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该如何把握余地?

2023-11-30 05:06

2023-11-30 09:48
一定要适当的给孩子留一些成长的空间,父母不要干涉孩子的兴趣爱好,有时候也要适当的进行鼓励。
更多回答

首先,给孩子讲解清楚,我们要实现的行为目标。比如爱清洁,讲卫生,热爱劳动,尊老爱幼,好好学习等。让孩子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其次,孩子做与目标背离的事要干预。比如不必清洁,不洗手不洗脸,好吃懒做,自私自利,对学习无所谓等。

可见,对孩子的干预常常会处于孩子的对立面,比如孩子不洗手就吃饭,我们肯定是让他要洗手才吃饭。这是孩子容易闹情绪。但我们需要坚持。

很多情况,孩子都会处于对立面,那么父母们就要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如果每天对立面太多,在父母的坚持吓,孩子可能会改变,但那可能是孩子的应付,孩子并没有想做好。关注孩子的内心,关注孩子的真实想法,适当的放宽要求,允许孩子一定程度的不达标,让他有机会做他们自己。

对孩子达标或努力达标的行为,要给予认可和赞许。鼓励孩子积极的实现目标,同时实现自我。不要一笑了之,因为孩子可能并不懂得你笑的含义。

教育孩子,就是要求孩子改掉不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正确的行为,建立正确的思想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与严厉与否,有着很大的关系,不够严厉,孩子容易当着儿戏,太过严厉,又容易适得其反。

一般是,软硬兼施,鼓励为主,合理惩戒。惩戒是指,手不碰到孩子,不说贬低人格的话,而是如:让孩子适当减少玩玩具的时间,适当面壁思过等。我提倡“九分鼓励启发,一分合理惩戒”。但世界上最难把握的就是“度”(适度),一定要靠父母点滴修炼,点滴管控坏情绪,点滴与孩子平等、良好沟通而来。

容得了错误和落后,才能理智教育。问题出现,当谢天谢地——及早发现,及早解决。孩子应当在“爱”的小心呵护中成长。可以说,没有耐心就没有教育。

要让孩子懂事,父母先要懂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好榜样,孩子就容易端正;父母言行举止不正确,很难教育孩子品行

可以给孩子一些独立发展的空间,让孩子有一些自主决定的事情,这样对孩子是有好处的。
如果想要有效把握余地的话,就一定要根据孩子的相关性格进行有效的设定,尽可能保证足有的留白空间。
热门问答