都知之甚少,一方面是因为对作为食材的动物缺乏关心,也是因为被商家那些无耻欺骗的广告所遮蔽。所以,今天对于一个真正关心动物的人来说,大乘佛教所提倡的素食断肉的戒律就成为了一个合理的行为规范了。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大快朵颐之时,往往主动地自我欺骗,不去思考餐桌上肉的来源,不去思考那些被屠杀动物的感受。如果谁不识相,居然敢在餐桌上揭示真相,谈论它,他就会被认为是一个缺乏基本礼貌的人。可见,整个肉食文化是建立在自我欺骗基础上的,是肉食者集体自欺的产物。这种见不得光的肉食文化迟早是要被废除的,就像奴隶制虽然也曾延续多年,长期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符合人性的,但最后还是被人类所抛弃。 肉食文化,不仅给非人类动物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也给人类自身带来了痛苦和灾难。圣雄甘地说过:从对待动物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道德水准。人类在肉食文化中所展现出来的,崇尚暴力,为了一己利益可以无情牺牲弱者的逻辑,正是我们人类社会无休止的战争和暴力犯罪的逻辑。所以愿云禅师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道破了人类无法实现永久和
声音58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