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心的孩子越来越多,怎样进行挫折教育?

2023-11-26 22:06

2023-11-26 23:20
给孩子创造困难,让孩子去接受那些困难,挑战那些困难,从而改变他们的心性。
更多回答

挫折教育,在我看来,是个伪命题,因为孩子的生活从来不缺少挫折:出生后离开妈妈温暖的子宫,面对外部冰冷、陌生的环境;自己要 学会独立吃饭、穿衣;长大后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要面对各种比较,身高、体重、表现、成绩......


孩子的玻璃心,和自己的自尊水平、自我接纳度、父母接纳度有关。改变孩子的玻璃心,要从孩子的自尊入手。不是简单的说一句:“没关系,再试一次!”“妈妈相信你”之类的话就可以解决的。

注意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孩子的不合理认知:做错了,做不好,就是不好的,不对的,我不应该这样的。


改变孩子的玻璃心,从父母对于孩子的接纳度开始,父母对于孩子的接纳度高,孩子也会接纳自己。接纳,是容纳、允许,所有的好或坏。接纳水平高,孩子的自尊必然也高,也就不会出现玻璃心的现象了。


举个例子:如果孩子特别擅长做某事,那么他对于这件事的自信程度就会很高,还会出现玻璃心吗?

如果孩子不认为,做错,做不好,做不成是不好的事情,他还会玻璃心吗?


结语:我从来不认为有必要进行挫折教育,从父母对于孩子的接纳度入手,提高孩子的自我接纳度,从而提高自尊水平,改变孩子的玻璃心。

说得通俗一点,进行挫折教育时,就是要十分珍惜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和错误,并以此为目标,进行针对性教学;当学生觉得没有问题时,能够恰当地设置障碍,创设问题情境,引诱学生“跳进去”,然后引导学生经过深化学习研究“跳出来”,知识能力和水平升华到更高层次。这实际上就是情境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的具体运用。

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会让孩子抗压能力特别低。适当的让孩子受到挫折,反而是良好的表现。会让孩子在面对事情的时候有他自己的处理方式。不能有一点小事就承受不了找家长。
严格教育孩子,这样孩子就会变得坚强一点,内心就不会那么脆弱。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