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十五岁为什么称及笄之年?

2023-02-04 23:47

2023-02-05 02:46

因为古代女子结婚的年龄是十五岁,而及笄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所以女子十五岁称为及笄之年,意思是指女子满了15岁。

及笄这个词来自于西汉戴圣的《礼记·内则》,原文:

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聘则为妻,奔则为妾。凡女拜尚右手。

白话译文:

到了十五岁,举行笋礼,表示已进入成年。到了二十岁,可以出嫁;如有特殊原因,可推迟到二十三岁才嫁。如果是明媒正娶,六礼齐备,那就是与丈夫平等的正妻;如果是无媒自通,六礼不备,那就是贱妾。凡是女子行拜礼,右手在上,左手在下。

其他代指的年龄称谓,例如: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初度:周岁;出自于屈原《离骚》。后称生日为初度。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舞象:男十五岁到二十岁;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

黄发:指长寿老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鲐背之年:指九十岁;语出《诗经》。

期颐:指一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