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威尔 - 夜之幽灵》演奏:美艺三重奏

3796

与莫扎特、贝多芬和拉赫玛尼诺夫不同的是,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丰富历史钢琴文献的方式并非是自己先成为一名杰出的演奏者。虽然他自己的钢琴技巧远称不上出类拔萃,但《夜之幽灵》在1908年完成之后,据说就迅速登上了最严苛技术标准与最具革新精神的键盘作品之巅峰,无论是在法国印象(或新古典)主义乐派,还是近现代钢琴演奏史上它均不可小觑。这部作品不仅反映出作曲家精妙绝伦的灵感运用与作曲技艺,也折射出了他对象征主义诗歌的浓厚兴趣。作品名《夜之幽灵》来源于意大利旅法诗人阿洛伊修斯.贝朗特(Aloysius Bertrand,1807-1841)的同名诗集。该书在1830年左右写成,但在1842年作者去世后方告出版。书中不仅包含了很多与鬼神相关的诗篇,也配上了诸如梦魇、恋人、死神之类的插图。在序言部分作者这么写道:“夜之幽灵是撒旦的假名,是它给予了我那些鬼斧神工的诗篇。”而对于拉威尔而言,《夜之幽灵》在谱曲过程中同样“魔鬼般的艰难”,某种意义上说,对后来演奏者的要求也不啻于要有一套“魔鬼技巧”。这是拉威尔自始至终就打定的主意,因为他写作该曲一个更单纯的目的就是在技巧上要超越作曲家巴拉基列夫的《伊斯拉美》以及李斯特的《梅菲斯特圆舞曲》。所以,综合来看,《夜之幽灵》是一部兼具奇妙诗意与超人技艺的结合产物,以至于后人往往认为它是钢琴文献中最奇诡而不可言说的一个成员。拉威尔从贝朗特书中所选出的三个篇章分别名为:《水妖》、《绞刑架》、《幻影》,并且在乐谱中附印了完整的诗句。三首各献给一位与他交游甚密的圈中人士,而另一位拉威尔的发小里卡多.维涅斯(Ricardo Viñes)则在1909年1月9日的巴黎艾拉尔音乐厅担当了《夜之幽灵》的首演。值得一提的是,他正是最初让拉威尔对贝朗特诗集产生兴趣的人。


后面的介绍无法上传,说有什么“声音简介包含敏感词”,丑陋与无知!

声音3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