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孩子还总是啃指甲、咬衣角?试试这几个方法,亲测有效

2023-11-29 20:12

2023-11-29 22:27
“咬指甲”是孩子中常见的一种行为,一般情况下,当孩子在2岁之后就不会经常出现类似行为了,如果孩子超过2岁还有咬指甲的行为,那就要另行考虑了。

神经系统发育的需要

宝宝 出生2个月左右 ,由于神经系统的发育, 上肢运动逐渐有了目的性,他就会慢慢地把自己的手放在嘴里。

到了 4个月以后,宝宝已经具备了伸手拿玩具的能力, 同时他 进入了口腔敏感期。

这时他会把见到的东西,不管是玩具、卫生纸还是书本、零食, 统统放到嘴里。 这是他 在用嘴巴感知事物的不同 , 建立自己对环境的认识。

如果这时家长错误地阻止孩子 ,孩子的口腔敏感就没有得到满足, 于是就可能 在他3、4岁甚至以后 ,都会 出现咬手指、吃衣服角的行为了。

自我寻求触觉方面的刺激

如果孩子口腔敏感期没有顺利度过, 孩子触觉系统发育不足, 所以他就会在后续的成长中, 非常渴求触觉方面的刺激。

原始触觉脱敏不够的孩子,或者由于环境因素导致安全感不足的孩子,更倾向出现这种情况。

最容易的,就是通过咬指甲、吃衣角来获得这些刺激, 时间一长,就变成了触觉依赖。 除非孩子的触觉系统能够调整过来,否则这些小习惯会一辈子跟着他。

另外触觉寻求的表现还有胆小、害羞、怕黑、到陌生环境会感到紧张、在家在外判若两人等等。

缓解内心焦虑的“安慰剂”

2岁以上的孩子还出现啃指甲、咬衣角的行为,大多是 孩子面对压力下紧张、焦虑时出现的自我安慰行为。

有的孩子上幼儿园后,或者妈妈长时间出差后,他就会出现咬指甲等类似行为。

一旦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孩子的内心就会产生压力, 这些压力 不仅表现在情绪和心理上 ,有时 还会表现在孩子的行为和生理 健康 上面。

所以,孩子的“小毛病”,表面上看是行为习惯不佳,背后往往隐藏的是更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我们可以用一种轻松的态度,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比如当发现孩子在啃指甲,大人可以叫他一起 去玩堆积木、穿珠子、捡豆子之类的 游戏 。

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需要用到手的 游戏 上,既改变了孩子的行为,又锻炼了孩子手部精细动作能力。

对于 大一点的孩子 ,家长可以选择一些没有伤害同时可以缓解情绪的替代方式, 如嚼口香糖、捏减压球、打沙袋等。

进行脱敏训练,从根本解决问题

从根本上说,孩子啃手指、咬衣角, 是触觉发育不良、内心安全感不足的表现 ,所以最根本的,还是要从触觉上入手。

家长可以跟孩子玩一些触觉脱敏 游戏 ,比如:

毛巾裹裹:把大浴巾或者毯子铺平,让孩子躺在毯子的一端,然后让孩子滚动,把毯子裹在孩子的身上。裹得圈数越多、越难,给孩子触觉上的刺激量越多,孩子也会更喜欢。

豆箱寻宝:在箱子或桶里装上豆子,在豆子里放入几个小玩具,让孩子伸胳膊进去找玩具。

但是 只弥补皮肤上的触觉是远远不够的 ,还 需要做跑、跳、滚、爬等大运动 ,才能 按摩到肌肉、韧带、骨骼等方面的触觉细胞,整个触觉系统才能完善起来。

所以家长平时可以跟孩子 玩篮球、踢足球、蹦床之类的 游戏 ,促进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

接纳孩子的焦虑,重塑内心安全感

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 健康 成长的必要条件。 作为家长,我们必须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不用大人的标准过度要求孩子,不恐吓威胁孩子,不把孩子和别人进行攀比…

我们要接纳孩子的不安情绪,帮助孩子缓解焦虑,当孩子出现大人不理解的行为, 不要第一时间否定,而是真的去沟通去交流,让孩子知道,不管怎样父母都是他坚强的后盾。

“啃咬”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处理不好,却有可能出现大问题。最后给大家一个小建议,当你发现孩子有类似情况时,你可以用 “忽视+爱的抱抱” 的方法。

“忽视”不是不管, 而是 选择恰当的时间和方式去引导 ,而 “爱的抱抱” 会让孩子 感受到家长对他的关心和爱护 ,缓解孩子焦虑的情绪。

但是如果情况十分严重,还是 寻求专业的感统评估和训练比较有效 。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