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35年-西贝穿越周期持续发展之道

241
一、西贝印象过去对西贝没有太多的认识,见过西贝的品牌,在购物中心闲逛时吃过一两次,也忘记了当时的场景,本节贾国龙先生的课程,让我对西贝的组织、文化和创新精神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有很大的启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以下几点:1、真实!截止目前,我经历过两家零售企业,都是从初创到现在较大规模,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感受最好、印象最深刻的,都是快速发展期,虽然很乱,但所有人奔着生意和业绩去,交流畅通,氛围友好,面对现实!而做到一定规模以后,随着外部竞争加剧,企业发展停滞,然后内部标准化、规范化切入,考核趋于传统化,整体文化氛围开始变的务虚,似乎总在分析、掩饰,高层似乎不愿意面对现实。工作过程中,能深刻的体会到,就像乐购特里.莱西在《赢的真相》中讲的:面对真相多么重要!2、工作强度不是靠时间,而是担事情、真的去解决难题。对零售业来说,工作时间长基本是行业惯例,但在实际工作中,也会发现,其实从上到下,大家效率都很低,层级文化严重的情况下,工作都在耗时间,并没有真正做一些核心思考,链条长,有时确实也很麻烦。就像贾先生讲的,供应链是门店销售拉出来的,不是设计出来的,价值链也是一样的逻辑。3、组织是人的集合,更是人心的集合。诸如容忍失败、妥善的安置老人、合理的人才产出机制、求真的交流文化等,这些均来自于组织力,也来自于企业家的认知和示范,所有的企业家都有尖锐的一面,但可能承载企业发展的,有时是柔软的另外一面。而所有的一切,其实都归集到“企业家+组织文化”这个核心归因上,当然人和人的集合还有自己的底层,我们从认知的角度说,在道法术的角度,还是需要法和术的思考。西贝,又为我补充了一些深刻要素。二、社区生鲜的第二曲线当前,我所在的,是一家社区生鲜连锁企业。从18年开始,随着生鲜电商的崛起,经历了三年疫情,迅速成为一个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当下仍然处在市场大量冗余的阶段。对行业的很多公司来说,生存已经是第一要务,能发展,更需要市场契机。所以,就寻找第二曲线和创新增长点这两个话题,社区生鲜行业无疑离不开外部竞争性和内部资源禀赋。(1)从外部竞争角度讲,生鲜由于还是个民生性、传统性、人口密集性和分散性的市场,结合整体农业尚未完全完成工业化这一核心的供应链特性,所以社区生鲜很容易大量、反复涌入竞争对手,行业近几年也是创新不断,前置仓、极速达、社区团、源头播等等,但除了水果类单品,主体如鱼、肉、菜更多还是个线下生意,而这一分散性特征,从另一个角度,也还是意味着机会!从创新点角度说,生鲜领域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而核心,又回到了企业的内部性上。(2)从内部性上,核心是企业的资源禀赋。如同西贝不断创新、不断试错一样,生鲜经营更是一个科技、人与链路需要高度融合的行业。而且可能每个单品都不一样,我们从开始经营生鲜,怎么保鲜、怎么控损、怎么卖货一开始都经历了很多摸索,而且会卖菜不一定意味会卖水果、会卖肉、会卖鱼、会卖干货,每一行都有自己的生意门道,寻找第二曲线,有时是长出来的,甚至是在有了底线能力之后,自然而然生发出来的!这在创业初期,先要考虑把眼前的业务做好,盈利能力变强,后来有了能力,才有胆量说去开专业的肉铺、水果店、小鲜集合店、快消硬折扣店....刘润老师有个观点,方法论=底层逻辑+环境因子;而我认为,寻找第二曲线和创新增长点的关键是:企业的核心能力+环境有利要素!三、创新的要点是文化土壤就像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儒、道、墨、法、阴阳家思想百家争鸣,而中国近百年鸦片战争后遭遇社会大变革,今天我们还在这个变革的通道之中,不是说其他朝代没有思想集大成者,而土壤提供了素材!企业经营的创新也是一样,一是行业发展初期,市场空间巨大;二是新技术革命,如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周期;三是瓶颈期,困难期。这一切,是由行业土壤和企业内部土壤共同构架的!但今天我们聊经营创新,企业文化氛围很重要!我想,首先我们要把创新做定义和分级,有人说有改良和改革之分,对零售行业来说,创新,我们更多从效率和效益的角度来定义,并且应当是有数倍效率变化的角度来谈的。所以,从零售角度来说,全员是都有创新可能的,因为不同层级的员工都有不同的学历、文化和思考。我们有刚实习的大学生,通过编程工具,解决了企业内部常规统计的问题;也有老板们扎根基层,研究新的业态模式的案例;也还有基层大姐,解决控损的问题、葡萄蚊虫的问题等。所以创新的要求,是要建立一种员工愿意为企业付出的文化机制!早期,我们通过合伙制、师徒制、教练制等文化措施,激发了员工的激情,所以,对社区生鲜零售这个行业来说,创新应该不是委不委托的问题,而是在大于小的层面上,能够让能不效率能量极大程度释放出来的问题。老板们解决模式创新的问题,这无法替代、无法委托,中层,解决运营技术创新的问题,核心在于其是否愿意!四、穿越周期是价值主张+体系力的综合效用用贝索斯变与不变的话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