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是什么意思

2023-02-11 17:40

2023-02-11 22:28
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可以理解为: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因为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是中午,艳阳高照,而阳气尽则是说深夜子时。阴气尽,反之!

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

文词解释:
人是自然的产物,就该和自然一样,养生要顺四时,不要违背自然规律 ,古人看重“三寒两倒七分饱”的生活理念,而所谓“两倒”,就是指要睡好“子午觉”,子时指晚11 点至凌晨1点,午时指中午11点至下午1点,睡子午觉的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与“合阳”的时候,睡好子午觉,有利于人体养阴、养阳;南怀瑾是誉满海内外的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每天只睡两个时辰(四个小时),他睡眠甚少,但却精神强健,奥妙之一就是坚持“子午觉”;
更多回答
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是中医典籍《灵柩·大惑论》中解释睡眠机理的两句话。在《灵柩·口问》篇中也指出:“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所谓阳气尽、阴气盛,是指人体在劳动和活动的过程中,耗散了阳气,出现了疲劳,逐渐使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就将进入睡眠阶段。所谓阴气尽、阳气盛,是指经过充足的睡眠,疲劳已经消除,大脑由抑制状态转入兴奋状态,人便渐渐从睡梦中醒来,再开始新的一天的活动。
  古人用朴素的阴阳学说,对人们睡眠的机理解释的惟妙惟肖。我们恰巧可以利用阴阳相互消长、转化的理论指导养生保健。白天尽可能使其阳气盛,多劳动,待机体感到有一定疲劳感以后,以利于夜间阴气盛的时候,大脑有充分的抑制,使人们的睡眠质量提高,为了翌日精力的充沛养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