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商周时期的那些事儿

47
聊聊商周时期的那些事儿
电影《封神》在2023年暑期档创下14亿票房佳绩!一经放映好评如潮,随之关于商周时期的历史也引起众多网友的兴趣。很多历史学家对商周情有独钟,将其评价为中国最令人沉醉的历史。
讲述历史,以史为鉴让我们更好地前行,下面我们来聊聊“商元圣”“烹饪之祖”伊尹的故事:
在有史料记载的中华历史中,伊尹是首位贤相。
相传,伊尹生于伊水边,他出身卑微,是个奴隶,不过他聪明好学,还烧得一手好菜。长大后,他在有莘国王宫里做了一名厨子。伊尹由于自身的不断努力,读过很多书,学识广博,兼做了宫廷教师,很多贵族都让他代为管教自己的子孙。他一心想求见商汤王,却苦于没有门路。而商汤王听说了伊尹的大名,便派人“三聘伊尹”,然而却遭到有莘国国王的拒绝。于是商汤王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条计策。他派人带重礼去有莘国求亲,请求国王把女儿嫁给自己为妃,有莘国国王知道成汤是个贤明的君主,便欣然同意了。
就这样,伊尹终于以陪嫁奴隶的身份来到商朝。到了商朝后,伊尹做为一名厨子,由于他在烹调技术上独树一帜,被后人奉为烹饪之圣。
伊尹烹饪的饭菜美味可口,有时他又故意把菜做得过咸或过淡,有一天商汤王果然被味淡还炒糊了的菜激怒了,叫来伊尹说明白,伊尹就利用这个机会,用做菜打比方,他说,“做菜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只要佐料放得恰到好处,不咸也不淡,火侯也掌握得合适,菜才能好吃又有滋味。治理国家也和做菜是一个道理,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拖沓懒散,只有张驰有致,才能把事情办好。”伊尹以做菜比喻治理国家的言论得到了商汤王的赏识。伊尹分析天下大势和为政之道,劝汤承担灭夏大任。商汤王惊叹伊尹的经天纬地之才,于是解除了伊尹的奴隶身份,并任命他为商朝的右相,让他处理国事。就这样,伊尹由一个厨子一跃成为商朝的丞相。在他的辅佐下,商朝的国力也逐渐强大。
伊尹看到夏桀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荒淫奢侈不理政事,还大兴土木,使田地荒芜,民不聊生,便向商汤王献计说:“夏朝自禹帝建国以来,已历经400多年,夏王是天下尊崇的共主。虽然夏桀暴虐无道,但在诸侯中仍有威信。我们不能急于出师征讨,一定要等待时机。”
商汤王接受了伊尹的主张,努力做好战前准备,他鼓励商朝百姓安心农耕,饲养牲畜,同时团结与商朝友好的诸侯,使得一些诸侯陆续反叛夏朝,归顺商朝。
在伊尹的辅佐下,商朝终于灭掉摇摇欲坠的夏朝,伊尹也成了开国功臣之一,是商朝举足轻重的元老。
商汤王临死前将国事托付给伊尹。可惜,由于汤的三个儿子太丁、外丙、仲壬先后病死,王位便落在了长孙太甲头上。
太甲从小无忧无虑,年纪又小,因此,继位后他每天就知道饮酒作乐,不理朝政。
伊尹屡次劝诫无果,便与其他大臣商议,决定把太甲软禁起来,流放到桐宫,让他闭门思过,自己代为执政。
3年后,太甲幡然醒悟,一改往日的作风,不仅严于律己,还关心百姓。
伊尹听说后,立即率人前往桐宫,将太甲迎回国都重新继位,并把大权交还给他。
沃丁八年,伊尹去世,享年100岁。商王沃丁以天子之礼,将他安葬在商汤的陵寝旁,以表彰他对商朝做出的伟大贡献。历代的商王都以盛大的祭祀仪式来祭奠他。
伊尹协助商汤灭夏后,又辅佐了商汤之后的四位君王,使商朝在建朝之初奠定了数百年的基业。
伊尹先后辅佐了商朝的五代君王,称得上是位高权重,然而,他始终遵守为臣之道,并未因功而跋扈,所以,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上,伊尹成为千古臣子的典范,也是历代尊崇的圣德之人。
伊尹,后世臣子的楷模,他的学识广播台,他的才能,他的智慧与忠诚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声音1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