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中学医记》我的大学中医故事 曾培杰

1836
小说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读小说可以学知识,特别是读中医教育方面的小说,更能够学到健康方面的知识。
有个朋友问,人生究竟有哪些事是最需要努力做的呢?我们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而且思考了很久,最后发现,人生有三件事是必须做的。第一件是家庭, 第二件是健康,第三件是事业。这三门功课必须修,而且要修好,人生才圆满。 如果事业有成,家庭和谐,但健康却不及格,最后也难以真正步入人生的辉煌。
很多朋友问我们,有没有快速获得健康的方式?我们跟他们说,这正是我们一直研究的,而且我们试图通过中医教育普及来传播健康的理念。因为当一个人有了正确的健康理念后,他才会有健康的身体。
身体的状态只是理念的投影,念正身正,念邪身斜。
先有思想上的矛盾障碍,才有现实中的困难重重,气血阻滞,湿油留聚。 先有精神上的肆意挥霍,才有现实中的熬夜上网,气血亏虚,体弱乏力。 先有心理上的不安焦虑,才有现实中的动荡障碍,气血紊乱,经络不通。 先有性格上的傲慢偏见,才有现实中的是非冲突,气血暗耗,情志抑郁。 先有心态上的懦弱恐惧,才有现实中的消极妥协,气血羸弱,悲观绝望。 先有观念上的偏差错误,才有现实中的疾病缠身,气血不调,久治不效。
只有明白了心态思想观念才是决定身体好坏与否的关键,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对治疾病,保健身心,养生延年。
而大众的健康理念知识便源自于教育。中医的传统教育,就是民间的师带徒传承制教育,现代教育就是大学学院制教育。两种方式相互并存,各有所长。
《小郎中学医记--我的大学中医故事》这部书中的主角具有中医民间师承制教育的背景,再进入大学接受现代学院制教育,最终学成中医。这也算是对中医大学教育的一种思考和补充。
在本书创作过程中,融入了我们当时大学生活的一些场景,还有这几年拜师学艺的点滴体会,用的还是通俗易懂的中医普及笔法。
大家沉下心性来品读,会发现大学之所以博大,不是因为有高大的建筑物,而是校园里藏龙卧虎,校园里既有中医大学问家,也有中医临床家。
大学培养的不仅是专业技能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真正具有大器量、大学问、大涵养的社会栋梁之才。现在中医界也亟需这些人才的加入,亟需这些知识的普及。
我们中医普及学堂希望能够以一己微薄之力,助中医普及教育这艘大船鼓帆远航。
希望在这基础上,诞生更多中医的大才!
中医普及学堂
2022年冬
声音45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