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上的静止怎样解释?

2023-03-12 18:07

2023-03-12 22:37

静止,指特定实体(蕴含能量,则为实体)的空间位置未发生任何改变。

运动,指实体为维持自身的稳定,而主动作出空间位置的改变。

对任意实体而言,运动是连续的——所以,宇宙中的任何实体,在消亡前,始终处于运动状态(即在任意不为0的时间段内,并非处于静止状态)。

显然,绝对静止的实体,在宇宙中并不存在;宇宙中存在的,唯有相对静止(指特定实体以除宙心外的存在为参照物,其空间位置或相互间的空间距离,未发生任何改变)的实体。

须知宇宙中任何实体,以宙心为参照物的空间位置,无时无刻不随衍化的进行而发生变化;而以非宙心为参照物的空间位置,则可能不变。

 此外,必须强调的是,对道能而言,运动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运动并非由于不均衡受能,而令特定实体被动作出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是其在不均衡受能时,为更好地维持自身的稳定,而主动作出的保护性改变。

据此可知,运动的自主权,由特定实体、而非外来能量所掌控。

知晓运动是主动发生、而非被动出现的,便可化解诸多疑惑,譬如:为何宇宙会膨胀?为何同是接纳能量,而会出现“同电相斥,异电相吸”现象?

更多回答
运动和静止是对立的统一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固有属性。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运动与物质不可分离的原理必然导出运动守恒的原理。
相对静止
  并不是单纯消极保守的因素,而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①正因为事物有相对静止的一面,才可能成为具有确定性质和确定形态 运动与静止的事物,才可能存在和发展,并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现代科学表明,即使是寿命极短的微观粒子,在其存在的瞬间也有相对静止的一面,也有可以观测和描述的确定性质。
  ②正因为事物有相对静止的一面,事物的运动才成为可以衡量和计算的东西。例如要计算物体的位移,就必须选择一定的参考系作为静止的框架;这种选择之所以可能,是因为相对的静止是客观存在的。
  ③正因为事物有相对静止的一面,才可能在事物的内部生长出新的因素,为事物向高级形态发展准备条件。例如各种社会形态都有相对稳定即相对静止的一面,因而生产力才能在内部发展起来,最后促使一种社会形态向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转变。
运动和静止是对立的统一
  没有绝对的运动就无所谓相对的静止。 另一方面, 没有相对的静止就不可能确定究竟什么东西在运动以及它以什么形式运动,因此也不可能有绝对的运动。这种关系也表现在运动的非间断性和间断性的对立统一上。即使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也是非间断性和间断性的对立统一。运动着的物体所经过的路程是非间断的,这在数学上表现为连续曲线上没有“相邻”的两点,任意两点之间都存在着无数多的点,然而路程上的每一个点又是间断的,即是某一个点而不是另一个点。复杂的运动也是这样,运动在任何时刻都不会停息,这是它的非间断性;然而永不停息的运动又只能存在于具体的各个特殊的运动形式之中,这又是它的间断性。运动的非间断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运动的间断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只有非间断性而无间断性,或者只有间断性而无非间断性,都不可能有现实的运动。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