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普蕾演奏: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 Op.104

9253

专辑名称:DVORAK: Cello Concerto&nbsp;in B minor,&nbsp;Op.104 Waldesruhe<br /> 专辑艺人:Jacqueline du Pré<br /> 音乐类型:古典<br /> 唱片公司:EMI &nbsp;<br /> CD编号: TOCE-3099<br /> 专辑介绍:<br /> &nbsp; &nbsp; &nbsp; &nbsp;《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所有大提琴协奏曲中最惹人痴迷的一部,也是万万不可不品的、高浓度的音乐琼浆。大提琴是情感深厚而效果并不如小提琴和钢琴那么丰富的旋律性乐器,历来为它写作而获得巨大成功的乐曲并不多见。<br /> &nbsp; &nbsp; &nbsp; &nbsp;德沃夏克的这一首大提琴协奏曲令无数心灵在音乐中体验了一次“壮游”。它也让很多作曲家艳羡不已,勃拉姆斯在第一次读到这部作品的总谱时,惊叫:“我怎么连大提琴协奏曲可能写成这个样子都不知道?早知道能这样写,我自己也早就写一首了!”<br /> &nbsp; &nbsp; &nbsp; &nbsp;这首乐曲的写作背景与《自新大陆交响曲》相似,也可以结合乡愁和黑人灵歌中的寄托去理解,而其表达更加爽朗朴直。独奏大提琴或昂首以作高歌、或默念胸中情味,内心始终如有烈马在奔腾。我们自可以不受它的写作背景羁绊,只管让这音乐去冲撞自己的心胸。<br /> &nbsp; &nbsp; &nbsp; &nbsp; 作品的三个乐章:&nbsp;<br /> &nbsp; &nbsp; &nbsp; &nbsp; 1、快板,b小调,奏鸣曲式。在低音弦乐伴奏下,由单簧管奏出第一主题,逐渐加上弦乐及其它木管乐器,合奏予以反复。然后圆号表现五音音阶优美的第二主题。呈示部的核心部分为主奏大提琴伴奏带即兴性的第一主题,将其动机作华彩发展,经过颤音之后的跳跃的快速音群。在高音域奏出主题变形后,表现柔美的第二主题。发展部以持续D音上第一主题的变形开始,其动机由各种不同乐器作巧妙发展。主奏大提琴以变形的表现再变形第一主题,长笛与双簧管接替,大提琴发展成华彩,最后变成八度音程的技巧化快速音群,以上行半音阶告终。&nbsp;<br /> &nbsp; &nbsp; &nbsp; &nbsp; 2、不太慢的慢板,三段体,G大调,是一首乡愁之歌。这首大提琴协奏曲完成之后,恰逢妻姐约瑟菲娜死亡。约瑟菲娜曾是德沃夏克爱恋的对象,为她的死,德沃夏克特意在这一乐章的中段加上了约瑟菲娜最喜爱的歌曲《Leave me alone》的旋律,以此旋律作为这个乐章的第二主题。&nbsp;<br /> &nbsp; &nbsp; &nbsp; &nbsp; 3、中庸的快板,b小调,自由的回旋曲式。这个乐章巧妙地运用了黑人灵歌旋律与波西米亚民间舞曲节奏的结合在低音弦乐以持续升F音所刻划出的节奏上,由圆号奏出主要主题动机,然后在其它乐器上予以一一发展大提琴独奏深入展开乐念,发展出咏叹性的旋律。此乐章的第一副主题为稍减慢速度、由断续性乐句组成的优雅主题,而第二副主板题是G大调中板,有民歌的色彩。尾奏从行板,单簧管奏出第一乐章开头动机后,圆号承接,转为庄严的行板;然后增加音量与速度,以生动的快板的合奏推向高潮结束。(网摘)<br /> 专辑曲目:<br /> Dvorak: Cello Concerto in B minor, Op.104<br /> [1] I Allegro&nbsp;<br /> [2] II dagio am non troppo&nbsp;<br /> [3] III Finale: Allegro moderato&nbsp;<br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每当演奏这首作品,我总是十分激动,对它的价值我从不怀疑 ——德沃夏克<br /> 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Op.104<br /> 作品介绍<br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德沃夏克在1892年首次前往美国。在纽约国家音乐学院教书的闲暇时间,德沃夏克写下了几首最受欢迎的作品,其中包括《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然而同大多数人一样,德沃夏克对故乡一直非常眷恋,而这部大提琴协奏曲则反映了他的全部乡情,甚至包括了对亡故的父亲和初恋女友的哀悼。<br /> 这并不是德沃夏克的第一首大提琴协奏曲——他刚开始音乐创作时曾写过一首,但自己认为不成功,并且认为大提琴不适合作为独奏乐器和现代管弦乐队抗衡。后来他的好友、当时“捷克四重奏团”的大提琴手哈努斯·维汉(Hanus Wihan)建议他再创作一首,于是德沃夏克在1894年11月他第二次赴美期间开始创作此曲并完成草稿。后来他回到捷克的家乡后,又将这部作品做了重大修改。了解本作品更改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了解本作品。<br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德沃夏克本来准备请维汉首演此曲。但维汉提出希望象其他协奏曲一样,在终乐章加入一段大提琴的华彩段,但德沃夏克出人意料地表示坚决反对,而且似乎超过了他往常拒绝别人意见的程度,两人意见的分歧最后导致维汉没有参加本作品的首演。<br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为什么维汉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因为维汉不小心闯入了本曲的神圣领域,而这是德沃夏克在创作本曲所精心构建的,也是全曲的感情核心之一。德沃夏克年轻时曾爱上他的一位学生——年仅16岁的演员约瑟菲娜·科涅佐娃(Josephina Kaunitzova),并为她创作了歌唱套曲《柏树》,希望获得她的芳心,但是没有成功。后来德沃夏克娶了她的妹妹。<br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当德沃夏克在美国创作这部大提琴协奏曲时,传来约瑟菲娜病重的消息。在忧郁的情绪下,德沃夏克将约瑟菲娜心爱的歌曲《不要管我》加以变化写入第二乐章,这首歌曲是《柏树》套曲的第一首。约瑟菲娜死于1895年5月27日,在德沃夏克从美国回到捷克几个月后。约瑟菲娜的死促使德沃夏克将终乐章做了巨大的改变,这一点在他总谱手稿中曾提及。为了表达对她的深刻思念,德沃夏克将终乐章一个仅8小节的乐思扩充为60小节,其音乐便基于约瑟菲娜所喜爱的那首歌曲。而维汉试图加入大提琴华彩段的正是这个神圣领域,难怪德沃夏克会坚决拒绝。 &nbsp;<br />

声音2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