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的故事⑥——扬州籍名人朱自清

2023-11-12 02:47

2023-11-12 06:31
对于朱自清先生,我们都很熟悉,记得学生时代背诵的《荷塘月色》选段,记得《背影》下父亲的不易。这是每一个读书人都记忆犹新的片段,因为那是我们的青葱岁月。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

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朱先生在《我是扬州人》里说:‘’只有扬州可以算是我的故乡了。何况我的家又是‘生于斯,死于斯,歌哭于斯’呢?所以扬州好也罢,歹也罢,我总算是扬州人的。”他还在《说扬州》中说:他随父母搬迁至此,“自己从七岁到扬州,一住十三年”。他在扬州读小学、中学;在扬州与武钟谦完婚;大学毕业后还回到母校扬州中学(前江苏省立第八中学)短期执教,与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古城及其名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文化学的角度,梳理并研究朱自清与扬州名城文化的精神联系,无疑对扬州名城文化的弘扬和朱自清研究的深入,都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顺着阡陌的安乐巷走进去,片刻便远离了文昌路的喧嚣,一片安静。朱先生的故居就坐落于此,扬州市广陵区安乐巷27号。

话说在扬州这么长时间,还真没有特地来此参观和感受大师的气息,只是一直知道坐落于此。很不幸的是,周一闭馆。所以怎能进入到庭院里面近距离参观。

站立在先生故居的门前,脑海中不禁就回忆起了上学时背诵的《荷塘月色》以及《背影》。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每每背到此处,老马的心也是酸酸的,想起每次离家和父母分离时的情景,我只有努力将分离时他们的背影记清楚,留在脑海里到永远。

最后,用领导人给朱自清素描上的题诗结束,谨以此文来怀念伟大的文学大师,扬州籍名人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