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解析:六祖大师缘起外记丨中国佛教禅宗重要经典丨不焦虑的活法,不抑郁的活法!

8777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27.00 喜点

《六祖坛经》,又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禅宗六祖慧能讲述,弟子法海集录。记载慧能一生得法传宗事迹和启导门徒的言教语录,文字通俗,内容丰富,不仅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经典,也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中国佛教著作被尊称为“经”的,惟此一部。


如此重要的禅宗典籍,在近一千三百年的流传过程中,虽然屡经修订、补充,有多达数十种体例互异、详略不一的版本传世,却一直没有一部便易通俗的注本。直到上世纪民国初年,才有丁福保《六祖坛经笺注》出现。


丁福保(1874-1952),字仲怙,号畴隐居士,一号济阳破衲。江苏常州人,生于无锡。早年就读于江阴南菁学院,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考取秀才。后三年,东吴大学肄业,入上海江南制造局学习化学,入东文学堂学日文,又师从赵元益学医,从华蘅芳学数学。学成,任京师大学堂及译学馆教习。1909年赴日考察医学,归国后在上海行医,并创办医学书局。


丁氏是近代著名的藏书家、收藏家、出版家,据说藏书达十五万卷之多。广泛涉猎之余,尤喜刻书。经他手编辑刊印的《历代医学书目提要》、《算学书目提要》、《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历代诗话》正续编、《说文解字诂林》、《古钱大辞典》等书,涉及医学、数学、文学、文字学、目录学、文物收藏等广泛领域,无不嘉惠后学,至今仍为各科学术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参考书。而在佛学领域,则以《佛学大辞典》的编纂和一系列佛教典籍的笺注最为后人瞩目。


丁福保最早接触佛学,是在京师大学堂求学时期。后来他结识佛学大德杨仁山居士,对佛教大意有进一步了解。而他倾心信佛,则是在年过四十,经历一场人生大变故之后。1914年,他的母亲病逝,随后他自己也得了一场大病,几乎断送性命,由此彻悟人生无常,“悉弃向所为学,一心向佛”。他自筹资金,刻印佛经流通,并选择一部分卷帙较少的经典,加以浅近的笺注,以裨助初学者入门。1920年,他将陆续完成的十余种佛经笺注汇刻为《佛学丛书》,分册出版。《六祖坛经笺注》即为其中流布最广的一部。


丁福保《六祖坛经笺注》,以元代僧人宗宝改编、自明代以来广为通行的“宗宝本”为底本。所谓笺注,本是汉代以来学者解释儒家经典的传统方式。用现在的话说,笺,就是概括段落大意;注,则包括解释典故、人物、术语以及字词音义等内容。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一方面说明丁福保把《六祖坛经》视作与儒家经典如“四书五经”等同等的地位,他认为,对于这样重要的典籍,每个读者都应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注者不宜妄加引申,用自己的观点误导读者;另一方面,他笺注佛经的初衷,是让初次接触佛经的人能较易入门,从而达到广布佛法的目的,所以力求繁简得中,“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既不敢空谈晃漾,游衍而无归;又不敢显分宗派,出奴而入主”(见《佛学丛书自序》)。

从今天看来,《六祖坛经笺注》尽管难免有割裂文义、饾饤琐碎的弊病,依然不失为一种便利初学、浅近易懂的读本。

为了方便当代读者的阅读,这次整理出版,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将原书繁体竖排、双行夹注的形式改为简体横排,将注文移到每段原文之后;二是依现代标点规范,重新标点全文,原书涉及的引文和书名,也酌情加上引号和书名号;三是参考其他通行本,改正了部分明显的脱误文字。丁氏原作引用文献时,出于保留原貌的考虑,部分用字没有强求统一,如慧能与惠能、达摩与达磨、嗔与瞋、按与案等,都有并存复见的情况;其中难字注音,多采用读如、反切等传统标注形式,此次也一仍其旧。原著书首有释迦及禅宗列代祖师像三十三幅,也一并保留。整理者学识所限,不当之处难免,敬请方家指正。

声音133评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