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大全集》第3章大处着眼的智囊(1)

各位学友,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
第 3 章 大处着眼的智囊(1)
宋太祖曾因为某件事迁怒于周翰,要对他施以廷杖。周翰对宋太祖说:「下臣因为才气而享誉天下,遭受杖刑,实在大不雅观。」太祖就宽宥了他。从古至今凡是圣明的皇帝、有名的丞相,决没有由着自己的性子坚持错误不改的。
【智囊】
主观世界的改造可以有两种渠道,一是靠自身,二是借用外力。徐存斋主动的认错,不耻纠错,恰是一种雅量的表现。对于个人来说,认识是有局限的,即使是最有天才的人也是如此。所以要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不能自我满足,应该要不断学习,继承前人的智慧,接受今人的成果,才能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
人人都能建功立业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刚刚推行变法,各州县一片骚动。邵雍当时正闲居家中,而他的弟子门生还在朝中为官,都想弹劾王安石后弃官回家。他们便把这一想法用书信告诉了邵雍。邵雍回信答道:「现在正是贤人志士为国尽力的时候,新法固然严酷,但你们在执行中如果能放宽一分,那么老百姓就能获得一分利益啊!弹劾一下就辞官走了,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朱熹的学生李燔常说,人并非等到做官任职才能建功立业,只要力所能及,有所行动,随时随地都可以建功立业。莲池大师沈祩宏奉劝人们多做善事,有的人以没有能力推脱。大师指着旁边的凳子说:「假如这个凳子歪倒在路上,妨碍人们走路,我把它放好,就是做了一件善事。」照这种境界看来,那些觉得身处困境,只有弹劾王安石后弃官归隐才是唯一出路的人,岂不是入宝山而空回,未得真谛。
鲜于侁担任利州路转运副使时,下面的百姓不愿要青苗钱,王安石就派人来质问,鲜于侁说:「青苗法规定,愿要青苗钱的就发给他,现在百姓自己不愿意要,难道能强迫他要吗?」苏东坡赞赏鲜于侁上不违反朝廷的法令、不妨碍新法的推行,中不对亲朋有私心,下不伤害百姓。所以做官的人应该以此为榜样。
【智囊】
许多人崇拜英雄,渴望成为超人,想具有远见卓识,却不愿意付出艰辛的努力、扎扎实实的学习和探索。英雄可能依赖几分机遇和激情,超人也可能有点天分,远见卓识只能靠您的努力。
但是,机遇不是经常可以遇到和把握的,天分更是难求。扎实的努力却是谁都可以做到,而必然有所收获的。所以,与其充满幻想,不如扎实的学习、探索。
在现实生活中,一份耕耘,未必就有一份收获。不懈的努力,必有所成。所以,不必为一时的挫折而悲,也不要为一时的成功所迷。要有远见卓识、学无止境。
宓子不容伤害世风
战国时期,孔子的学生宓子作单父县长,齐国人攻打鲁国,单父是必经之地,单父的一些老百姓向宓子请求说:「地里的麦子已经熟了,请您任凭人们出去收割吧!不要管是不是他种的。让单父的百姓增加些粮食,总比留在地里,让敌人获得资助强些。」他们请求了三次,宓子都不同意。
不多久,齐国的侵略者来了,抢走了麦子。季孙氏发怒了,派人去斥责宓子。宓子皱着眉头说;「今年没有收到麦子,明年可以再种。如果让不耕种的人趁机获得粮食,就会使他们越发希望有敌人入侵。单父一年的小麦能否收到,并不影响鲁国的强弱。如果让百姓存有侥幸不劳而获的心理,世风坏了,对鲁国所造成的损害,将是几代人也恢复不了的。」季孙氏听后,非常惭愧地说:「地若有孔,我也要钻下去,我学识浅薄,再也无脸去见宓子了。」
【智囊】
从表面上看,宓子反对让百姓割麦是资助了敌人,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是高瞻远瞩的表现。同样,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应该就具有战略的眼光,不要过于计较一时的得失,因小失大。
对于国家来说,不劳而获是富国强兵的大敌,对做人而言,同样是建功立业的大敌。只有勤劳才能采集到真正的「金子」,用你的劳动去获得你想要的,比幻想你想得到的更重要。那种认为怠惰是种幸福,勤劳是一种惩罚的想法是一种严重的错误,而且是有害的错误。对于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人,更应该醒悟,人生幸福的必要条件是勤劳,人是不能不劳动的。
幸福不可置疑的条件是劳动,第一必须是由自己来进行的自由的劳动,第二必须是能增进我们的食欲和给予我们深沉睡眠的肉体劳动。劳动是人所欲求的,当它被剥夺的时候,人便会引起苦恼。但劳动并不是道德,若把劳动当做功绩或道德,就和把吃东西当做功绩或道德一样奇怪。事实上,劳动本身便足以给我们带来愉快和满足。
屠枰石不长告人小过之风
屠枰石先生曾任浙中督学,执法很严。他在两湖巡察期间,曾有一群捕风捉影的小人乘机搜集秀才们的过失。有一个秀才夜宿娼妓之家,天明时分被保甲双双逮擒,并送至官署门口,无人敢前去松绑。署门一开,保甲就把秀才带进公堂,保甲大声陈述秀才所做之事,屠枰石假装没有听见,照旧处理公文。保甲跪行至屠枰石面前,离被绑着的两人就很远了,屠枰石向门役使了个眼色,放开双臂示意,对他说:「放秀才去」。门役明白屠枰石的示意,便暗自放了秀才,保甲根本没有觉察到。等到秀才出去了,屠枰石抬头问保甲:「秀才在哪里呢?」保甲回头一看不见秀才,顿时目瞪口呆。屠枰石责令打了保甲三十大板,并使其带上枷锁,把那娼妓遂逐出门外。保甲恐惶地向别人说:「刚才我抓的是不是鬼啊?」秀才们都对他唾而弃之,却非常感激屠先生保全了一名贪恋酒色的士子。从此后刁懒之风才顿时平息,那个秀才改过自新,由原来的贡生提升为教官。唐朝李西平带走成都一妓女,被节度使张延赏追还,二人随即结成仇敌。宋朝赵任清城县令时,也把一歌妓携带回家。胡铨被贬之海外,北归时还对黎乡美女存有恋情。
人们往往容易沉溺于女色,连贤者也在所难免,用这一条来裁判文人、学士,他们中能完美无缺的就太少。韩亿性情方正持重,宋仁宗时,官做到尚书左丞。每次走在路上,碰到有人来告发官吏鸡毛蒜皮的小过错,马上就很不高兴。他说:「天下太平,圣明的君主希望昆虫草木都各得其所。如今作官的人,官当得大的,则想到升为公卿;当得小的,也想升到侍从、职司、郡守,何必因为一点小小的瑕疵、过错,就将这些人禁锢住呢?」屠枰石公也是深通其道的。
【智囊】
在现实社会中,一些新闻媒体习惯于不做调查就捕风捉影,夸大其辞。同样,一些长嘴舌、无聊的人喜欢抓住别人的一点瑕疵、过错,随意捏造和夸大事实,添油加醋,煽风点火,颠倒黑白,无事生非。直到双方矛盾激化,冲突加深,恨不得置人于死地,才肯罢休。他们不认为自己有多无聊,相反,却总是责怪别人小肚鸡肠,这难道不是很可笑的事情吗?试问,这样做对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
同样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一味地强调细枝末节,以偏盖全,不会抓住要害问题去做工作,没有重点,头绪杂乱,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做起才是正确的。因此无论是用人还是做事,都应该注重主流,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妨碍了事业的发展。须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用的是一个人的才能,不是他的过失,不能总把眼光盯在那些过失上。
今天就读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欢迎大家在评论中分享所思所想
声音0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